宋太宗出兵20萬北伐契丹,試圖收復燕云十六州-歷史隨心看 (lishisxk.com)
986年,宋太宗為洗刷“幽州之辱”,出兵20萬北伐契丹,試圖收復燕云十六州,擠進“大帝”之列,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并列。
皇帝有心思,大臣豈能不知道。賀令圖言:“遼主少國疑,母后專權,寵臣用事,國人怨疾,建議乘此機會,直取幽云。”意思是,遼朝皇帝年紀小,只是一個12歲的小孩;蕭太后專權跋扈,大臣韓德讓亂政,國內民怨沸騰,這正是北伐中原收復燕云的大好時機。
不得不說,賀令圖情報工作不是一般差,蕭太后與“藍顏知己”韓德讓關系非同一般,且兩人政務能力超強,遼國政局非常穩定,君臣團結一致。趙匡義,就是喜歡聽“謊言”,契丹國內混亂,豈能輕易放過這機會呢?為此,趙匡義決定出兵北伐,分三路出擊,總計20萬。這20萬兵馬,都是宋朝百戰之師,戰斗力非常強悍。
西路軍,潘美、楊業率領,兵力5萬;中路軍,田重進率領,兵力5萬;東路軍,曹彬率領,兵力10萬,這是主力所在。曹彬,號稱宋朝開國第一名將,在平定后蜀、南唐、北漢等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此時,趙匡義希望曹彬能擊敗契丹名將耶律休哥、耶律斜軫,收復燕云十六州。
10萬兵馬出擊,連戰連捷,曹彬很快就奪取了涿州,卻遇到了新的困難,就是糧食補給跟不上,宋軍隨身攜帶糧食只夠7天。此時,耶律休哥駐守幽州,聚集兵馬10萬,蕭太后與遼圣宗耶律隆緒御駕親征,率3萬精銳騎兵駐守在燕京郊外,隨時準備支援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遼朝名將,他看到了宋軍的弱點。如此,耶律休哥并沒有直接去攻打涿州,與曹彬正面硬抗,而是派精銳騎兵去截斷宋軍糧道。契丹騎兵繞過涿州城池,宋軍糧食運輸線被破壞,涿州城內糧草斷絕。沒有飯吃,10萬大軍處境艱難,曹彬只好撤兵,回到新城籌集糧食。
曹彬撤軍,趙匡義不滿,讓他再次北上作戰,攻取涿州。此時,東路軍內部眾將紛紛請求戰斗,不希望功勞被西路軍、中路軍奪取。曹彬,老成持重,但宋軍內部還帶有五代時期的軍閥色彩,他不想北上作戰,也不得不從。如此,10萬宋軍再次北上,沿途被契丹騷擾。好不容易進入涿州,宋軍再次面臨糧食問題,士兵疲憊、饑餓,士氣十分低迷。
再次奪取涿州5天,宋軍沒有飯吃,又一次撤退。此時,蕭太后、耶律休哥指揮契丹騎兵從兩側沖殺而來,以密集箭雨射殺,宋軍慌不擇路,連續潰敗。抵達岐溝關時,遼軍3萬精銳騎兵追殺上來,宋軍還沒擺好陣型,契丹騎兵兩側包抄,宋軍再次戰敗,紛紛強渡拒馬河,踩踏而亡、溺水而死者數萬人,狼狽不堪。
耶律休哥從后面追殺,不給宋軍喘息之機,曹彬軍團亂成一鍋粥。此時,李繼隆率3000“靜塞軍”奮力拼殺,掩護曹彬撤退。就“靜塞軍”都是易州人,尚武之風濃厚,且裝備精良,他們硬是將契丹前鋒軍擊退。耶律休哥不想跟著李繼隆耗,便率兵返回。
如此,雍熙北伐東路軍慘敗,西路、中路有被夾擊之危險,宋太宗只好下令撤兵。結果,西路軍撤兵時出現矛盾,監軍王侁先強迫宋軍出戰,后則提前撤兵,主帥潘美無奈,只好同意楊業出擊契丹。結果,楊業與兒子楊延玉戰死沙場,成為“楊家將故事”的由來。潘美沒有對不起老搭檔楊業,但他不能阻止王侁,成為“楊家將故事”中奸臣潘仁美的原型,背鍋一千多年。
雍熙北伐失敗,20萬宋軍損失慘重,尤其是東路、西路。要知道,這20萬軍隊幾乎都是柴榮、趙匡胤等一手培養起來的精兵悍將,是宋朝絕對的精銳,結果就這么被趙匡義耗盡了。那么,為何這次北伐會失敗呢?很簡單,宋朝準備并不充分,大軍北伐,居然不能確保糧草補給穩定,豈能不敗呢?要知道,契丹封建化程度很高,他們不但騎兵強悍,守衛城池也很在行。如此,宋軍若想獲勝,必須組建一支強大騎兵,并確保后勤穩定,然后乘著遼國出現動亂,才能發起致命一擊。可惜,宋朝不具備這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