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后期,名為戰國七雄,可要說強國當屬秦齊楚三國,燕趙韓魏四國相對于這三個國家,落于弱勢,可是到達戰國末期之時,論軍事實力能與秦國相抗衡的卻只有趙國。
眾所周知,趙韓魏三家分晉,所以這三國國力較弱,尤其在秦國秦惠文王之時,秦國成為了列國中的最強者,這個現象延續到了之后的秦武王和秦昭襄王,趙國又憑什么能與秦國相爭?這就要提到趙國的一代明君————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本名趙雍,其父為趙肅侯,趙肅侯英雄一世,在位期間使趙國與魏、楚、秦、燕、齊等國連年惡戰,不處下風,在狼煙四起的戰國兼并戰中,穩住了趙國局勢,在位24年病逝,其子趙雍15歲便登王位。趙肅侯死后,魏惠王聯合楚齊燕秦,以會葬為名,派出精兵,俟機圖謀趙國,年少的趙武靈王采取強硬的應對措施,令全國戒備,五國使臣見此,不敢輕取妄動,葬禮完畢便匆匆回國,趙武靈王初涉君位便經受住了如此嚴峻的考驗。
趙武靈王在位前期,由于當時趙國周邊局勢極為復雜,各個諸侯國都在忙于打仗,攻占土地,中原諸國處于糾纏狀態,于是,趙武靈王果斷將南進戰略改為向北進軍胡地。
公元前307年,在天下大亂,各國無暇干預趙國內政之時,趙武靈王決定在趙國全境實行胡服騎射,趙武靈王先是親率一支人數不多的精兵,進攻中山國,大敗中山國軍隊,接著穿過樓煩和林胡的領地,多次與游牧民族騎兵發生戰斗,無一敗績,此舉極大鼓舞了趙國軍民,接著在說服了以公子成為首的宗室貴族之后,趙武靈王正式頒布法令,在全國境內實行胡服騎射。
取胡人騎兵機動性強的優點,棄其紀律性差的缺點,并以自己原有的精銳騎兵為教官,開始培訓騎兵軍官,趙武靈王同時牢牢將這支騎兵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趙武靈王還對步兵實行整頓,任用有能力的人出任將領,大批宗室貴族遭到了裁撤。趙武靈王通過對軍隊系統的調整、改建,更牢固地控制了趙國的軍隊,與此同時,胡人文化也很好的融入了趙國。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使趙國的經濟結構更趨近于游牧經濟,胡人吃苦耐勞重義尚武的精神對趙國軍民的心理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胡服騎射也觸動到了趙國宗室貴族的利益。
在改革全面完成之后,趙國的軍事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趙武靈王開始準備解決趙國的大難題,趙國當時面臨的大難題:一個是北方的胡人,另一個是中山國,中山國雖弱,但是卻正好楔在趙國的中央地帶,使得趙國交通極為困難,趙國在當時南北分裂極為嚴重,北方偏重于游牧文化,南方偏重于農耕文化,分類趨勢本來就很嚴重,中山國插在其中,使得其趙國對其全國的控制力更加薄弱。趙武靈王提倡胡服騎射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解決趙國兩種文化分裂嚴重的現象,中山國插在其中對趙國的國家安全和文化統一造成了很大影響。趙武靈王在其即位之初,便開始對中山國施壓,在改革基本完成之后,更是下定決心處理掉這個讓歷代趙國君主都頭痛的問題。
趙武靈王二十年,趙國再次進攻中山國,一直攻打到中山國國都附近,控制了太行山的重要通道,并且攻占了秦國與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區,林胡王向趙國進貢大量的良種馬,才得以求和,而且大量的林胡勇士被趙國所招募。第二年趙國繼續大舉進攻中山國,但因秦國內亂趙武靈王暫停進攻,索取中山國四邑后退兵。武靈王二十六年,趙武靈王再次進攻中山國,奪取中山跟代郡和燕國交接的土地,對中山國進行嚴密的封鎖。并且擊敗了來犯的林胡和樓煩,奪去了兩國大片土地,并設立了雁門郡和云中郡。趙惠文王二年,樓煩王率部眾歸附趙國,由于趙國騎兵待遇豐厚,大量的樓煩騎士投入到趙武靈王的軍隊。趙惠文王三年,趙武靈王大舉進攻中山國,中山國王投降,中山國滅。之后中山國王與樓煩王謀反,被趙武靈王攻殺,自此,趙國境內的通道就通暢無阻了。自此趙武靈王可以說達到了權力的頂峰,甚至在當時秦國的國君秦昭襄王都是在趙武靈王的支持下才登上王位的。
這時候我們可能發現滅中山國是在趙惠文王三年才實現的,但那時趙武靈王還活得好好地,這又是什么原因那?原來趙武靈王在位二十七年時將王位禪讓于太子何,由大臣肥義輔佐,他自己自稱主父,趙武靈王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由兒子來負責國內政治,自己專心于對外戰爭,就算自己不幸戰死也不會導致趙國大亂,趙武靈王的本意是在趙國建立二元政治,但是他這個想法卻違背了政治構建的基本規律。
果不其然,由于王位交出,國家政治中心轉移到趙王何身上,這使得一生追逐榮譽的趙武靈王十分痛苦,為了重新執掌朝政,趙武靈王扶持了被廢的原太子公子章,想激化公子章與趙王何的矛盾,自己作為調和人的身份重掌朝政。后來趙武靈王以挑選墓地為名令趙王何與公子章同行至沙丘,公子章以主父名義邀趙王何,想將其擊殺,卻被肥義看穿,肥義提前令胡人將領信期,及李兌與公子成做好準備,自己孤身探險,被公子章所害,信期見其不歸便便知道肥義已經遇害,便率兵攻打公子章的行宮,李兌和公子成等人也率軍趕來,參與平叛,公子章兵敗逃入主父宮內,主父將其接納,公子成等人攻入其中,將公子章擊殺,包圍主父宮,將宮中之人盡數驅逐,趙武靈王意欲闖出,卻被士兵阻攔,無人敢擔擊殺主父的責任,將其圍困三月,活活餓死在其中。可憐一世英名的趙武靈王竟然落得如此下場。
趙武靈王被公子成圍困三月,而無一人營救,這固然是因為公子成一派的強大,也說明了趙武靈王因推行胡服騎射而被眾多大臣所不理解,從古自今改革者總是不被人理解的。
趙武靈王一生對趙國貢獻極大,他通過胡服騎射對趙國進行了一次大改革,使得趙國消除了分裂的內在隱患,還消滅了趙國的心腹大患中山國,消除了趙國分裂的外在威脅,他擊潰了胡人,成為了北方草原的霸主,并且還親自立了秦昭王與燕昭王,在國際政治中凸顯了其霸主地位,雖然他因為繼承人的問題導致自己的死亡,可趙惠文正是由于掌握了由趙武靈王加強改造的王權才使得趙國的實力沒有在這次的政變中遭遇損失,趙國才能擁有在后期與秦國爭霸天下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