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中總是傳說著各種造富神話,當大部分投資者真真切切感受到A股市場的寒意時,一些偏股型基金卻依舊在續寫著“穿越牛熊”的故事……
今年的投資者要是錯過了“漂亮50”,基本上“戰績”不會好看,要是陷入了“要命3000”,那多半是套牢的結局。以至于大批投資者感慨“2600多點買的股票,卻套在了3000多點”。
但卻有一批基金經理并沒有感受到市場的“寒意”,他們甚至認為,這并不是“熊市”。他們所管理的基金凈值穩步上行。據統計,有33只偏股型基金今年以來凈值漲幅超過了15%。
而如果將時間拉長來看,A股市場近幾年劇烈波動,風格劇烈切換,依舊有一批基金脫穎而出,陪著投資者一起穿越牛熊,經歷一輪又一輪的市場動蕩,享受一次又一次的牛市碩果,最終收獲“時間的玫瑰”,創造了“十倍”的業績“神話”。
那么,那些“綻放”的基金,是如何穿越牛熊,真正的“長跑”秘籍是什么,優秀的基金經理又具備哪些共同的特質,遵循怎樣的投資信仰,對于后市又有怎樣的預判,會如何進行布局,成為本次記者調研的焦點。
誰是真正的“長跑健將”?
當大部分投資者陷入虧損之際,一些基金經理卻認為,A股市場的投資終于回歸基本面,選股為王的時代來臨,而在這樣的市場中,真正具備選股能力的基金經理的價值開始凸顯。
據東方財富 Choice數據統計,截至5月19日,今年以來有33只偏股型基金凈值漲幅超過15%。但我們要觀察的是,更為長期的業績。
在業內人士看來,某個年度業績排名靠前相對容易,但拉長時間來看,要一直表現很穩健,并最終給投資者帶來不菲的投資回報就變得相當困難。事實上,很多名噪一時的所謂明星基金經理,多數經不起市場的“洗禮”,最終也成為“流星”。
而拉長時間來看,截至5月19日,37只偏股型基金自成立以來凈值翻了5倍,其中,有5只基金凈值翻了10倍。2004年8月成立的華夏大盤期間凈值增長了18.41倍,年化回報率達到了25.7%。業績表現同樣亮眼的還有2005年11月成立的興全趨勢 、2003年7月成立的嘉實增長混合、2005年1月成立的博時主題以及2002年5月成立的國泰金鷹增長 ,上述基金凈值增長均超過10倍,年化回報分別率為23.46%、19.08%、21.38%以及17.07%。
基金代碼 | 基金簡稱 | 成立以來收益 | 手續費 | 操作 |
000011 | 華夏大盤精選 | 1,841.76% | 1.50% 0.15% | 購買 開戶購買 |
163402 | 興全趨勢投資混合(LOF) | 1,098.74% | 1.50% 0.15% | 購買 開戶購買 |
070002 | 嘉實增長 | 1,032.95% | 1.50% 0.15% | 購買 開戶購買 |
160505 | 博時主題行業混合(LOF) | 1,017.79% | 1.50% 0.15% | 購買 開戶購買 |
288002 | 華夏收入混合 | 959.03% | 1.50% 0.15% | 購買 開戶購買 |
020001 | 國泰金鷹增長靈活配置 | 957.82% | 1.50% 0.15% | 購買 開戶購買 |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銀河證券,截至日期:2017-05-25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長期的績優基金而言,還需要關注其現任基金經理的表現,事實上,一些基金頻繁更換基金經理,并不利于投資者長期持有。例如,華夏大盤的優異表現,是王亞偉在任時期所奠定的,而王亞偉卸任之后,該基金頻繁更換基金經理,多達7位基金經理曾前后管理過該基金。
此外,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近3年來,共有40多位基金經理管理的偏股型基金凈值實現了翻倍。
業內一位績優基金經理坦言,從過往偏股型基金的表現來看,每年排名最靠前和最靠后的基金,基本上都是在行業配置上非常偏的基金,“賭對了”就名列前茅,反之則排名墊底。例如在此前創業板牛市中,有兩三年時間只要超配TMT板塊,不需要對個股進行深度挖掘,基金業績排名也一定會相當靠前。但如果拉長時間來看,則難以維持。
而部分績優基金經理則寧愿選擇對自己的投資主動地進行“限制”。如國泰金鷹增長的基金經理周偉鋒坦言,即便是再看好的行業,其持倉也不會超過30個百分點。他深刻地認識到“所有的投資過程,都是積累經驗和學習的過程。如果你一開始就豪賭一個方向,即便是賭對了,但當這個行業或者主題的行情結束后,你就失去了投資方向。”
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投資的本質是對世界的理解,每一個投資人都會有成長的過程,也需要不斷地反思、糾錯。而很多人反思的結果是通過做更多的事,比如炒主題、高換手來提高收益率,而少數人反思的結果,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當許多基金經理追逐市場熱點,對于持倉不斷換手之際,另外少數的基金經理,則特別喜歡“滾雪球”式的投資方式,他們在踏踏實實做研究,當把企業研究透徹了,就能夠放心大膽買入并持有,往往伴隨著企業逐步成長,賺上好幾年的錢。
在國泰金鷹增長的基金經理周偉鋒眼中,投資者分兩類:一類是投機的;一類是做投資的。在其看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短期的博弈應該少一點,股價的波動也少看一些,應該把關注的焦點放在行業的趨勢以及對上市公司的研究上。對于個股的選擇,特別重倉的股票,一定是按照絕對收益的思路進行選擇。事實上,拉長時間來看,其所管理的基金其超額收益正是源于來自行業和個股有效的選擇。
