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3年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馬王堆帛書,到1996年發現的走馬樓吳簡,再到2010年五一廣場出土的大量東漢簡牘,長沙可以說是已知目前國內出土簡牘數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獲悉,11月10日,“千年遺墨——中國歷代簡帛書法展”將在湖南省博物館開幕展出。除長沙出土的簡帛書法外,展覽從甘肅、湖北、湖南等地精心挑選了字跡清晰、風格鮮明、形式多樣的簡帛實物共380件,以時間為線索,系統展示楚、秦、西漢、東漢、魏晉時期的簡帛書法,以期勾勒出中國歷代簡帛書法的藝術特點及發展歷程。 西漢 馬王堆帛書《陰陽五行》乙本(節選) 湖南省博物館藏 簡帛承載著漫長而悠遠的歷史,也凝聚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書手真實的書寫軌跡。從已出土的簡帛來看,時段橫跨戰國至魏晉近千年。而在這之前,由于無緣見到書寫在簡帛上的墨跡,歷代習書者已習慣了使用金石拓片作為魏晉以前書法范本的替代品。
隨著20世紀以來全國各地簡帛書跡的陸續出土,習書者才得以看到了戰國至魏晉時期的書法真跡,書寫風格多樣,書體也并非線性地演進;不同時代的審美趣味,不同地域的風俗,不同的書寫工具和方式都影響著書寫的效果。已有的書法理論體系已很難詮釋簡帛書法中書體演變的復雜性以及章法布局的時代特征。
西漢 “鴻嘉二年”木牌 甘肅簡牘博物館 “千年遺墨——中國歷代簡帛書法展”將展示380件實物,以時間為線索,系統展示楚、秦、西漢、東漢、魏晉時期的簡帛書法,以期勾勒出中國歷代簡帛書法的藝術特點及發展歷程?!按舜魏啿瘯ㄕ?,旨在盡可能還原簡帛書法本身的多樣性、豐富性,開啟中國書法藝術新的思考?!敝鬓k方說。
盡管展出的簡帛源自不同的歷史時期和出土地點,但根據官方公布展出的重要作品信息可見,此次展出的大部分簡帛書法(從書體演變的角度來看)均反映出古文字由篆變隸的歷史軌跡和不同階段。
包山楚簡(局部) 如此次展出的戰國時期楚墓出土的包山楚簡,楚簡共計有278枚竹簡和1枚竹牘,包括司法文書簡、卜筮祭禱簡和遣策三種。這些竹簡內容豐富,紀年明確,對研究戰國時期楚國乃至其它列國以及秦、漢時期的政治、經濟、法律和歷史地理,以及文字、書法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資料。楚簡大多篆體結字以隸行出之,秀麗雄強,波磔鮮明,極具動態,別有風格。除包山楚簡外,郭店楚簡《老子》乙節選、郭店楚簡《緇衣》節選、郭店楚簡《太一生水》節選、常德夕陽坡楚簡及戰國楚帛書殘片也在此次展覽一并展出。其中戰國楚帛書殘片字體扁平而穩定,均衡而對稱,端正而嚴肅,介于篆隸之間,其筆法圓潤流暢,直有波折,曲有挑勢,于粗細變化之中顯其秀美,在點畫頓挫中展其清韻,充分展示作者將文字藝術化的刻意追求。
云夢睡虎地秦簡(局部) 此次展出的云夢睡虎地秦簡和里耶秦簡不僅反映了篆書向隸書轉變階段的情況,其本身豐富的內容為研究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醫學等方面的發展歷史提供了詳實的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其中云夢睡虎地秦簡又稱睡虎地秦簡、云夢秦簡,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這些竹簡長23.1~27.8厘米,寬0.5~0.8厘米,內文為墨書秦隸,寫于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其內容主要是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以及關于吉兇時日的占書。睡虎地秦墓竹簡共1155枚,殘片80枚,分類整理為十部分內容,包括:《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答問》、《封診式》、《編年記》、《語書》、《為吏之道》、甲種與乙種《日書》。此次展出的是《法律答問》節選、《為吏之道》節選和《效律》節選。其中《法律答問》以問答形式對秦律的條文、術語及律文的意圖所作解釋,相當于現時的法律解釋。主要是解釋秦律的主體部分(即刑法),也有關于訴訟程序的說明。
里耶秦簡(局部) 而發現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里耶鎮里耶古城1號井的里耶秦簡,在學界被稱為是繼秦始皇兵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里耶秦簡共36000多枚,主要內容是秦洞庭郡遷陵縣的檔案,包括祠先農簡、地名里程簡、戶籍簡等,其研究成果將大大填補史料的缺佚。對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加浩曾指出,里耶秦簡的大部分文字字體屬于秦隸,從小篆演化而來,和湖北龍崗睡虎地秦簡的字體相似。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郭偉民此前也說,里耶秦簡發現的大批簡牘字體,有古篆書、古隸書、隸中帶楷書等。字全部是筆墨書寫,字跡工整,運筆流暢;簡牘字體繁簡有別,姿態各異。古文字學家張春龍認為,里耶秦簡的文字全用中鋒,筆畫遒勁,意境酣暢淋漓。秦簡文字中的許多筆劃,特別是撇、捺、豎、點等筆劃十分漂亮。這樣大量的簡牘文字對于研究小篆、隸書的演變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西漢 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節選) 湖南省博物館藏 兩漢是簡帛出土最多的時期,此次展出的兩漢簡帛包括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馬王堆帛書》;1972年到1974年,在甘肅省額濟納河流域的破城子(即“甲渠候官”)出土的甲渠候官簡;1973年,在湖北省江陵鳳凰山的漢代墓葬出土的江陵鳳凰山漢簡;2010年6-8月,在長沙出土的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等。
