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風內動癥 肝臟氣血陰陽平衡失調,肝失所養引起以眩暈欲撲、抽搐、振顫等具有搖動特點一類癥狀的征候。病機可為肝陽化風上擾,或肝風挾痰火上沖,氣血并走于上,或肝風陰血虛極生燥生風、陰虛動風、血虛生風。肝陽化風,治宜平肝熄風,方用鎮肝熄風湯、天麻鉤藤飲;熱極生風,治宜清熱熄風,方用羚羊鉤藤湯;血虛生風,治宜養血熄風,方用加減復脈湯、四物湯。
第五節 平肝方藥平肝方藥主要適應于肝陽上亢的頭暈頭痛,頭脹,面赤等,由于其中藥物功用的差異,分為鎮肝潛陽和平肝熄風兩類,其中平肝潛陽方藥主要適用于肝陽上亢的頭暈頭脹,頭痛目赤,平肝熄風方藥主要適用于肝風內動的抽搐動搖等。活血止血方藥適用于凝血阻滯的各種出血證,收斂止血方藥適用于血脫不能斂撮射出血證,溫經止血方藥適用于虛寒或寒滯不化,血不歸經的出血證,理氣止血方藥適用氣滯血淤的出血證。
淺說平肝熄風藥淺說平肝熄風藥。臨床常見肝經熱甚動風者,常用羚羊角、玳瑁及鉤藤,其中清肝熄風以羚羊角為最佳,醫家云:“肝主風,羚羊能祛風舒筋,故治驚癇抽搐。”陸九芝認為:“在肝之病,必用羚羊。”可見羚羊角專入肝經,其清肝熄風之力較強。天麻也為熄風止痙藥,用于痙攣及肝風眩暈證,天麻治肝風,臨床適用于偏虛寒者,常用于慢脾風、慢驚風,用天麻治肝陽上亢常配伍地黃、白芍、石決明、羚羊角等。
半夏白術天麻湯。半夏白術天麻湯 【組成】半夏9克,天麻9克,白術9克,茯苓9克,橘紅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棗3枚。【主治】痰飲上逆,痰多心悸,眩暈頭痛等證。若痰因濕生,主要用白術燥濕化痰。另外,本方也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味而成,在原方燥濕化痰的基礎上,加入健脾燥濕的白術,平肝熄風的天麻,而組成化痰熄風方劑。
肝風內動證肝風內動證 肝臟氣血陰陽平衡失調,肝失所養引起的以眩暈欲撲、抽搐、振顫等具有動搖特點一類癥狀的證候。病機可為肝陽化風上擾,或肝風挾痰火上沖,氣血并走于上,或肝臟陰血虛極生燥生風。常見四種證候類型,即肝陽化風、熱極生風、陰虛動風、血虛生風。肝陽化風,治宜平肝熄風,方用鎮肝熄風湯、天麻鉤藤飲;
方劑速記(治風劑)方劑速記(治風劑)2009-11-23 21:46.平熄內風羚角鉤藤湯:羚角鉤藤茯菊桑,貝草竹茹芍地黃,陽邪亢盛成痙厥,肝風內動急煎嘗。天麻鉤藤仗:天麻鉤藤石決明,梔杜寄生膝與苓,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暈與耳鳴。阿膠雞子黃湯:阿膠雞子黃湯好,地芍鉤藤牡蠣草;大定風珠:大定風珠雞子黃,麻膠地芍合成湯,三甲冬草五味子,滋陰熄風是妙方。
功效:柔肝熄風定眩。方中當歸、白芍、枸杞子養血柔肝補腎為君藥,取肝腎同源之意也;菊花平肝抑陽,清肝明目,配枸杞子以增滋補肝腎,益陰明目之效,為臣藥;方解:羚羊角清心平肝,清熱涼血,熄風鎮痙,《本草綱目》言其有"平肝舒筋,定風安魂,散血解毒"的功效,為方中君藥,劑量宜大。組成:熟地黃30克,麻黃、肉桂各3克,白芥子、鹿角膠、僵蠶、白術、三棱、莪術、浙貝母、法半夏各9克,夏枯草、仙靈脾各15克,甘草6克。
轉帖----孩子常擠眉弄眼或許也是病 [導讀]孩子如果常常不自覺地擠眉弄眼,愛做鬼臉,家長最好帶其去醫院就診。細心的家長,有時會發現孩子有時會不自覺地擠眉弄眼,愛做鬼臉,自己不能控制,如果家長向孩子指出不要這樣做,孩子可能會癥狀更明顯。在中醫特色治療方面,可用中藥治療:以調和陰陽為治療原則,補益心腎、滋腎平肝、補益心脾。健脾化痰、平肝熄風;滋陰潛陽,柔肝熄風;
功能清熱祛痰、芳香開竅,主治風陽暴盛之中風閉證,此乃肝腎陰虧、風陽暴張,氣血上逆、痰火壅塞所致。蓋心主血,肝藏血,心血虧耗可導致肝血不足,而引起肝陽上亢、肝風內動;功能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主治腎元虧虛所引起的中風,其病機為腎陰衰竭於下,虛陽浮越於上,痰濁隨之上泛,以致堵塞竅道。8.滌痰湯(《濟生方》)初期偏廢,痰熱在絡者,大秦艽湯好用,實癥者肢體恢復較快,小續命道理一樣,偏實證寒痰阻絡。
