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湯治療痔瘡一案
【方藥】
麻黃四兩(5~12克)杏仁50個(10克)炙甘草二兩(6克)石膏半斤(24~30)
【原文】
發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解說】
本證表邪已解,熱壅于肺,肺氣閉郁所致。其特征既不屬于太陽表證,又不屬于陽明里證,唯肺熱氣壅為急,故喘息為其主要見證。用麻杏石甘湯在于清宣肺熱,本方麻黃配石膏,且石膏大麻黃一倍以上,則使麻黃宣肺止咳,石膏清熱涼肺而相得益彰。杏仁配麻黃則宣中有降,甘草配石膏則清中有補,且能緩急護心。臨床上,凡肺熱氣壅之證,皆可放膽使用,不可拘其喘氣之一證。
脫肛一案
翟某,女,24歲,1989年9月4日初診?;颊咭蚍置浜罄^發脫肛已一年多,合并有內痔,經常脫肛痔垂,肛門腫脹。服過中西藥均無效。來診見:口渴低熱,胸悶不適,舌質紅,苔薄白,脈浮滑而數。
處方:
麻黃6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甘草10克,升麻、黃芩、黃柏各10克,水煎后,一半藥液內服,一半藥液趁熱熏洗,坐浴15分鐘,1日2次。
服用3劑,紅腫消退,肛門未見脫出。一年后隨訪,未在發作。
按語:肺與大腸相表里,肺熱下移大腸則致肛腫痔痛,直腸下垂。治但宣散肺熱,下病上治也,此腑臟治臟之法也。
對于本病例同學們怎么理解呢?小編認為“無大熱者”既無表證,口渴低熱,舌質紅,脈浮滑而數,表明有內熱,胸悶不適,即表明肺氣不宣,可見本病病機依舊是熱壅于肺,肺氣不宣,只是不見咳喘卻見脫肛痔垂,肛門腫脹,乃是肺熱又移于大腸,故仍用麻杏石甘湯宣散肺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