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不要太迷戀TECHNICAL的東西。從自己和周圍一些朋友的例子,我發現很多中國學生對TECHNICAL的東西特別感興趣。什么新的東西都想 學,不管究竟對自己的RESEARCH有沒有幫助。所以很多中國學生的通病是,前兩年上基礎課的時候都很優秀,經常是全A。但到了三四年級時,進入 RESEARCH很慢。很多人的畢業論文都是匆忙上陣,甚至遲遲不能畢業。當然我并不是說TECHNICAL的東西不重要。博士課前兩年是積累一些 GENERAL TECHNICAL SKILLS很重要。剩下的時間主要集中在開始RESEARCH和學習與自己RESEARCH相關的TECHNICAL SKILLS。 第二要在三年級就開始選定一到兩個具體的TOPIC。我覺得從什么報紙,雜志或網站上找靈感都是瞎掰。如果自己不是JOHN NASH那樣的奇才,老老實實從文獻里找靈感。看看自己的導師在作什么,看看自己領域的大牛(如自己領域TOP JOURNAL的EDITOR)在作什么。作研究都是大牛挖坑,小牛灌水。對于JUNIOR RESEARCHERS,我感覺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就是緊跟大牛挖坑的步伐。認準一個題目后,靜下心好好清理一下LITERATURE的脈絡。不要朝三暮 四,這山望著那山高,整天試圖去追逐所謂的HOT TOPIC。 整理文獻時先作一個LITERATURE TREE:誰提出了這個TOPIC,LITERATURE里都從什么方向研究了這個題目,它們的關系是什么。對每個分支只包括最重要的1到兩個文章。把大 牛和中牛抓住就行了,剩下的小魚小蝦就算了。參閱一些LITERATURE REVIEW的文章,如果有的話。然后對經典的文章,如提出TOPIC的文章要進行復制。每個公式,每個結果都試圖從新作一邊。如果有問題可以向原作者請 教。我感覺他們大部份還是很NICE 的。復制的工作量其實很大,但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很多東西不靠親自作是無法體會的。看看自己的導師和領域的大牛最近的研究在LITERATURE中的定位。復制自己感興趣的文章。 有了這些準備工作之后就可以進行自己的RESEARCH了。有沒有什么辦法把導師或大牛的文章與其他研究聯系起來,有沒有什么EMPIRICAL STUDY可以做來支持導師和大牛的論點,這些都是不錯的研究方向。另外,一般文章中都會提出一些自己的不足和未來的研究方向。這些都是不錯的研究題材。 我這里一直強調要跟大牛走。說白了,學術界其實就是被這些人控制著。大家都說中國有學霸,學閥。其實什么地方都一樣。論文就是觀 點之爭,不拉 黨結派怎么在江湖上混啊。對剛出道的人,最好還是厚道點。多作點CONSTRUCTIVE的工作,少批評。我前面給的都是這方面的例子。江湖險惡,只是很 多人在作學生的時候不知道罷了。比如說JOURNAL EDITOR的權力其實很大。他們很清楚什么人持有什么觀點。他們喜歡的東西就發給持相同觀點的審稿人,不喜歡的就發給不同觀點的審稿人。結果可想而知。 以前的導師不久前讓我審一篇稿子。作者聲稱發現數據支持我導師一篇很重要的JPE文章。看了看文章的統計方法沒什么大問題,我當然舉雙手雙腳贊成發表了。 當然也可以指出大牛文章的不足。但是不能為批評而批評。能找出改進方法解決問題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比如可以這樣寫,我復制了A的模型,發現有什么地方和 數據不符,原因是什么。我對原模型作了一些改動后,現在模型和數據MATCH了。寫作過程一定要注意,多POSITIVE,少NEGATIVE。如在指出 A模型和數據的沖突時,不要過多強調這種沖突可能引起的問題。而應該強調解決問題后帶來的好處。這樣其實已經是對原作者的間接批評了。