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又名朱重八,安徽鳳陽人, 后來參加郭子興的軍隊改名朱元璋。他小時候家里很貧窮,不得不為地主放牛,后來進入皇覺寺當了和尚。 25歲時加入紅巾軍(郭子興領導)起義抗爭元朝, 1368年,秋攻占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在應天府成就霸業,國號為大明,定年號為洪武。后來又一鼓作氣又平定西北、遼東、西南等地,最終統一全中國。
當時明太祖朱元璋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廢除了宰相和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分掌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另外,大力發展經濟,社會逐漸穩定和經濟快速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成為開國皇帝,成就了春秋霸業,不得不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讓人敬畏三分。但是,他另一方面更讓人感到敬畏:他是歷史上對開國功臣最殘忍的皇帝,他誅殺的開國功臣有數十位之多,僅僅有一兩人幸免于難。
被誅殺的功臣當中,首當其沖的是胡惟庸,當時他明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左丞相,胡惟庸案在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本來認為胡惟庸有才干,朱元璋很寵信他。胡惟庸也特別勤奮努力,小心謹慎的風格深得朱元璋賞識。然而他當上丞相之后就變了,獨斷專行,哪怕是涉及到生殺廢黜大事,很多都敢不上報朱元璋,敢于自作主張。后來,他還陷害另外一個開國功臣徐達,最后事情敗露。但是,劉伯溫確實實實在在因為胡惟庸而死:活生生被毒死。最后,因為惡貫滿盈的胡惟庸被朱元璋誅殺,原因是疑似謀反,這也實屬報應。
還有一位也是官拜左丞相的李善長,最終也沒能善終。
李善長是胡惟庸的同鄉,從小就喜歡讀書,而且頗有智謀。后來起義投靠朱元璋,跟隨朱元璋征戰,出生入死戰無不勝,地位可以比肩漢代丞相蕭何。立國之后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國公,子孫皆可世襲,可謂是位極人臣。后來奉朱元璋的命令修訂了《元史》,還編寫《大明集禮》、《太祖訓錄》。
朱元璋曾經問李善長:'天下之亂什么時候才能平定呢?'
'秦末戰亂之時,漢高祖劉邦從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答道,'高祖生性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濫殺無辜,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業。現在元朝國家四分五裂,綱常幾近混亂。倘若效法漢高祖,天下便可輕易平定!'朱元璋對他贊譽有加。
但是,李善長卻被牽連進胡惟庸案,朱元璋將李善長視作胡惟庸黨羽,連同其親人七十余人全部處死。
除此胡李兩任丞相之外,劉伯溫、楊憲、宋濂都沒逃過朱元璋的誅殺。其他開國功臣逃過一劫的徐達是因為當時已經病入膏肓,而湯和卻真的是因為識時務。
湯和與朱元璋,是妥妥的發小,從小在一個地方長大。不但如此,湯和還對朱元璋有知遇之恩,他先參加了郭子興的義軍,因為勇猛就升官了。湯和就邀請在皇覺寺出家的朱元璋也來參加,這才有了朱元璋后來的千秋霸業。
但是后來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年老力衰力不從心,而皇太孫朱允文仁厚而缺乏威嚴。朱元璋擔心自己駕崩后,以前和自己建功立業的功臣會對朱家天下不利。所而湯和清楚地知道朱元璋的顧慮,朱元璋要為孫子朱允文掃清道路,不愿功臣長期手握兵權,肯定會清除手握大權的功臣。
了解這一切后,湯和主動請辭朱元璋告老還鄉,并交出了兵權,最后善終于69歲。
關鍵詞:明朝 朱元璋 胡惟庸 李善長 劉伯溫 湯和 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