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為培養主體,圍繞教育思想、敬業態度、德行操守、學問修養、業務能力、管理水平諸方面,努力開展以理想責任、敬業愛崗、主動發展為主旋律的師德師風教育,全面提升青年教師的思想境界、心理素質、學科素養、師能水平、科研能力、改革與創新能力,促進青年教師的跨越式發展。
二、培養目標
(一)學校總體目標:
以教師階段目標逐步推進。
三、培養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1.加強領導,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青年教師培養領導小組,認真制定工作計劃,做到培養有中心,有重點,將有關目標任務具體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根據學校實際,運用多種方法,切實提高青年教師的整體素質。
2. 實施目標引領與跟蹤管理,按照階段發展目標,從教5年以內的青年教師必須制定個人“個人發展規劃”,簽定發展責任書,確定個人努力的方向和發展措施。建立青年教師成長檔案,記錄青年教師成長過程,跟蹤培養對象的發展情況。
3. 認真組織落實培養措施,教學處制定每學期培訓計劃,落實師資、內容、時間和場地,組織、協調好校內外的各項培訓工作。
4. 開展總結交流活動,每學期分別召開一次學生座談會、青年教師座談會和指導教師、行政領導研討會。就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專題進行意見交流,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措施。
5. 完善師徒結對子制度,每名青年教師確定一名指導教師,訂立師徒協議明確雙方職責和任務,對青年教師的整個成長過程進行把關指導。
6.進行聽課指導,領導小組成員對入門期青年教師學期聽課不少于15節,勝任期學期不少于10節,成才起學期不少于5節。
(二)落實培養過程
明確青年教師成長發展階段的素質要求,把握各個方面的專業能力目標,針對不同階段,確定重點培養內容,制定相應的培訓措施。
1.入門期(0-1年)
培養工作從“應知應會”著手,幫助新畢業的青年教師盡快掌握教育教學的常規要求和教學基本技能。
(1)學年教學基本功過關。入門期教師必備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一話”、“兩筆”、“兩技”、“四法”、“五課”。“一話”即堅持使用普通話;“兩筆”即能寫規范的鋼筆字、粉筆字;“兩技”即掌握規范的板書技術、熟練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三法”即精通教法,熟悉學法指導,粗通教育科研及教學改革實驗方法;“五會”即會備課,會說課,會上課,會聽課,會評課。上述教學基本功用平時分散考核與定期集中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對青年教師進行逐項考核,分項記分,人人過關。
(2)完成學期基本培養任務。
A 理論學習:每學期至少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并完成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
B經驗積累:每周在校園博客上撰寫一篇教育教學體會文章。
C反思提高:每個月完成一篇教學反思、隨筆、案例三項中的任意一項
D撰寫論文:學期末至少撰寫一篇課題研究論文或相關教學論文
E聽課交流:完成個人聽課任務(學期校內聽課不少于20節)
F班級實踐:擔任一學年的見習班主任工作
G學科知識:學年內做完一本完整中考(高考)習題集。
2.勝任期(2-3年)
按照每個青年教師個性發展的趨勢,進行分類培養,鼓勵脫穎而出,培養校級“教學新秀”并推薦參加區級優秀青年教師的評選。
(1)參加交流活動。每學期至少參加兩次校級以上教師論壇交流活動。
(2)完成學期基本培養任務
A 理論學習:每學期至少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并結合工作實際,寫出心得體會文章。
B經驗積累:每周在校園博客上撰寫一篇教育教學體會或教學分析文章。
C反思提高:每個月完成一篇教學反思、隨筆、案例三項中的任意一項
D撰寫論文:學期末至少撰寫一篇課題研究論文或相關教學論文
E聽課交流:完成個人聽課任務(學期校內聽課不少于15節)
F自我展示:至少承擔一次校內或組內公開課或主題班會課,課堂教學能力達到良好以上等次
G課題研究:至少參與一項校級以上的課題研究。
(3)論文獲獎。勝任期至少有一篇論文獲區級及以上獎勵
3.成才期(3-5年)
重點培養青年教師在成熟的基礎上向獲得成就的方向發展,培養更多的校級“教學能手”及“骨干教師”。
(1)開展互動學習。學校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青年教師外出聽課、學習或交流活動,活動后,青年教師要將外出學習的反思和感想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全體教師匯報。
(2)評比鍛煉提升,青年教師積極主動地爭取承擔校級以上的交流課、公開課,參加各級、各類教育教學展示活動,在活動中鍛煉提升自己。
A理論學習:每學期至少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并結合學校實際,面向全校做一次學習介紹。
B經驗積累:每周在校園博客上撰寫一篇教育教學體會文章。
C反思提高:每個月完成一篇教學反思、隨筆、案例三項中的任意一項
D撰寫論文:學期末至少撰寫一篇課題研究論文或相關教學論文
E聽課交流:完成個人聽課任務(學期校內聽課不少于15節)
F自我展示:每學期至少進行一次校級以上的公開課展示,且個人課堂教學能力達到良好以上等次,重點培養的青年教師達到優秀等次。
G課題研究:至少承擔一項校級以上的課題研究。
1.建立青年教師自主考核評價制度,每學期教師根據個人完成學期基本培養任務情況,自主認定個人學期考評成績,并記錄在案。學年結束根據學期考評成績及完成階段目標情況進行綜合考核,考核結論作為轉正、校內聘任和評職晉升的依據。
2.每學年組織優秀青年教師評選,對評出的優秀青年教師進行宣傳表彰,并進行相應獎勵。給優秀青年教師創造更多的到外地考察、進修學習及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機會。
3.建立指導教師的評價與獎勵制度。學校通過聽課、評課的次數,有無課題研究及相關的經驗總結和論文,被指導教師所任教的科目學期末考試成績,被指導教師考核課的質量等對輔導教師進行評價,評選優秀輔導教師,并給予一定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