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地產行業為什么要轉型?切入角度有哪些?科技企業的角色是“攪局者”還是“神助攻”?雙方如何探索出雙贏模式?目前成績和落地情況如何?
物聯網智庫 整理發布
轉載請注明來源和出處
導 讀
地產行業為什么要轉型?切入角度有哪些?科技企業的角色是“攪局者”還是“神助攻”?雙方如何探索出雙贏模式?目前成績和落地情況如何?
越“重”的行業轉型往往越慢,但一旦開轉便成效轟然,影響顯著,地產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就是這樣一條破繭之路。話說回來,早有物聯網業內專家在去年年初預言,2018年將是大融合之年,現在來看確實得到了印證:不僅許多物聯網通用技術在這一年越走越近,如邊緣計算與云計算、物聯網平臺與開源技術、人工智能與物聯網(趨于AIoT時代)……同時,許多行業也經過前期的試水、蟄伏,開始大舉進軍科技圈、IoT圈,智慧地產元年也由此開啟。
站在AIoT角度來看,有些問題不得不回答。地產行業為什么要轉型?切入角度有哪些?科技企業的角色是“攪局者”還是“神助攻”?雙方如何探索出雙贏模式?目前成績和落地情況如何?帶著這一系列問題,iot101君回顧了一年來聽聞的智慧地產相關戰略、合作事項和落地案例,致力于為你呈現該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幾類主要玩家及其主要玩法。
智慧地產,顧名思義,主體是地產,智能化是手段,即,在兩類主要玩家中,科技類企業需圍繞著地產企業的行業趨勢、政策環境、需求痛點……來為其出謀劃策(也或超前引領),如,國內科技巨頭們BATHJM一個都沒落下,齊齊相中這片肥美豐厚的應用標地,出手穩準狠。既然主體是地產,那就離不開該行業本身的一些屬性,如市場大、剛需強、用戶多、周期長、資產重……除了這些眾所周知的特性外,地產還是一個嗅覺異常的行業,基于對近年行業下行的判斷,地產企業早早開始嘗試轉型、觸網、增智、提效,如果從2015年初最早一批試水智慧社區的地產項目算起,這也足足三年有余的蟄伏期了。期間,其嘗試切入的角度不一而足,該領域的諸多細分板塊都是下酒的好菜,范疇從小到大可包括:智能家居、智能樓宇,智慧社區、智慧物業,智能公寓、智能酒店,智能園區、智慧小鎮、智慧產城......但地產與AIoT等科技碰撞的想象力遠不止此,未來或能開辟更豐富的“聯姻”板塊。
據不完全統計,涉足的房地產企業約有100多家,包括你耳熟能詳的一系列名字:萬科、中糧、華僑城、碧桂園、金茂、保利、招商蛇口、中海地產、富力地產、首開地產、綠地控股、美的置業、藍光發展、寶龍地產、金地、遠洋集團、龍湖集團、北京住總、泰禾集團、榮盛房地產、中冶置業、瑞安房地產、華夏幸福、越秀地產、花樣年、中國恒大、龍光地產、陽光城、鑫苑集團、當代置業、雅居樂、葛洲壩地產、中梁地產、金融街、北京城建中天、華宇集團、海倫堡地產、正榮集團融創、華潤置地、綠城集團、朗詩、華發股份、復地集團、中南置地、建發地產、金科集團、建業集團……(數據來自千家智客)
敏于行而訥于言,說的就是地產你了。
兩大陣營必然相遇,背后那只手是誰?
