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注釋】:詞的上片通過對眼前景物的詠嘆,將懷舊之感、傷今之情與惜時之意交織、融合在一起。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二句,屬對工切,聲韻和諧,寓意深婉,一向稱為名對。此詞不但以詞境勝,還兼以理致勝。
江城子
蘇軾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注釋】:蘇軾十九歲與同郡王弗結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調和,甘苦與共。十年后王弗亡故,歸葬于家鄉的祖瑩。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一次夢見王弗后寫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
春宵
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亭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花影
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注釋】:花影重疊映于瑤臺之上,以比小人之高位,雖有直臣攻之而不去。神宗崩,小人貶謫;宣仁崩,而小人又受重用。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注釋】:“雪泥鴻爪”這個有名的比喻就出于本詩。受老莊思想影響頗深的蘇軾,妙手偶得般創造出的這一藝術形象,總令人嗟嘆生命的短暫。“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人生者,百代之過客。”(李白語),面對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作為萬物之靈的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注釋】:這是作者在僧人畫家惠崇的《春江晚景》圖上題的一首詩。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注釋】:瀲滟:波光閃動的樣子。空蒙:云霧迷茫的樣子。首句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第二句描寫雨天的山色。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注釋】:此詩寫秋末的景色,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一反悲秋之調。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
蘇 軾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陽召我魂。
杳杳天低鵲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
【注釋】:引典。《楚辭-招魂》上說,上帝可憐屈原的靈魂脫離了他的軀殼,叫巫陽(古代女巫名)把他招回。作者被貶海南遇赦,心情愉快,以此自比。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釋】:瀟灑的詞人本就生性豪放,密州鐵溝出獵,左牽黃犬,右擎蒼鷹,相隨千騎錦士馳卷平岡,何等聲勢,何等豪氣,由此傾動了滿城老少,使老夫陡發少年狂氣,在親射虎,看孫郎的奇想中躍現的,正是當年孫權射虎的風采!但詞人的胸膽,又何甘只在射虎中稱雄?連年犯邊的西夏,正需要魏尚那樣的勇將御擊!酒酣的詞人因此宣告:倘若漢文帝再遣馮唐,我便是當世魏尚,愿換弓如月,一箭射落象征"侵掠"的惡星天狼!
卜算子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注釋】:冷的,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鴻還是幽人?靜夜如此寂寞,又何須漏壺提醒辰次?月兒依然殘缺,不見有清滿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寫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詞境,難歇哀憤的心。
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水龍吟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注釋】①從教墜:任楊花墜落。②有思:即有情。③綴:連接。
小雨初晴的欣喜,使院庭的晚照也這般紅麗!倒影芙蓉池的樓臺,搖漾著動人的金碧,春晚的風,吹動飄拂的柳,含怎樣依依的情!池面的嫩荷,不正如伊人飾戴的細巧青細?然而,時光畢竟已流過七載,故園依舊,良月好侶卻已零散!過片的贊美由此化為惋嘆,朱顏已老的詞人,已再無心情賞景主。于是斜陽漸隱,金翠的樓臺上,只剩下這位落拓歸客的身影,坐對著暮靄四起的黃昏……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注釋】 ①大曲《水調歌》的首段,故曰“歌頭”。雙調,九十五字,平韻。②丙辰:熙寧九年(1076)。蘇轍字子由。③李白《把酒問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④牛僧孺《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⑤司馬光《溫公詩話》記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長圓。”⑥嬋娟:美麗的月光。
【簡析】詞人運用形象描繪的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氛圍,把自己遺世獨立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詞通篇詠月,卻處處關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圓月襯托別情,它構思奇特,畦徑獨辟,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是蘇詞的代表作之一。
南宋
念奴嬌 登多景樓
陳亮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岡三面,做出爭雄勢。 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 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
【注釋】詞人用戰略家的眼光指點江山,審視歷史,破長江乃天限南北的舊說,發京口可爭雄中原的宏論,嗟六朝只經營門戶之私計,笑庸人空仿效英雄之揮涕,進而大聲疾呼,鼓吹北伐。全篇高屋建瓴,勢不可當,頗有戰國縱橫家之氣。
一剪梅
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是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注釋】飄泊已久的游子,乘一葉小舟,路過太湖旁的吳江縣。春寒料峭,岸邊樓上的酒旗對他頻頻招手,故故撩撥。吳地方音軟媚,邊渡橋的名字也香艷。一陣風、一陣雨的惱人天氣,添了游子的春愁。客袍早就臟了,到家就可以洗。到得家時,先什么也不干,且把銀字的笙調試起來,把心字的香點起來,陪娘子好好坐坐,可屈指一算,到家該交夏令,櫻桃顏色變紅了,芭蕉葉子由淺綠變為深綠了,讓人思之欣慨交心。
虞美人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注釋】此詞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表現了少年、壯年、晚年三個人生階段的不同境遇、不同況味的不同感受。作者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三幅畫面前后銜接而又相互映照,藝術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歷程。其中,既有個性烙印,又有時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見一個歷史時代由興到衰、由衰到亡的嬗變軌跡,而這正是此詞的深刻、獨到之處。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釋】: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
卜算子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注釋】:詠物詞貴在“不離不即”、“不粘不脫”,做到托物寄意,物我相融。此詞不雕鏤梅花形貌,而著重攝取其神韻,借以自我寫照,是詠梅的上乘之作。陸游愛梅,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億,一對梅花一放翁”。此詞詠梅,實際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跡,自抒懷抱。上片感遇。下片詠梅歷盡磨難,留得芳香而去。從中不難看到作者身世與人格的投影,此詞或許是他晚年所作。
釵頭鳳
陸游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釵頭鳳(和詞)
唐琬(陸游前妻)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注釋】:問世間情為何物!