如果A是領域大牛或 作 EDITOR,這篇文章十有八九能通過。 想跟上大牛步伐,看JOURNAL ARTICLES是不夠的。這些JOURNAL上的東西至少是3-4年前的東西了。要多留意WORKING PAPER。列出自己領域20大牛人。經常看看他們在干什么,和自己目前的RESEARCH有什么聯系。參加一些WORKING PAPER的EMAILING LIST,比如NBER等。常看看TOP10 DEPARTMENT本領域的SEMINAR LIST。我想再強調一次,這樣作的目的并不是要去追逐本領域的HOT TOPIC,而是看看別人的研究和自己目前的RESEARCH有什么聯系,能不能給自己點靈感。至少在自己CAREER的前3-4年把RESEARCH INTEREST限定在兩個方向,每個方向整出2篇像樣的文章,再考慮換方向。少而精要比泛泛涉獵幾個不同方向更容易引起別人注意。 就先談這么多,以后有時間了再補充。 另外,要專心作RESEARCH就要減少在MITBBS的灌水時間。每天減少一小時灌水時間,一 年能多讀多少篇論文啊。沒有BBS北美廣大WSN能平均提前1年畢業。:-) 我作RESEARCH的體會2-口語和寫作 再好的RESEARCH IDEA,如果不能很好交流也是白搭。口語重要,有機會就要多練習。當TA是很好的鍛煉。中國人之間也可以說。只有多說才能有進步。堅持說一個學期,你會 發現本質的進步。口語不好也不用氣餒,除了多練之外,口語其實不象傳說中的那么重要,當然想去TEACHING COLLEGE的例外。口語的最低標準是UNDERSTANDABLE。個人認為語言交流有兩種不同境界。一種人是滔滔不絕型。想成為這種人除了要思維活 躍外,口語一定要能跟的上。另外一種人說的雖然不多,但句句點題。一句廢話也不說。這兩種人都能給人很深的印象。口語不行的可以建議向這種類型發展。在開 口說話之前,先把思路想清楚。無論如何說到底,多練是根本。 關于寫作,我同意有人的說法,能寫漢語就會寫英語。如果總覺得意思沒 有表達出來,不要找自己英語的問題。一定是思路還沒有理清楚。換了讓你用漢語寫,一樣表達不清楚。論文寫作,精煉是KING。MANKIW和 COCHRANE都有關于這方面的短文,如果你還沒看過,不妨從他們的網站上找出來讀讀。文章最重要的是摘要和簡介部份。如果REFEREE看了這兩部份 之后感覺一頭霧水,十之八九要據掉文章。至少我審稿時是這樣。從AER,JPE上找幾篇文章一看你就對什么是好的寫作有個大概了解了。我覺得好的 INTRODUCTION上來第一段就要說明你這篇文章研究什么問題,得出什么結論。然后開始介紹這個問題是怎么引起的,你的文章在LITERATURE 中是出于什么地位,你研究的貢獻在什么地方。接下來稍微詳細介紹你怎么實現你的結果的,如你的MODEL SETUP有什么不同,通過什么渠道實現了你想要得到的結果。最后指出論文中不足的地方及未來的研究方向。當然關于寫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達到有效 溝通的目的,形式有多種。 怎么提高寫作?同樣,多練習。從和導師的溝通練起。多給導師寫一些關于自己RESEARCH PROGRESS的NOTES。不要太依賴從導師那里獲得IDEA,如果你的導師能每個星期花一個小時執導你的研究,你就很幸運了。當然比較小的經濟系情 況可能好些,老師也往往更NICE一點。就算NICE的導師,一般也是你要先顯示你作研究的潛力,老師才肯花更多時間和精力輔導你。 不要和導師空談IDEA。如果跑去給導師說,我有一個IDEA,INTUITIVELY,應該可行,你覺得怎么樣。從我的經驗,導師一定 說,SOUNDS PROMISING,不過你要把模型作出來我才知道。他不可能告訴你具體該怎么作。但你弄個30頁的PAPER給他看,他也一定不看。為什么,成本太高。 他的成本是一小時80多美元,能花2-3個小時看你的文章么。那怎么辦?我的策略是化整為零,多給導師寫一些簡短的NOTES。 