粗略劃分,可認為參與這場智慧地產歷史使命的兩方分別是地產企業和AIoT科技類企業。兩者的相遇相知可以說是歷史必然,但內在驅動力仍然離不開老生常談的行業成熟度、產業環境、需求變化、痛點、市場。因這盤棋涉及不同基因的企業種類眾多,因此不妨一一拆解來看。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和政策監管等綜合背景下,房地產步入新一輪下行周期,融資難、拿地緊、高周轉、低利率讓傳統地產模式變得異常嚴峻,轉型與創新已成為企業市場占位、對抗下行最穩妥為安、最順勢求昌的選擇。當以AIoT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如火如荼地到來,此時牽手官宣、相互滲透、華麗轉型,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換言之,對于地產企業而言,面對AIoT時代的誘惑,它們沒有選擇,也必須選擇。
再說回看似“如火如荼”的AIoT。這其中三個角色AI、IoT、智能家居相互之間的觀望和試探、各樹一幟發展也已多年,而真正的融合、關鍵節點的打通、協作效力的提升也不過發生在最近一年之內。如,隨著LPWAN通信技術的廣泛普及、連接標準化推進,互聯互通問題終于得以改善;隨著業內對智能單品的態度從狂熱到關注全屋聯動整體解決方案,用戶體驗有了明顯提升;隨著各平臺良性競爭,產業分工逐漸細化,智能家居方案的價格和搭建思路開始脫虛向實。因此,AI、IoT、智能家居各自與地產的結合價值都有限,但3in1合力攻擊之下,價值裂變呈現突飛猛進。
另一個角度,從投入該領域的玩家之巨、玩法之多可見,地產行業雖然下行,但也絕非抓住一個方向就貿然“轉型”,同樣對于AIoT科技類企業,雖渴望技術和方案能落地變現,但也并非看到一個行業就猛扎投入。對于重點方向的把握、對于重點行業的選擇,雙方必然經過長期的試水和考量,才彼此篤定了智慧地產這盤又大又實的棋,圍坐一起慢慢下。這邊BATHJM、那邊萬科、碧桂園、龍湖、藍光……坐一起自然是棋逢對手,誰也不服誰,也都在某一領域小有成就,不妨就把各自戰略方向和重點項目回顧一番。
你追我趕,成績一覽
【阿里】
在阿里云IoT的重點發力行業中,智能人居和智能地產是非常側重的領地。阿里云IoT認為,地產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增長,必須借助AIoT科技的紅利,這是其鑄就下一個十年動力的核心要義。
那么,阿里為其提供哪些科技紅利呢?不妨從最近找找答案。就在上周,阿里云聯合生態合作伙伴舉辦2019阿里云數字地產峰會,提出“ONE ID,ONE DATA,ONE SERVICE”的三個一服務理念。通過統一賬號、統一數據及統一服務,讓房企能夠有效獲取線下用戶、構建豐富的用戶互動場景,實現向服務運營商的轉型。而這背后,都離不開AI、身份識別技術,云服務、業務建模、以及阿里新近發布或升級的全球化智能人居運營平臺、分布式語音技術方案等。就拿最近有望取代智能音箱榮登C位的智能門鎖來說,阿里云IoT智能生活開放平臺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與中國聯通達成實現全球級物聯網平臺對接,目前該平臺已支持了100+品類,2000+品牌,5000w+設備。
此外,阿里云IoT借助其發起的物聯網標準化組織ICA聯盟所構建的強大軟硬件生態力量,亦可為地產企業提供可靠的集成和賦能能力。目前,阿里云IoT已與眾多地產企業達成合作,如藍光、萬科、龍湖等,在全屋智能(如智能窗簾系統、智能安防系統、智能空調系統、智能新風系統、智能環境監測等)、智慧小鎮等方面實現快速落地。
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數字化,將給房地產帶來三大價值:實現物理空間的數字化改造;實現用戶的可感知、可觸達,創造基于場景的互動;最終,以用戶為中心構建場景化的服務體系,從而實現地產商從空間提供商向生活服務運營商的轉變。
——阿里云智能IoT事業部總經理 庫偉
【百度】