有意思的是,面對高波動的A股市場,有一批基金卻始終保持高倉位而實現了穿越牛熊,而這,正是源于精選優質公司股票,并耐心持有。
基金經理經常自我調侃稱:“守股比守寡還難”。當大部分投資者頻繁換股之際,一批基金經理的持倉卻是以“年”為周期。
如富國天惠成長,截至5月19日,該基金自2005年11月成立至今,凈值漲幅達到了849.95%,年化回報超過了21.27%。該基金的基金經理朱少醒 ,自該基金成立以來就獨掌富國天惠精選基金,持續管理時間超過11年,是單只偏股型基金中任職年限最久的基金經理,成為投資界名副其實的“長跑健將”。
如果持續跟蹤該基金的持倉,就會發現,其股票持倉近幾年一直保持在九成以上的高位,從其管理的基金一季度的重倉股來看,其第一大重倉股國瓷材料自2014年三季度持有至今。此外,五糧液 、臺海核電、索菲亞 、東港股份 、東阿阿膠 、恒瑞醫藥等均持有時間均達到了幾個季度。
“既然你買了它,就不必太在意當前價格,靜待開花結果就好。”朱少醒認為,相較于擇時而言,相對確定的判斷是在現有估值條件下,還能夠篩選出足夠數量的好股票進行長期布局。理性的長期投資者應該做的是在市場低迷的階段,耐心收集具有遠大前景的優秀上市公司的股票,等待公司自身創造價值的實現和市場情緒在未來某個時點的回歸。
“任何新興事物都需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真正看清楚公司價值,然后耐心等待。”博時主題的基金經理王俊認為,估值是價值投資體系里的唯一準繩。“對于看好的上市公司,我們希望能比市場上大部分人都有更深理解,對估值有更大把握,以便更早地發現投資機會。只要減少犯錯,在更長的投資久期里,就會體現出比別人更多的優勢。”
逼迫自己研究理解新領域
均衡配置,在許多人看來,是一個意味著“平庸”的詞匯,而事實上,卻蘊含著深刻的意義。
在周偉鋒看來,近年來,A股市場年度與年度之間風格切換劇烈,以后甚至會出現季度與季度之間風格劇烈切換的現象,尤其是在增量資金減少,存量博弈劇烈的情況下,因此,在配置上需要保持均衡。而均衡的另一個含義則在于,在做研究時,需要覆蓋面盡量寬一些,并不斷逼迫自己學習研究,尤其是對于一些大的發展趨勢以及新興領域,要加深理解。
事實上,近期周偉鋒剛從美國回來,他走訪了一些商業模式獨特的公司。對于記者關于行業和個股的很多問題,他都能夠在短短幾分鐘內談及其本質,他笑言:“不要忽視常識。”
在選擇投資標的時,周偉鋒并不會去為自己“貼標簽”,不太傾向于去區分成長股或價值股,只要其看到的公司長期空間遠遠大于目前其市值所表現出來的程度,就會考慮買入。例如,早在去年他就配置了白酒,今年則重倉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同時還看好消費電子。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事實上,在周偉鋒看來,就像當年大家言必稱成長股投資一樣,如今價值投資成了風口。市場將價值投資理解為投資少數的白馬股、藍籌股,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認知“扭曲”。
在其看來,一些價值股的交易量越來越大,一定會有理性的人先慢慢開始“撤離”,而這正是逐步接近頂部的跡象。而一些成長股目前交易量極小,即便是還存在一定的下跌空間,但其中一些優質的個股需要跟蹤起來,尤其是一些次新股中的優質公司,已經具備左側布局的機會。
博時主題的基金經理王俊認為,價值投資并非一成不變。他表示,新常態下的價值投資需要外延。“過去我們提起價值投資,關注點就是傳統行業,但隨著新興行業崛起,也應該順勢而為,拓展研究對象,把價值投資理念和方法運用到這些新經濟領域,發掘出”新價值“。”
“要想在長跑中勝出,一定要有一個好的賽道。”中歐基金行業精選策略組投資總監周蔚文 ,自2006年升任基金經理,這位基金業的“元老級人物”早已在牛熊轉換間歷練出淡定從容的心態,唯有渴望學習新知識、感知新事物的狀態始終如初。
他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他今年看了《第四消費時代》,還特地看了書中提到的宮崎駿的《千與千尋》這部動漫。對于VR行業,他早在幾年前就著手研究,也一直在進行體驗。周蔚文說,要做好投資,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積累,永遠要保持開放的心態。
用專業去尋求共贏之道
優秀的基金經理,他們之所以成功,絕不是聰明機巧、懂得變通,而是比常人更簡單、更質樸、更專注、更堅韌的結果。
談及關于自身的夢想,周偉鋒說:“投資分為三個環節,第一是投資人的錢,第二是管理人,第三則是投資的標的。我所希望的,就是能夠把理性的投資人的錢,通過你信任的管理人投資到理性的上市公司中,這樣就能夠實現很好的社會意義。”
在其看來,“在中國,很多做投資的人會去迎合客戶,但在美國卻并不是如此。如果你專注地進行研究,很多基金經理以及行業研究員甚至會比公司的高管更專業。例如,美國一個資深的醫藥研究員,甚至可以做到全球五大醫藥公司的董事,這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相比于做實業的人,你會有更廣的視角,了解更多的東西,因此我們也希望在某一階段去協助上市公司去幫他們更好地進行規劃。”
在業內一位管理定增基金的基金經理也坦言,與上市公司高管交流,很多時候,對于公司的未來發展戰略和規劃,都能與上市公司高管充滿默契地想到一塊,甚至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會咨詢他的意見,尋求布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