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乘勝追擊,趕走了曹仁,占領了江陵。劉備和周瑜道進入江陵。
后來,劉備南下移屯公安。在這里,他建立了自己的第塊根據地。劉備立劉表長子劉琦為荊州刺史,自己率部駐屯荊州南部,控制現在的湖南省一帶。劉備立劉琦為荊州刺史,意在借助劉表昔日威望。果然,武陵、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先后歸順劉備。接著,東吳領地內的廬江大豪族雷緒也率家兵數萬,歸順劉備。
劉備掌管長江以南四郡后,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兼中郎將。同時委托他管理零陵、桂陽和長沙三郡,征收租稅,充實軍備。而關羽只封為名義上的襄陽太守。張飛為宜都太守,趙云為桂陽太守。與其他人相比,劉備格外器重諸葛亮。這種破格提拔,說明了劉備高度器重諸葛亮的才華。但是這也反映了劉備陣營內人才缺乏,除諸葛亮外,再也沒有比較合適的人才,于是,才把這些地方的民政事務全權依托給諸葛亮。
劉備以湖南為中心,不斷地向荊州南部擴張。東吳孫權對此自然不會靜而觀之。他也想把整個荊州地區占為己有。但因周瑜帶兵鎮守江陵,與占領襄陽的曹軍對峙,以防曹軍再次南下。在這種形勢下,孫權不好與劉備翻臉。于是,孫權變換手法,提出與劉備結親。當時,劉備的甘夫人去世,尚無繼室。孫權把妹妹嫁給劉備,其用意在于消除劉備對自己的威脅。劉備欣然同意,并親自到東吳京口城迎親。這是劉備、孫權第一次會面。劉備冒險前往東吳京城,是想借迎親之機,讓孫權確認他對江南四郡的支配權。
諸葛亮勸劉備不要冒險去京口。但劉備不聽。劉備此行除了要到孫權那兒取得支配江南四郡的許可外,更重要的是想親自去向孫權致謝。自從被曹操從荊州趕出來后,劉備帶著隊伍四處輾轉,無安身之處。是孫權伸出友誼之手,和他結成聯盟,不但使他羽毛逐漸豐滿,而且還準備將妹妹許配與他。既然答應了這門親事,就應當去表示謝意。這種想法反映了劉備為人耿直,也說明了他好動感情。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是無法勸阻的。
江陵太守周瑜知道劉備到了東吳京城,便上書孫權,稱劉備有梟雄之相一連自己母親都取吃的猛禽,勸孫權千萬別放虎歸山,留下后患。但是,由于東吳軍隊正在現在的安徽省與曹軍對峙,孫權不想再與劉備發生爭執,而且親劉備的魯肅也反對周瑜的意見,劉備才沒被扣押在東吳京城。劉備脫離虎口,平安返回公安。后來,在回憶這一段經歷時,劉備對龐統說:
“天下謀士,所見略同。孔明早看出周瑜用心,他反對我東行,正是怕周瑜加害于我。我對事情的嚴重性估計不足,以為孫權懼怕曹操,有求于我。我見識淺,冒然入了虎口。”
龐統,字士元。荊州地區最善識別人才的水鏡先生司馬徽稱他為“鳳雛”,與臥龍諸葛亮齊名。少年時質樸寡言,看不出他有什么才華。自從得到司馬徽的高度評價后,便開始出名。后應南郡太守周瑜之召,擔任他的助手。
劉備對龐統稱贊周瑜和諸葛亮是謀士的這段話,是在他們彼此熟悉之后說的。
龐統對人物的評價比較寬容。有人曾問及其中緣故時,龐統回答說:
“當今天下大亂,綱紀頹廢,善人少而惡人多,要矯正風氣,使社會秩序井然,對人的評價不稍夸張點,就難于揚正氣。正氣不揚,行善者日趨減少。推舉十人,即使五人不行,還有五人是好的。這是一種感化眾人,鼓勵有志者的方法。”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故,卒年三十六歲。當時漢中五斗米道盟主張魯侵擾益州(巴蜀地區),益州長官劉璋昏庸無能,抗不過張魯。看到這種情況,周瑜上書孫權,主張出兵攻占巴蜀。事過不久,周瑜便病故了。周瑜的遺囑說,魯肅忠烈,辦事謹慎,建議在他死后,由魯肅代替他輔佐孫權。孫權十分信賴魯肅,將東吳的政治事務委托他全權處理。魯肅對劉備友好,他受到孫權重用,對劉備來說是再好不過的。
周瑜死后,龐統離開東吳,也許是經諸葛亮的推薦,他在劉備手下任朱陽縣令。龐統上任后不理政務,被劉備罷了官。魯肅聽到這一消息,特地從東吳寫信給劉備。信中說:
“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非百里才”,就是說具有行走千里的能力。信的意思是,小小的縣令不足于發揮龐統的才能,起碼要有巡察官那樣的職務,才能發揮這匹千里馬的作用。諸葛亮也贊同這一意見。于是,劉備重新委任龐統為巡察官。這時,劉備才知道,龐統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鳳雛,與諸葛亮齊名。后來,龐統政績出色,劉備格外器重,任命他為軍師兼中郎將,待遇與諸葛亮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