2 肝腎陰虛、風陽上擾 滋陰潛陽、熄風通絡 鎮肝熄風湯。3 風痰瘀血,痹阻脈絡 活血化瘀、化痰通絡 化痰通絡湯。5陰虛風動 滋養肝腎,潛陽安神 鎮肝熄風湯。1 痰熱內閉清竅 清熱化痰 醒神開竅[羚羊鉤藤湯安宮牛黃丸] 陽閉 清肝熄風、2陰閉 豁痰熄風、辛溫開竅 滌痰湯 蘇合香丸。②肝陽上亢、脈絡瘀阻(風火上擾)平肝潛陽、熄風通絡 鎮肝熄風湯、天麻鉤藤。
2,白僵蠶,此病癥狀多為風痰,風痰上涌見口吐涎沫,痰蒙神竅見昏撲,神智不清,化痰我喜用白僵蠶,它氣味俱薄,性升,善拔邪外出,能化頑痰,熄風止痙,用于此病極其適合,常與白礬,石菖蒲同用,白礬化痰善治癲癇,石菖蒲化痰善于開竅,皆為我的必用藥。
枸杞子(圖片來源:資料圖)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養陰補血、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肝腎虛損、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等癥,對肝腎不足、精血不能上濟于目所致的眼目昏花、視力減退等癥療效尤佳。
原料 枸杞子15~20克 粳米50克 白糖適量。制法 將上3味放入砂鍋內,加水500克,用文火燒至沸騰,待米開花,湯稠時,停火燜5分鐘即成。用法 每日早晚溫服,可長期服用。功效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適用于糖尿病以及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視力減退、腰膝酸軟、陽痿、遺精等。
枸杞子脾虛便爛者不宜用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腎經。其具有滋補肝腎,益精養血,明目消翳,潤肺止咳的作用。主治腎虛骨痿,陽痿遺精,久不生育,早老早衰,須發早白,血虛萎黃,產后乳少,目暗不明,內外障眼,內熱消渴,勞熱骨蒸,虛癆咳嗽,干咳少痰等病證。需要注意的是,因枸杞能滋陰潤燥,所以脾虛便爛者不宜用。
第十四案 益腎平肝、潛陽熄風法治愈眩暈案。第三十四案 補腎強督治尪湯加減治尪痹(強直性脊柱炎)案。第三十七案 益腎祛寒、疏風化濕法治痛痹案。第五十案 健脾補腎法治痿證案。第五十四案 補腎祛寒、散風除濕通絡法治愈痛痹案。第六十一案 補腎祛寒、疏風化濕、活血通絡法治痛痹案。第六十六案 和胃降逆、肅肺益腎法治嘔吐案。第八十三案 補腎除濕、疏風活絡法治愈痛痹案。第九十四案 補腎祛寒、散濕通絡法治痛痹欲尪案。
臨床上將其分為肝陽上亢型、陰虛陽亢型、肝腎陰虛型及陰陽兩虛型4個證型和內風、血瘀、痰阻3個兼證。陰虛陽亢型除具有一般陽亢癥狀外,還有心跳,怔忡,失眠,健忘,脈弦細而數,舌苔黃,舌質絳紅。治宜以滋腎養肝為主,可選用大補元煎加減: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子、人參、當歸、何首烏、杜仲等。若偏陰虛者,則選用左歸丸加減: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子、菟絲子、鹿角膠、龜板膠、牛膝等。
震顫麻痹又稱為帕金森病,是發生于中年以上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 本病多國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所致。一般說來,中老年人腎陰自虧,水不涵木,肝陽易亢,肌肉筋脈失于儒養,遂致肌肉強直不用,筋脈拘急強直;陽亢者易化肝風,則導致肢體末端震顫不已;或中年之后,氣血不足,氣血精微不得敷布全身,營養肌肉筋脈,則有震顫,肌肉強直。
帕金森病中醫藥的診治療法帕金森病中醫藥的診治療法。一般說來,中老年人腎陰自虧,水不涵木,肝陽易亢,肌肉筋脈失于儒養,遂致肌肉強直不用,筋脈拘急強直;或中年之后,氣血不足,氣血精微不得敷布全身,營養肌肉筋脈,則有震顫,肌肉強直。肝腎不足,肌肉筋脈失于濡養,則肢體筋脈拘急、表情板滯、不露笑容,面色少華。氣血兩虧,肌肉筋脈失于儒養,則肢體僵硬、步履蹣跚、行步不能自控廖易跌倒;
