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國
【材料】
資金短缺一直是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以農地作抵押進行融資,讓靜態的土地“流”起來,使沉睡的資源“活”起來,是拓寬農村金融供給渠道、破解農村資金短缺的有效途徑。我國從2012年開始在多省市試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政策。兩年多來,這一惠農舉措,呈現出“覆蓋范圍廣、辦理速度快、融資成本低”的優勢,深受農民歡迎。但一份調查顯示,農地抵押貸款出現一些現實難題:一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再流轉難”,銀行風險大。以F縣為例,試點兩年來,僅有縣農村商業銀行“試水”,其他銀行則擔心:如果借貸農戶虧損“跑路”了,銀行手上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也很難馬上再流轉,即使流轉掉,也難抵貸款。二是農地抵押貸款還缺乏政策及法律層面支持,試點推廣難以施展拳腳。雖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賦予農民對“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物權法、擔保法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無明確指導意見。事關敏感的土地流轉,幾大國有銀行的縣級機構雖然有參與的想法,但沒有辦法和依據參與試點。
【試題】
對于農地抵押貸款中出現的難題,你認為應該如何解決?
要求:結合材料,聯系實際,大膽嘗試寫出切實可行建議,不超過500字。
【答案要點】
(1)開展土地確權,加快農村土地確權頒證的步伐,并做好配套工作,賦予土地清晰完整的產權。(2)由政府、農業企業和農民共同出資建立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擔保專項基金,對專項基金實行市場化運作,形成的收益與政府風險基金一并作為風險補償基金,一旦出現風險由專項基金代償。(3)聯合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企業建立聯盟,成立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聯合擔保中心,在聯盟內相互擔保,降低銀行風險。(4)發展農業保險,將涉農保險與涉農信貸相結合,鼓勵借款人對貸款抵押物進行投保,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5)在銀行層面,建立農戶征信檔案,實行全村農戶集團授信模式,一旦有農戶出現貸款逾期不還,不但影響本人征信,還要影響全村的授信額度,以此制約個別貸款農戶違約。(6)針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實際,出臺相應的政策文件,完善農地抵押貸款的政策和法律體系。(7)加強仲裁、公證、監管等配套機構建設,形成監管合力,解決好流轉、抵押、再流轉過程中產生的糾紛。加快建設農村土地交易市場,創新適應土地流轉的信貸機制,全面解決農戶貸款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