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鳳的判詞之謎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
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鳳判詞
我是一個燈謎愛好者,經常翻看《紅樓夢》,為從中找些能制作燈謎的素材編制燈謎,節假日供工廠廣大職工猜射娛樂。可是對王熙鳳“一從二令三人木”這句判詞的文意是什么很久也沒弄明白。經過長期琢磨,漸漸發現這句詩特象一則字謎,于是我按猜字謎的方法進行研究它,發現該判詞謎底應是“冷、秦”二字。
為什么是“冷、秦“”二字呢?下面是我的理解,供大家商榷。
原來曹雪芹是用“析字法”編制字謎,何謂“析字法”呢?凡玩燈謎的人都知道?!拔鲎址ā笔蔷幹谱种i的一種常用方法。就是先把謎底的字或詞的筆畫分拆成若干字素,而后把這些字素配以其他詞語進行組合造句,作成謎面文句。把謎底隱藏其中,供人猜射?!耙粡亩钊四尽边@句詩,就是曹雪芹分拆“冷、秦”二字后編造的句子。僅是成句而已,而且還必須有那個“從”字,否則并不成文,其意在謎底,故謎面看不出所含是何語文意,只有猜出謎底,才能知道曹雪芹的真正意圖。
曹雪芹是位析字高手,你看他把“鳳(鳳)”字析為“凡鳥”,把“孫(孫)”字析為“子系”,把“睛”字析為“青目”。所以曹雪芹解析“冷、秦”二字應是輕車熟路。那么他是怎樣解析“冷、秦”二字的呢?首先他將“冷”字解析為“冫(冰旁)”和“令”字。把“秦”字上半部析為“三 人”,再把下面“禾”字析為“/(撇)”及“木”字,得六個字素?!百?,令,三,人,/,木”。接著用漢字六書中象形的原則,將冰旁“冫”改造成“二”字。把“丿(撇)”改造成“一”字,這就得到了“二令三人一木”。然這不能成為文句,接著曹雪芹進行了重組。
由于王熙鳳的判詞,曹雪芹用的是仄起式的七言律絕,其第三句的第二字必須是平聲字,才能成為“十一|丨—一l”的格式,而在“二令三人一木”中,惟“三人”是平聲字,曹雪芹必須把六個字素里的“一”字前移,因七言格律詩首字平仄可不論,這就形成了“一二令三人木”。但還缺一個能把這六個字聯起來的動詞,而且必須是平聲字,因此“從(從)”字便應運而生。該句就成了“一從二令三人木”,合于曹雪芹仄起式七言律絕的格式,“從”字不進入謎底,只起聯接和韻位的作用及”暈輪效應”。由于“從”字是動詞,又有跟隨,從屬,脅從的意思,所以能把“一二令三人木”還原成“冷、秦”二字。
那么“一從二令三人木”是“冷,秦”二字有何意義呢?筆者認為:一是“冷”字對應王熙鳳的冰山畫。二是“冷”字是暗示王熙鳳在天冷時死去。三是“秦”字喻示秦可卿和王熙鳳的關系交好,故秦在夢中警示王,盛宴也有冷落時。四是“秦”字喻示王死后魂歸故里一一秦淮河畔。
上述可能就是曹雪芹為何解析“冷、秦”二字做謎底的原因吧。因為只有將“一從二令三人木”猜成“冷、秦”二字,才能把所有的筆畫用盡,沒有虛,余,閑,廢,也能大概了解曹雪芹的用意。是否如此,和朋友們共同探究。
作者李茂生:《老年日報》特約通訊員,哈東輕有限公司謎協理事,哈爾濱燈謎學會會員,喜歡研讀《紅樓夢》
我們一起來讀書吧:不可逾越的經典——《紅樓夢》,更好看的是脂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