2013年5月28日播出《益氣養血重在補-2》2013年5月28日播出《益氣養血重在補-2》《益氣養血重在補-2》痰瘀交阻、中風、肝腎陰虛、平肝熄風、活血化痰、滋補肝腎。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徐春軍以及北京中醫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陳勇告訴大家,這幾種慢性疾病從發病機制上說都與痰瘀交阻有關。因此,在治療中風的患者時,關老強調平肝熄風、活血化痰、滋補肝腎,而他常用的治療中風的方子叫做平肝熄風活血化痰方。
5、體會 眩暈多由于風、火、痰、瘀、虛5個方面的病邪,導致正氣不足,風邪阻絡或髓海不足, 腦失所養,濕濁不化,聚濕生痰,久之導致脈絡瘀阻,而延及肝、脾、心、腎諸臟腑及經絡。茯苓、澤瀉、半夏、白術以增強健脾除濕,祛痰之功,根治生痰之源;本方集熄風、化痰、滲濕、補虛、通脈、活瘀為一體,對各種原因引起的眩暈,均可使痰飲除、脈絡通,肝腎得補,氣血流暢,陰陽平衡,腦竅得以充養,而眩暈癥狀得除而愈。
老中醫最愛的10種食物。宋代著名詩人陸游享年86歲,其養生訣竅中就有常吃枸杞子這一條秘訣,其詩“雪霽茅堂鐘磬清,晨齋枸杞一杯羹”便是明證。其實,枸杞子不只有延年益壽之功,還有補肝養腎之效。據《本草綱目》記載,枸杞子能滋腎,明目。為什么枸杞子可以滋補肝腎呢?而枸杞子能通過補腎而生精血——精生則腎氣足,陰血得以滋生,肝血隨之充盈。
化痰熄風止暈湯。組成 法半夏30克,茯苓25克,陳皮15克,白術20克,天麻25克(搗),蜈蚣3條,全蝎10克,炙甘草10克,大棗15克,生姜25克。功效 化痰止嘔,熄風止暈。以天麻、蜈蚣、全蝎熄風止暈。有患者恐蜈蚣、全蝎有毒,實屬不必。蜈蚣、全蝎傷人,為活性酶毒所為,干品毒性甚微。為防半夏、蜈蚣、全蝎過燥,可加杭菊花10克以佐之。
名醫名方------神奇藥灑養肝腎(視頻)春養肝--神奇藥灑養肝腎。
朱師深究張氏力主酸斂以救欲脫之候,元氣之虛.陰陽失和.心火暴甚,率氣自病.濕土生痰,水不涵木等治肝獨識卓見,結舍清代善用烏梅斂肝的"知梅學究"劉鴻恩經驗,在"鎮肝熄風湯"中用烏梅易白芍,因白芍斂肝力微.故重用烏梅以斂肝陽、肝風.使"鎮肝熄風湯"添上斂肝熄風之猛將,頗能提高療效,確有畫龍點睛之妙。蓋烏梅最能補肝且能斂肝,其斂肝的奇特效果是通過斂肝而達到琉肝理氣,滋陰養血補虛祛實,平熄肝陽肝風。
朱師指出"鎮肝熄風湯并非對所有高血壓均有效,其適應證為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氣血逆亂并走于上之上實下虛證"。朱師深究張氏力主酸斂以救欲脫之侯,元氣之虛,陰陽失和,心火暴甚,本氣自病,濕土生痰,水不涵木等治肝獨識卓見,結合清代善用烏梅斂肝的"知梅學究"劉鴻恩經驗,在"鎮肝熄風湯"中用烏梅易白芍,因白芍斂肝力微,故重用烏梅以斂肝陽、肝風,使"鎮肝熄風湯"添上斂肝熄風之猛將,頗能提高療效。
高血壓與中醫_中醫世家對高血壓病的思考《思考中醫》治標法則針對高血壓病的表象,緩解高血壓病的癥狀,一般用于高血壓病早期的治療,也可貫通于該病的各個階段。①滋補肝腎法 適用于肝腎陰虧而致肝陽上亢型,以陰虛為主的高血壓病,多見于高血壓病中晚期。主治肝腎陰虛性高血壓。【病例驗證】用上藥治療高血壓患者46例,其中單純高血壓病27例,單純動脈硬化癥5例,高血壓伴有動脈硬化14例。證系肝腎陰虛,予滋腎養肝法。
鎮肝熄風湯解鎮肝熄風湯解。鎮肝熄風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組成】懷牛膝一兩(30g) 生赭石一兩(30g) 生龍骨五錢(15g) 生牡蠣五錢 (15g) 生龜板五錢(15g) 生杭芍五錢(15g) 玄參五錢(15g) 天冬五錢(15g) 川楝子二錢(6g) 生麥芽二錢(6g) 茵陳二錢(6g) 甘草錢半(4.5g) 【主治】肝風內動。當下焦肝腎陰精不足時,風即從內而生。鎮肝熄風湯是針對中風初起而設立的一張經典處方。【方歌】鎮肝熄風芍天冬,玄參牡蠣赭茵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