一個 NOTES大概3-4頁左右(DOUBLE SPACE) ,20分鐘左右能看完為好。這樣作有幾個好處。第一,給老師充份時間考慮,得到的指導質量更高。第二,在PROJECT進行過程當中,你能及時得到一些 FEEDBACK。如果開始有什么問題,做得越多就錯的越多。更重要的是,在寫作工程中,你的思路也被組織起來,當然也鍛煉寫作。 把每個NOTES都當一篇小論文來看待。上來先來個概括,如我最近作了什么工作,得到什么結果,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然后再展開談。下面是我的一些教訓,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不要以為導師比你更了解你的TOPIC。第一篇NOTE一定要給導師作一個背景介紹。例如你的研究是基于哪幾篇文章,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你想從什么地方下手等。要有思想準備給他重復幾遍之后,他才能開始記住你到底在作什么。 2。不要浪費時間在空談。沒有具體結果支持自己的ARGUMENT之前不要說什么I BELIEVE BLAH BLAH, I THINK BLAH BLAH。把有限的空間用在具體問題和結果上。看看自己以前的NOTES,發現很多NAIIVE的論斷。太多這種東西讓導師感覺你在浪費時間,而且會覺得 你思維不嚴謹。我覺得和導師在交流的過程當中,很大一個目的就是要讓他感到你作研究很嚴謹。 3。每個NOTE都包括讀者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不要寫什么SEE EQUATION (2) OF MY LAST NOTE。導師沒時間去找你上一個NOTE。把信息從新列一遍。如果實在需要很多上次的信息,就把上次的NOTE附在后面。 4。把NOTE要反復閱讀幾遍再給導師。 5。多用公式或者一些簡單的例子幫助導師理解你的結果。 6。措辭上一定要和LITERATURE保持一致,大牛用過的表達方法自己再用。不要自己發明新的術語如果LITERATURE中已經有現成的了。在寫作上,多把自己寫的東西和大牛寫的比較比較,看看同樣的意思,別人怎么表達的。 說了這么多廢話,提高口語和寫作,就兩個字:多練。 今天就寫到這罷。下次有空了給大家介紹一些NET WORKING的體會。 我作RESEARCH的體會3-NETWORKING內部資源 所謂NETWORKING就是建立自己的關系網。關系網越大,REFEREE是自己朋友的可能性就越高。評TENURE時還需要校外人員對你 RESEARCH進行評估。朋友多了自然好辦事。當然NETWORKING和自己的研究能力是相輔相成的。不拿出點干貨光靠NETWORKING是行不通 的。學經濟的精著呢。 NETWORKING分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內部指你導師和讀博士所在系的其他老師及同學。剩下的就是外部資源了。今天先說說內部的。 NETWORKING 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就是找導師。導師是你在關系網中的入口。不夸張的說,選對導師你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有教父級人物,象SARGENT,LAR HANSEN這種人作你導師,你賺大了。到什么地方都有人罩著。大家都明白導師并不是越有名越好。那好導師的標準是什么呢。首先年紀不能太大,50歲左右 最合適。很多系都有一些熊貓級的人物,如年紀偏大的NOBEL PRIZE WINNER。這些人對你的發展幫助不大。只能回中 國忽悠國人。 首先他們基本已經不在學術前沿了。而且應酬特多,經常被邀請到亞非拉國家去講座,沒時間指導你。沒辦法,發展中國家就認牌子。