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被稱為“隱形殺手”,默默的奪走人們的生命!
血栓,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
血栓,一旦形成,將會減緩或阻斷,正常的血流,甚至脫落,移行到其它器官。
血栓可以說是中老年人的健康殺手,最可怕的是,血栓的出現,是不固定的,而是可以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
如果出現在頸動脈,可能會導致急性腦梗。而當血栓出現在心臟,就會導致心梗,如果出現在腸道,可能會引起腸梗,因為缺血造成壞死。所以,一定要及時發現血栓這個隱藏殺手。
1,動物內臟
動物內臟、動物脂肪含有大量膽固醇、飽和脂肪酸,過量食用,會加重血液粘稠度,促進動脈粥樣硬化。
降低血液粘稠度,要減少膽固醇、甘油三酯的攝入,所以,要少吃動物內臟、動物脂肪等食物。
2,甜食
血液粘稠度過高,會有頭暈、嗜睡、失眠多夢等表現,而吃甜食,攝入糖分含量過高,會增加血液粘稠度,使血液流速更加緩慢,大腦內供血、供氧不足,更容易出現這種表現。
3,過咸的食物
太咸的食物,吃著有味,但吃得太咸了,鹽分攝入過多,會有口干、口腔黏液增多等表現,這種情況,人會大量的喝水。
當水分進入體內,血液的量就會增加,容易誘發高血壓,還會損傷血管。
1、鴨蛋黃
鴨蛋的膽固醇要比其他的蛋類含量高一些,特別是鴨蛋黃,吃一個鴨蛋的話會超過每天膽固醇的攝入總量。
所以說對于血液粘稠、血脂高的人是大忌。
2、油炸食品
經過油炸以后的肉類額食品,不僅營養會大量的流失,并且油炸食品含有非常高的脂肪,對于血液粘稠的人是非常不適合的。
“三補”:補充α-亞麻酸、補充水分、補充運動
1、補充α-亞麻酸,防血栓
α-亞麻酸是一種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屬于人體不能自行合成,需要從食物中攝取。
且中國營養學會推薦,α-亞麻酸每日的攝取量在1600-1800毫克。
所以,在平日里可以增加像紫蘇仁油、有機亞麻籽油等食物的攝入。
研究發現,α-亞麻酸具有調節人體血脂的作用,進入體內會分解為EPA和DHA,其中,EPA被稱為“血管清道夫”,能降低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量,從而達到降血脂,減少血栓的形成。
并且α-亞麻酸還能使血管恢復彈性,清除血液垃圾,增強血管彈性,能預防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并促進體內脂質的排泄,對改善血壓也有一定作用。
這三類油中,其中紫蘇仁油含量比較豐富,在66.7%以上,被譽為“陸地深海魚油”,每日可將其拌入酸奶中即可。
2、補充水分,清血液
血液粘稠是誘發血栓的重要因素,為此,平時要多喝水,水是血液的稀釋劑,有助于減少血栓形成。
一般來說,一個成年人每天的飲水量應該是在2000-2500ml左右,注意在四個時間段補水:
晨起時,喝一杯200ml左右的溫水,可以緩解身體的缺水情況,有助于稀釋血液,預防血栓的發生;
飯后半小時,喝一杯水,幫助身體消化,緩解口渴,口干,還有助于補充水分;
睡前半小時,喝一杯水,可以保持體內的水分,大大降低腦血栓風險的發生;
起夜后,再喝一小口水,幫助沖淡血液,減少血液粘稠的機會,有助于預防血栓。
3、補充運動,排血毒
研究發現,當久坐一個小時以上,患上靜脈血栓的概率會提高10%;而久坐達到了九十分鐘,下肢血液循環速度就會降低一半,患上血栓的概率會進一步升高。
生命在于運動,尤其是上班族,更要學會科學運動,堅持“三、五、七”的原則。
是指:一周中堅持五天以上的運動,每次運動量在30分鐘左右,然后在一天內,零星累積到7千步即可。
兩控:控壓、控糖
1、控壓
在醫學雜志《柳葉刀》報道顯示,在腦梗塞的預防與治療中,高血壓是防治中最重要的可控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血壓病人臟器易發生動脈硬化或粥樣硬化,動脈內膜表面可出現血小板堆積,易形成血栓,加速腦梗的出現。
為此,高血壓病人平時要積極服藥,不要自行停藥。
2、控糖
一方面,糖會擾亂膽固醇代謝,加速血管收縮,增加血管壓力,誘發心血管病。
另一方面,糖還與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密切相關,這些因素互相促進、互為因果,并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最好在平時少碰糖,減少糖的攝入。
一:經常熬夜的人
人在熬夜時,身體會大量分泌腎上腺素,這種激素會刺激血管,誘發血管損傷,加上本身患有心臟疾病,更是“雪上加霜”。
二、愛抽煙的人
研究顯示,吸煙可增加7倍心梗風險!
尼古丁隨著延誤進入血液,易引起血小板的黏附和閉塞,促使斑塊形成和增大,一旦脫落成為血栓,就會堵塞在身體各處。
三、肥胖的人
肥胖是導致多種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促成血管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助手之一。
長期肥胖,身體代謝會出現紊亂,血管里油脂含量增加,為血栓埋下了隱患,因此,肥胖者平時一定要積極控制體重,學會減肥,不要再暴飲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