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受到膽囊炎癥的困擾。膽囊炎患者炎癥發作時右上腹疼痛,膽絞痛使患者輾轉反側,還伴有惡心嘔吐,十分痛苦。而膽囊炎患者多合并有膽囊結石。膽囊結石的成因復雜,進食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飲水過少,不吃早餐等都能引起膽結石。
膽結石成因復雜。與膽汁排泄與儲存的結構特點有關。膽囊是儲存和濃縮膽汁的地方,膽汁由肝臟分泌,通過肝臟內膽管系統匯入左、右肝管后匯入肝總管,肝總管里的膽汁可由膽囊管進入膽囊中儲存,也可直接排入腸道中。進食可通過神經體液調節促使膽囊收縮,膽囊內的膽汁排入消化道,肝臟分泌的膽汁也可不經膽囊直接經肝總管排入膽總管進入腸道,膽汁具有乳化脂肪微粒,促進脂肪物質的吸收、以及抑菌作用。主要是促進脂肪類物質的吸收,如果膽汁分泌的量不足,可引起脂肪吸收障礙,導致脂肪瀉。
膽汁的主要成分有膽固醇,膽色素等,膽汁在溶質過飽和的情況下可以析出形成結晶。由于膽汁在膽囊內淤積,膽囊內水分被吸收,膽汁濃縮容易導致膽鹽和膽固醇結晶,形成結石。膽結石按成分可分為膽色素結石,膽固醇結石和混合性結石。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進食高膽固醇飲食以及不吃早餐會導致膽結石形成了。
形成膽結石的膽囊,更易發生炎癥感染。另外石頭隨膽囊收縮排入膽總管,若在狹窄處發生梗阻,會發生膽絞痛,疼痛劇烈,若機體抵抗力下降,膽結石梗阻伴隨細菌感染,還可發生急性化膿梗阻性膽囊炎,癥狀嚴重此時手術是唯一解決方法。
膽結石還可導致胰腺炎,原因在于膽汁和胰液有共同的出口,通過肝胰壺腹排入十二指腸內,若膽結石正好坎頓在胰液的排出口,可造成胰液排除受阻,胰液自身消化,發生胰腺炎。
膽囊長期慢性炎癥還可導致膽囊炎性息肉。膽囊黏膜長期受到炎癥刺激甚至可以發生癌變。因此,膽囊雖小,但是對人體來說影響非常大,膽囊發炎鬧脾氣不同于一般的胃腸炎和感冒發燒,不僅會發燒,而且疼痛難耐,惡心嘔吐。還可引起胰腺炎;化膿梗阻性膽囊炎,重者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因此我們要愛護膽囊,按時按點吃飯,及時排出膽汁;低脂飲食,減少膽固醇攝入量,避免飲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