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至少已有16個省份公布了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相比往年,今年多個省份的指導線數值有所下降。
近日,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對外發布2016年青海省企業工資指導線,要求青海省2016年企業職工貨幣工資增長預警線(上線)為13%。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至少已有16個省份公布了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相比往年,今年多個省份的指導線數值有所下降。據人社部門工作人員介紹,企業工資指導線下降,并非意味著工資進入負增長,只是工資漲幅較以往有所減少。
16省份企業工資指導線出爐
11月8日,青海省發布了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明確企業工資增長的基準線為8%,上線(預警線)為12%,下線為3%。為發揮工資指導線對企業工資分配的指導作用,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在調查、分析2011年至2015年全省職工工資增長率、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城鎮居民消費價格增長率等情況的基礎上,測算并發布了青海省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供各類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確定薪酬標準時使用。
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表示,國有企業工資水平已達到本地區上年度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倍及以上的,年度工資增長不得超過工資指導線的基準線。國有企業負責人年度薪酬增長應低于企業利潤總額增長,并與職工保持合理關系。當年本企業經濟效益和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未增長的,國有企業負責人績效薪酬不得增長。 據記者統計,目前,至少已有16個省份公布了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具體包括北京、上海、山東、山西、內蒙古、天津、新疆、四川、云南、陜西、江西、河北、寧夏、甘肅、廣西和青海。
據了解,工資指導線是政府根據當年經濟發展調控目標,向企業發布的年度工資增長水平的建議,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宏觀調控國民收入分配的一種基本方式,對企業并沒有強制性。其作用是為企業與工會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及確定工資增長水平提供重要依據。工資指導線測算指標包括地區生產總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等,企業工資指導線由基準線、上線(又稱為預警線)和下線構成。
多省份與去年持平或下調
在16個省份中,多地的企業工資指導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調。其中,上、中、下三條線均有所下降的省份共有8個。例如:山東的基準線從2015年的10%降為8%,上線從18%降為13%,下線由4%降為3%。還有部分省份與去年持平,例如:廣西的基準線從2015年的10%降為8%,上線從16%降為12%,下線與去年持平為3%。
從已發布的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的基準線來看,16個省份均有所下調,下調幅度最大的為江西和新疆兩地。2015年江西和新疆企業工資指導線的基準線均為12%,而今年則調整為8%,下調幅度達到4%。
另外,《法制晚報》記者梳理發現,至少有5省市的企業工資指導線的基準線出現了連續下調。2014年企業工資指導線的基準線,北京12%、天津13%、山東12%、內蒙古11%、山西13%;2015年企業工資指導線的基準線,北京10.5%、天津10%、山東10%、內蒙古10.1%、山西10%。今年則調整為北京9%、天津9%、山東8%、內蒙古8.5%、山西7%。
這意味著,從2014年至今的三年內,上述5省市的企業工資指導線的基準線出現了連續下調。
企業故意不增工資將予以通報
記者梳理發現,在已經公布了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的16個省份中,有11個省份的下線為3%;北京、上海、山西、甘肅等地的下線為4%;僅有寧夏的下線為零增長。根據寧夏發布的通知,經濟效益下降的企業,在崗職工的工資零增長,但企業支付的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職工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對于經濟效益不好的企業,一些地區明確工資增長幅度可以低于下線。如,上海提出,生產經營困難、經濟效益較差的企業,工資增長幅度可以低于下線;陜西表示,企業確因生產經營困難、不能按照工資指導線標準安排職工工資增長的,可低于工資指導線下線(含零增長或負增長)確定工資水平。
還有部分地區則對一線職工的工資增長予以了“重點照顧”。江西提出,在堅持按勞分配原則的前提下,努力提高一線職工特別是農民工及其他普通職工的工資水平,使一線職工工資增長不低于本企業平均工資的增長;上海也表示,應當努力提高工資水平偏低的生產服務一線崗位人員工資水平,一線職工工資增長幅度應當不低于本企業職工工資的平均增長幅度,企業高管的工資增長幅度應低于本企業職工工資的平均增長幅度。
為了增強工資指導線的實施效果,多地在發布工資指導線的同時提出了相關措施。例如,河北明確,各地和省直有關部門要研究建立企業落實工資指導線通報制度,對有效益故意不增加工資或工資水平偏高增長過快的兩類企業定期予以通報。
解讀:指導線下滑只是工資漲幅減少
企業工資指導線的下滑使不少人擔心被降薪。據廣西人社廳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介紹,企業工資指導線下降,并非意味著工資進入負增長,只是工資漲幅較以往有所減少。
云南省人社廳在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相關政策解讀中指出,適當下調工資增長指導線,與云南省宏觀經濟形勢相協調。云南省企業經營和發展壓力較大的狀況仍將持續,適當下調工資增長指導線,符合云南省企業經濟效益實際狀況。
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表示,現在已經進入經濟新常態,我們的經濟增速由原來的10%下降到6.7%,在這樣的背景下工資指導線指導勞資雙方合理協商、合理安排工資增長也必然需要下調。
“基于經濟增速的下滑,相當一部分企業的勞動生產率近些年來的增速也下降,部分企業還面臨著虧損、停工等一些負面影響,今年的工資指導線比去年和前幾年有所下降,是完全符合相關原則以及現在的現實需要的。”蘇海南表示。
“企業工資指導線下降,只是意味著工資漲勢不再那么強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用工成本上升和利潤空間縮小的現狀。”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所長張車偉表示,在當前經濟進入新常態、企業發展面臨多重壓力的情況下,應大力為企業減稅減負,以增強企業漲工資的空間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