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小女孩父親的自述:她媽媽是那種,見陌生人不說話的那種。我是那種自來熟,話多的那種。不過近兩年我在外面工作,在家呆的時間不固定,每十天都能呆上兩天的樣子。
最近兩年多了,家庭氣氛不是太好,和孩子他媽有吵架,有冷暴力,也有動手的現象。我略顯孤獨,不喜歡社交,微信聊天也不太喜歡。他媽跳廣場舞,孩子也常去和小孩玩,他媽愛微信群聊天。
孩子愛看書,學習好,美術學了三年了也挺有興趣(兒童畫)小提琴最近學的,也學的挺認真,班級里擔也點小職務,家里也愛講個小笑話。
屬于那種沒心沒肺的那種小孩,即使我們吵架,她也能很快過去,的那種孩子。有一點就是,跟同學不是特親,就感覺她沒有特別特別要好的朋友。
總感覺她,應該有一兩個好的,穿一條褲子的朋友才對啊,好的都不愿分開的那種。因為我們當時就是那樣過來的。所以我覺的她應該也一樣。感覺她哪里不對了。前兩天出去露營,她自己又拍了這樣幾張照片,看起來視角挺好,總感覺怪怪的,是不是孩子太孤獨了。
這件事引發了一系列的爭論:
一位兒童心理治療師說,從那位父親只對贊同自己意見的人有激烈反應來看,雖然那位父親名義上是來尋求幫助的,但實質上是來尋求認同的。也即是說,孩子父親是個自我中心的人,他內心里早已認定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來這里說出來只不過想找到認同自己的觀點并聲援他的人而已,當然從這一點上恰恰可以看出來,感覺“孤單”的人其實是那位父親自己。
那位父親說希望大家不要再回復這樣話題,說自己愛女兒怕傷到女兒。實質上,不過是這個問題的反響不如他的意,貌似不贊同的聲音更多更專業而已。
如果孩子父親提出這個問題尋求認同,大概他在生活中是個缺乏社會認同的人,也即是說:孩子父親和妻子的分歧、爭執向周圍人傾訴時恐怕大部分人都選擇偏向他妻子。因為,一個在現實生活中有充分社會認同感的人不至于來到網絡世界尋找同盟(而不是尋求專業幫助)。
說到愛女兒,我想每個父母都應該是愛孩子的,只求那位父親不要以愛的名義去傷害。目前看來,若有什么能傷到他女兒的,可能恰恰是他對女兒的偏見和他自己內心的陰暗面。
在我看來,從那位父親的描述中基本可以推斷出,小女孩十分聰慧,有藝術天賦,心理健康程度較高,且心里邊界已經較為完整和清晰。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衡量,小女孩目前的心理成熟度和人格完善度,是比她的父親的還要高的。
“孩子愛看書,學習好,美術學了三年了也挺有興趣(兒童畫)小提琴最近學的,也學的挺認真,班級里擔也點小職務?!边@也能算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令很多人都羨慕的“鄰居家的小孩兒”了呢。
在看小女孩拍的那幾組照片,即便是我這個不懂攝影的人也會驚嘆于這幾張作品的美感、角度、立意竟然會是出自于一個十歲女孩之手。
那么為什么我會如此“武斷”的就判定題主女兒的心理成熟度很高呢?
我們知道,對于父母關系不和諧、時常冷暴力的家庭而言,其子女一般會形成敏感、內向的性格。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僅沒有被父母不和諧的關系影響到,甚至還能“在家里講個小笑話”,可想而知題主的女兒天生有著多強的歸因能力和堅定的自我認知。
而且那位父親也說其女兒“屬于那種沒心沒肺的那種小孩,即使我們吵架,她也能很快過去”,
這說明題主的女兒善于自我調節。且小女孩有著明確的興趣愛好,并且也能夠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認真付出,只要不破壞她對于興趣愛好的學習環境,基本上在以后是能夠成為她的終生“真實”愛好。
我強調“真實”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在小時候并沒有培養出真正的興趣愛好的機會,他們完全被應試教育壓垮,所以導致成年后沒有辦法體會到精神上的富足和創造性的意義感,所以很多神經癥就由此而產生,感到空虛,無意義,沒有歸屬感等。
而一個有著自己的真實愛好的人,就相當于她的精神層面多了一個堅實的支柱,同樣的精神打擊可能別人就崩潰了,但她也許就能扛得住。
有一點令人不解的是,題主自知 夫妻關系不好,經常和妻子吵架甚至動手,且時間已經持續了兩年多,你不先來問如何處理和改善與妻子的關系,反而擔憂女兒心理健康,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要知道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會很大一種程度上影響子女對于親密關系甚至是社交關系的認知,要說現在你們家里最可能對你女兒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的,那毫無疑問首當其沖的必然就是你和妻子的關系了。
即便是現在沒有對你女兒造成什么影響,或者你們都已經習慣了,覺得無所謂,但你和你妻子的相處模式對你女兒的錯誤引導必然是存在的,你絕對不能忽視這一點。
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件客觀事物的解讀是能夠反映出一個人潛意識里的傾向的。父親從女兒的照片中解讀出了“孤獨”,并且很敏感的“感覺孩子會不會太孤獨了”。實際上這會不會很有可能是你自己內心的映射呢?
不可否認,那位父親的確是愛他女兒的,但是想要給予愛別人之前,你必須先愛自己。否則你的愛會是畸形、無力、和背后隱藏著索取的。
那位父親的女兒是個很棒的女兒,我想那位父親也希望能成為一個很棒的父親。那成為一個很棒的父親的第一步,首先就要給予小女孩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希望那位父親能和女兒愉快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