眾所周知,百度在經過之前的多事之秋,已經痛定思痛All in AI了,而且無人車和AI大腦成為手中的兩張王牌。那么對于百度而言,地產這樣的“重行業”也在成為人工智能的重點場景。在去年底的百度大腦行業創新論壇深圳站上,百度發布了地產物業AI解決方案。其基于百度大腦底層AI技術,以DuerOS和Apollo兩大平臺為基礎,覆蓋了地產物業行業的各個環節,包括人員出入管理、車輛出入管理、安防布控、智慧家居、無人清潔車和智慧社區服務等。
在智能家居方面,百度早已布局多時,DuerOS已是國內規模最大、最活躍、生態最繁榮的對話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統。百度商業安全團隊還會通過融合多種AI技術,提供家庭防護解決方案,支持智能安防、侵入報警等功能。
在智慧小區上,百度推出了一個殺手锏級的產品,即無人清潔車,瞄準了小區物業清掃成本高、勞動強度大、清潔有死角的痛點。
Apollo作為百度AI 的王牌之一,適合封閉園區,應用在公園、住宅區、工業園區、商圈和物業等場景,具有L4級自動駕駛能力(在特定場景全自動駕駛)的“蝸小白”可以夜間作業、多次清掃、不留死角。
此外有點偏題也不得不提的是百度AI City戰略。 百度正不斷與各地城市戰略合作,如,共建智慧“寧波大腦”,此后又與保定、蕪湖、北京市海淀區、重慶兩江新區、北京亦莊開發區、上海汽車城、雄安新區、天津、湖南長沙牽手。AI City旨在讓整個城市從頂層設計上應用智能技術提高城市治理效率、提升居民居住體驗、緩解各種各大城市病,包含智慧交通、智慧政務、平安城市、惠民服務,地產物業AS化。早在2016年,百度就與寧波市達成合作。
【騰訊】
二缺一,騰訊智慧地產發布會也按時到了。
去年,騰訊首次發布面向智慧地產領域整套解決方案,其中囊括了三大技術能力,分別是騰訊微瓴物聯網操作系統、騰訊數字中臺,以及騰訊海納智慧社區開放平臺。
騰訊微瓴是騰訊自主研發的物聯網操作系統,在智慧建筑場景中擔當物、信息與人協作的樞紐。深度結合了騰訊云計算、信息安全和AI技術,并借助騰訊海量的用戶觸達能力,進一步提高建筑和樓宇管理水平和效率,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騰訊數字中臺是騰訊面向各行業客戶所研發的企業級數據和服務平臺。通過幫助客戶分析數據,提供針對性的管理方案和決策建議。
騰訊海納是騰訊搭建的智慧社區開放平臺,通過開放微信公眾平臺的基礎能力和應用接口,協助社區打造智能化生態。地產企業利用騰訊海納后,便能為住戶提供智能門禁、繳費、報修、快遞等多場景、一體化的線上解決方案。目前,騰訊已與中城聯盟、漢京集團、愛接力及廣州城投達成合作,智慧地產生態圈不斷更新。
【華為】
華為與地產的碰撞早在定位于ICT巨頭的時代就開啟了,其服務與樓宇和園區的通信建設。而在AIoT時代,華為肩負了更重要的使命,即物聯網基礎設施構建者,不僅包括通信層,更包括云服務和平臺服務、生態服務等層面,從目前來看,其發力的一個重要領域是智慧園區(也是熟悉的領域),其愿景是安全,智慧,綠色。
華為的智慧園區先在自身試水。這是一個收益與挑戰并存的項目,華為在全球172個國家投資建廠,內部最擔憂的就是安全問題。同時華為內部有600萬+個管理對象,管理難度很大。針對安全的不確定性和管理難度大這兩個挑戰,華為也做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華為設想了多種應用場景,覆蓋了常見的園區剛需,如:針對消防無集成聯動,安防告警誤報率高,傳統刷卡的不穩定性,手工管理資產耗費大量人力,空間管理混亂,能耗管理粗放等各種問題,華為都有不同的解決措施。
此外,華為在智慧地產相關領域不止局限于此,與萬科、云南旅游項目等房地產合作伙伴共探的過程中,逐漸拓寬涉足板塊,如智慧小鎮、聯合運維等。
【京東】
京東的電商基因決定了其進軍“智慧地產”領域,切入點必是與用戶數據、新零售、社區運營這些強調數據屬性和用戶思維的板塊直接或間接掛鉤的。從結果上來看也是如此,就以京東未來智慧社區、京東智能家居平臺和面向地產商的社區運營平臺為例來看。京魚智能服務平臺定位與海量設備互聯和互操作,助力多終端多場景智能化升級。其全屋智能化方案,通過場景化智能設備部署,智能化居住體驗提升。其智慧地產方案可為房地產企業構建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實現業主和社區持續運營。