更關鍵的是,你和導師的關系 不能到你畢業就終止了。一定要想辦法讓他把你扶上馬再送一程。至少再罩你個3-4年。年紀太大的導師不現實。學術界就這樣,人走茶涼,沒辦法。 其次,導師要PRODUCTIVE。每年有2-3篇TOP FIELD JOURNAL以上的論文。不少教授被稱作DEAD WOOD。一看就知道什么意思了罷。找了個DEAD WOOD你畢業時就DEAD了。另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導師要肯花時間指導學生。導師對學生是否CARE, PLACEMENT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些導師把自己以前學生的信息放在自己的網站甚至簡歷上。一般這樣的導師對學生都很CARE學生。老師的人品不 要只道聽途說。同一個導師對不同的學生也不一樣。我在選導師前聽說他曾經當面把學生的論文扔進垃圾筒。不過看他學生的PLACEMENT都很好就選了。其 實有時候導師顯得很MEAN也是被逼的。如果自己是大牛,對學生又“濫愛” ,所有人都會找你作導師。你不被學生煩死才怪。我們系有幾個NICE的FACULTY就是這樣被BURNED OUT的。學術界本身就是一個JUNGLE,再牛的人如果2-3年沒什么像樣的文章也會很快FADE OUT。所以你一般開始和這些人接觸時,往往他們有點帶理不理的。特別是你去找他們空談一些什么IDEA,他們恨不得一腳把你踹出去。對導師期望不要太 高。如果他一星期花一個小時指導你,已經很好了。 但不要因為困難就找JUNIOR FACULTY作導師。除非你自信能畢業前在TOP FIELD JOURNAL以上的刊物發表獨立作者的文章。等畢業時你就知道導師的NETWORKING有多重要了。從我去年RECRUITING的經驗看,沒人會花 時間把所有3-400份申請認真看一邊。我們直接到TOP 15的網站,看看大牛有什么弟子。只要和要招的方向沾邊的,統統面試。就算你是TOP 15,但導師是個JUNIOR,又沒有PUBLICATION,一樣不睬你。然后從15到30的網站上看有沒有什么中牛的弟子看起來PROMISING 的。如果有,把導師的推薦信找出來讀。如果導師強烈推薦,也面試。這樣下來,至少有30多個CANDIDATES了。讓秘書把在LIST上人的申請拿出 來,其他直接存檔了。然后再大家傳閱這30多個申請,從里面挑出25-30個人面試。如果你導師沒有一定知名度,你又沒有論文發表,你的申請被看的概率基 本為零。 早在JOB MARKET正式開始前,你的導師已經在給你作宣傳了。比較明顯的是他可能在自己的WORKING PAPER中CITE你的畢業論文。大牛的WORKING PAPER都是萬人瞻仰的。被他CITE后你的知名度一下就上去了。還有很多幕后工作你根本不知道。在9-12月之間的SEMINAR和 CONFERENCE上,除了討論RESEARCH之外,一個重要的話題就是推銷學生。“老張,今年你們招宏觀的人么?我有一學生很好,他的畢業論文研究 BLAH BLAH ” 這種宣傳對15-30名之間的系非常重要。建議你把自己申請學校的LIST給你的導師。如果你有什么特別想去的地方,讓他知道。他會在適當場合有的放矢地 給你宣傳一下。 對大多數人講,自己拿博士學位的系可能是自己呆過的最好的經濟系了。所以要好好利用。除了自己的導師外,要和系上 其他老師保持緊密聯系。如果有兩個自己方向的牛人在系上,讓他們COCHAIR。JUNIOR FACULTY雖然不能作CHAIR,但也要和他們經常交流。這些人往往更NICE,可以成為你COAUTHOR的對象。同FIELD的學生也是很好的資 源。不要把他們當作你的競爭對手。如果別人作的比自己好,不要嫉妒。自己當不成明星,就當明星的朋友。想想自己平時還要挖空心思去接近牛人。如果自己的朋 友一天成為牛人,自己豈不近水樓臺先得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