劍門道中遇微雨
陸游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注釋】:蜀道天險,劍門關隘,歷來都是名流雅士,騷人墨客,忍不住要賦詩一首的地方,但難得有陸游這般的灑脫,堪稱神來之筆!雖只四句,但劍門之美,羈旅之情,戰士之心,詩人之思,躍然紙上。古往今來,堪稱絕唱。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釋】:“塵暗”句:傳說蘇秦十次游說秦王無成,回家時“黑貂之裘弊”(《戰國策·秦策》)。這里暗此詞抒發國仇未報、壯志未酬的深切悲憤。
詞上片在時空的交錯中,騰挪自如地比照了當年的情豪氣雄和今日的落魄潦倒。下片則句式盡變,表現了長短句的某些優長。“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兩個四言對句,用八個字渾無著力痕跡地概括了理想與現實,報國立功的熱望和投閑置散的冷遇處于尖銳的對立之中,從而揭示了作者悲憤的根由和實質。
浣溪沙
蘇 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注釋】:本篇寫的是作者“歇雨”途中的片斷感受,其重點并不在于要反映農村的貧困面貌。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這首詞中所寫的景,并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成的統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上折射出的一組聯續不斷的影象。下片寫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酒困路長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充。在結構上,這一句又是倒敘。這首詞注重詞句的錘煉而又不露痕跡。例如“簌簌”,兩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裝”,目的在于強調“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響,并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寫下落的形態。正因這兩字放在“句首”,才說明作者是從“簌簌”聲中得知棗花落在身上的。此外,“落”、“響”、“漫”、“敲”等字也均用得靈便而貼切。
月子彎彎照九州
民歌
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個飄零在外頭?
【注釋】:注意意象(月亮)和對比手法對表達詩歌情感的作用。
鵲橋仙
南宋蜀妓
說盟說誓,說情說意,動便春愁滿紙。多應念得脫空經,是那個先生教底?
不茶不飯,不言不語,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閑,又那得功夫咒你。
頌
無門和尚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注釋】:可由上兩詞對比文人詞與民間詞區別。
丑奴兒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注釋】:這首詞以“少年”與“而今”對比,表達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說少年時登高望遠,氣壯如山,不識愁為何物。無愁說愁,是詩詞中常見的文人習氣。下片轉入“而今”,轉折有力,不僅顯示時間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經歷。在涉世既深又飽經憂患之余, 進入“識盡愁滋味”的階段。所謂“識盡”,一是愁多,二是愁深。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說,有的不便說,而且“識盡”而說不盡, 說之亦復何益? 只能“卻道新涼好個秋”了。比之少時的幼稚,這或許是老練成熟多了。其實“卻道”也是一種“強說”。故意說得輕松灑脫,實際上也是難以擺脫心頭的沉重抑塞。周濟說辛詞“變溫婉,成悲涼”。讀此詞者,當能辨之。
南鄉子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注釋】:這里作者翹首遙望江北金兵占領區,大有風景不殊、山河改異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樓上,詞人不禁興起了千古興亡之感。
鷓鴣天
辛棄疾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仆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注釋】①錦:錦衣。 ②金胡祿(LU4)箭袋。 ③金仆姑:箭名
“壯歲旌旗擁萬夫”一句是說自己壯年時曾統領過萬人的軍隊抗擊金兵。“錦突騎渡江初”一句是說穿著錦衣的精銳騎兵開始渡江南下。“燕兵夜捉金胡祿,漢箭朝飛金仆姑”:這兩句是寫與金兵進行激烈戰斗的情景。.“春風不染白髭須”一句是說歲月無情青春難再。詞上闋回憶自己年輕時奮勇抗金殺敵的情景。下闋抒發自己年老力衰、壯志未酬的感慨。
摸魚兒
辛棄疾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注釋】此詞上片傷春,痛風雨之無情;下片詠懷,哀時憶之可憫,雖目曰“閑愁”,而寄托遙深,身世之感與愛國憂時之心,悠悠不盡,蘊積其中,不能漠然無視。借“長門事”談到蛾眉見妒的遭遇。
屈原《離騷》始以美人香草之辭比喻君臣遇合。辛詞字面上傷春宮怨,骨子里憂國憂時。摧剛為柔,沉郁頓挫。迴腸蕩氣,低徊無已。夏承燾先生曾以“肝腸似火,色笑如花”八字贊譽此詞,推為詞中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