京東認為,未來其與地產商趨同的訴求是借助數據運營的模式實現升級,通過幫助房企構建可擴展、高智能的應用平臺和生態系統,打通社區服務與業主需求,建立與住戶長期連接,實現可持續運營。目前,智慧社區2.0通過打造全屋聯動的家居體驗和安全舒適的社區體驗,跨向2.0時代。同時,其在社區運營中加入了諸多京東系元素,如京東到家、智能配送、無人貨柜、便利店、前置倉等。此外,將通行、養老、安防、樓宇等場景納入智慧社區2.0范圍,獲取更多更精準的客戶畫像,進而產生有價值的運營服務。
【萬科】
萬科作為房地產領軍企業,在智慧園區(其與華為攜手落地的首個智慧園區項目在2017年曾被當做標桿項目)、智慧社區、智慧公寓領域都有長期探索。
以長租公寓為例,這個領域,萬科作為中國最早進入租賃住房市場的開放商,也是國內首個將住房租賃業務從“青年公寓”向“家庭公寓”延展的房企,泊寓正是其面向城市青年打造的長租公寓品牌。截至目前,泊寓門店已覆蓋全國26個一二線城市,并已進行了產品迭代升級,推出泊寓plus。泊寓plus(上海西站店)正式是其打造真正系統性的智慧社區的樣板。依托客戶大數據及智能合作伙伴鴻雁iHouse智能家居的助力,可實現諸多功能。鴻雁iHouse全屋智能設計了安防監控、健康環境等八大子系統及50余種功能的智能面板產品。
依托阿里智能云平臺統一的對接協議和數據服務,其各個子系統、設備之間可以實現聯動和場景化操作,滿足用戶“回家”、“離家”等不同場景需求。目前鴻雁iHouse全屋智能的商業化落地,與萬科、綠城、金地等品牌地產企業,以及美的、海康威視等行業伙伴開展廣泛合作?;谠凇爸腔凵鐓^”領域的共同布局,此次合作的萬科泊寓plus,是鴻雁iHouse全屋智能產品在長租公寓領域的首個批量化落地項目。
【碧桂園】
碧桂園在智慧產城、智慧宜居方面走的較快。智慧、安全、科技的人居生活成為其新的目標,為了完成這個愿景,去年與博世、紫光物聯UIOT智能家居達成重大合作。
它采用紫光物聯UIOT全屋無線智能化系統中智能場景、智能安全、智能窗簾、物聯網門鎖、智能安防、智能家電,智能環境等系統,以全屋無線智能家居便捷生活為思路,助力其轉型升級。
碧桂園集團與博世集團共同致力于打造產城融合的智慧小鎮。雙方將發揮在主營業務領域的資源和能力優勢,在江浙滬、珠三角、京津冀和其他協同區域共同拓展、合力打造產城融合的智慧小鎮。博世集團作為物聯網企業,將充分利用其在傳感器、軟件和服務方面的技術能力,提供智慧園區、互聯泊車、智慧樓宇、智慧安防、智慧家居、工業4.0和環境保護等解決方案。同時,雙方還將探索合作成立博世碧桂園智慧城市生活實驗室。
碧桂園潼湖科技小鎮將智慧元素應用于產業發展。潼湖科技小鎮定位于世界級的物聯網和智能控制產業基地,小鎮緊緊圍繞物聯網產業,以及與之相關的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移動網絡安全與培訓、物聯網智能設備制造等產業,培育核心技術、高端人才、服務配套齊聚的物聯網產業生態圈。
【龍湖】
龍湖地產從1993年地產開發起家/2000年拓展商業運營/2016年試水長租公寓/2018年物業品牌升級為智慧服務,并將學校、醫院、交通樞紐及城市服務納入版圖。
去年年初,龍湖集團提出了“空間即服務”戰略。具體來說一說龍湖智慧服務,著力通過空間布局、空間運營、科技研發及管控、空間服務能力及增值力、空間觀察力和數據分析能力這幾個方面的能力,實現更多城市空間的運營服務。
空間服務能力及增值力為例,在以業主APP為載體向業主提供增值服務的同時,“智囊型管家”已在龍湖智慧服務所有項目中全面落地,并在日常生活中為業主提供關于房屋設備使用、家電報修、衛生保潔、定制旅游、美居業務、車輛處置等方面的服務,第一時間為業主提供解決方案。
“龍湖要做人和空間的連接,核心就是三個最強能力的打造,一是空間制造和管理能力,逐步參與城市空間的制造和管理;二是進一步洞察客戶,伴隨著客戶的數字化,龍湖要做數字化轉型;三是服務集成,就是賺服務的錢。龍湖有一個夢想,希望用不長的時間,把我們的服務收入從100億做到超過1000億?!?/span>
——邵明曉
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