西漢 甲渠候官簡《相利善劍刀冊》 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西漢 甲渠候官簡 “詔書”木檢 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東漢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其中1973年出土于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的《馬王堆帛書》,當為研究西漢書法的第一手資料?!恶R王堆帛書》的出土使前人爭論不休的西漢有無隸書的問題迎刃而解,所謂西漢無隸書,西漢無分書等說法不攻自破。從書體演變的角度看,《馬王堆帛書》用筆沉著、遒健,給人以含蘊、圓厚之感。它的章法也獨具特色,既不同于簡書,也不同于石刻,縱有行、橫無格,長度非常自由。有強烈的跳躍節奏感,總體反映了由篆至隸的隸變階段的文字特征。此外,《馬王堆帛書》非一人一時所書,風格各異,有的秀美婉約,字體和成熟的漢隸相近,大約屬晚期作品,有的古拙老辣,字體篆意濃厚,行距較清晰,字或大或小,平正或欹斜,呈現一種灑脫自如的意趣。
三國吳 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 長沙簡牘博物館藏 而1996年出土于湖南省長沙五一廣場東南側走馬樓的三國魏晉時期的走馬樓吳簡,字體為成熟的隸書,筆劃簡潔圓潤,已經沒有漢代初年隸書的古拙風格,不帶篆書繁復糾曲的筆法。該竹簡多為通行文書,包括下行、平行、上行文種,其性質大部分屬于司法文書。
“千年遺墨——中國歷代簡帛書法展”海報 據悉,“千年遺墨——中國歷代簡帛書法展”展期為2019年11月10 日至2019年11月30日。為配合此次簡帛書法展,11月10日下午,湖南省博物館在其學術報告廳(一樓)還將舉辦“古文與簡帛書法雜談”講座及相關學術論壇。
重要展品信息:
楚 荊門包山楚簡湖北省博物館藏
郭店楚簡《老子》乙節選湖北省博物館藏
郭店楚簡《緇衣》節選湖北省博物館藏
郭店楚簡《太一生水》節選湖北省博物館藏
戰國楚帛書殘片湖南省博物館藏
常德夕陽坡楚簡湖南省博物館藏
秦 云夢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節選湖北省博物館藏
云夢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節選湖北省博物館藏
云夢睡虎地秦簡《效律》節選湖北省博物館藏
里耶秦簡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岳麓書院藏秦簡湖南大學岳麓書院藏
西漢 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節選湖南省博物館藏
馬王堆帛書《陰陽五行》甲本節選湖南省博物館藏
馬王堆帛書《陰陽五行》乙本節選湖南省博物館藏
馬王堆帛書《刑德丙》節選湖南省博物館藏
馬王堆帛書《周易﹒系辭》節選湖南省博物館藏
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節選湖南省博物館藏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節選湖南省博物館藏
馬王堆帛書《天文氣象雜占》局部湖南省博物館藏
馬王堆一號墓笥牌湖南省博物館藏
馬王堆一號墓遣策湖南省博物館藏
馬王堆三號墓遣策湖南省博物館藏
《十問》醫簡湖南省博物館藏
江陵高臺漢簡荊州博物館藏
江陵鳳凰山漢簡荊州博物館藏
虎溪山漢簡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走馬樓漢簡長沙簡牘博物館藏
懸泉置帛書《建致中公、夫人書》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敦煌漢簡王駿幕府書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金關漢簡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甲渠候官簡《隧長焦永死駒劾狀》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甲渠候官簡《相利善劍刀冊》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甲渠候官簡 “詔書”木檢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甲渠候官簡“甲渠候官以亭行”木檢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甲渠候官簡“鴻嘉二年”木牌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東漢 居延新簡《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責寇恩事》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張家界古人堤東漢簡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長沙東牌樓東漢簡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三國魏晉 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長沙簡牘博物館藏
蘇仙橋三國吳簡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蘇仙橋晉簡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臨澤晉簡《田產爭訟爰書》節選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