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孫權沒有偷襲荊州,我的估計就是:關羽與曹魏極有可能劃水而治,這個水可是漢水,關羽最終占據襄陽,而曹魏仍然占有樊城。
一條漢水將襄陽與樊城分隔開來,襄陽在漢水南岸,樊城在漢水北岸,漢水在三國時期名字叫沔水。
為什么會這樣說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如果沒有偷襲荊州,那么關羽就會一心一意在前線與曹魏作戰,當時的戰況是這樣的,關羽包圍了襄陽與樊城,但都沒有拿下城池,襄陽太守呂常緊守襄陽城,征南將軍曹仁緊守樊城,二城一直在堅守,沒有投降,也沒有被關羽攻破,但都被關羽包圍。
關羽軍前部駐守的地方在樊城的西北方向的偃城,而曹魏的援軍源源不斷的到來,于禁被擒,龐德被斬后,徐晃領兵從宛城來救援,徐晃作出一幅要切斷偃城蜀軍后路的樣子,逼迫偃城蜀軍后撤,這樣徐晃就逼近圍攻樊城的蜀軍。
而曹魏的各路援軍正源源不斷的開往樊城前線,曹操又派出張遼軍前往樊城救援,并且曹操自已也親自帶兵往樊城趕來,形勢對關羽很不利。
關羽即使能和徐晃軍對峙不落下風,但等到張遼軍、曹操本部到來后,一定會失敗,只能退回到漢水南岸,這樣的情況雙方就形成隔水對峙。
之所以雙方會隔漢水對峙,原因有下:
1、關羽無援軍支持,而曹魏援軍不斷,連曹操都親自出馬,關羽雖號稱萬人敵,再歷害,再能打,也不可能擊敗曹魏這么多部隊,而自已一方的部隊卻毫無補充。
2、關羽有治水權,關羽攻擊襄陽和樊城時,是帶了水軍的,并有對于禁和龐德的戰斗中,水淹七軍,然后靠水軍俘虜了于禁和斬殺了龐德,而曹操雖有強大的援軍,但是沒有水軍,沒有水軍就無法擊敗關羽的水軍,就無法過漢水而救援襄陽,那么襄陽孤立無援,遲早要被關羽攻破的。
3、襄陽雖然在關羽同時圍攻襄陽和樊城二城時沒有被攻破,但當關羽退回漢水南岸后,全力攻擊襄陽,襄陽被攻破只是時間問題。
4、關羽軍的糧草補給已經出現問題,而曹軍卻源源不斷的得到供應,在面對曹操的援軍后,糧食不足也得退兵。
5、關羽軍連續圍攻襄陽、樊城二城,連續作戰,士兵得不到休息,已是強弩之末,無法和曹操新到的援軍相抗衡。
那么關羽在襄樊戰役之后的戰績就是奪得襄陽城,及占據了漢水南岸直到南郡這一片的地盤。而襄樊戰役之前雙方的疆域線在當陽一帶,當陽位于江陵城及襄陽城的正中,關羽此戰后將雙方疆域線向北推到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