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作者介紹
鄭西希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醫師,
畢業于協和醫學院,公眾號“西希營養學”的創作者。
是一個有著一枚吃貨的心和一個醫生的學術控的醫學女博士,
在臨床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很多關于健身、減肥、營養的問題,答案真真假假難以分辨,所以致力于通過微信的平臺,用原創的圖畫和文字,向大眾講述實用、有趣而靠譜的營養學知識。
尋找三大營養素的“完美比例”
文章來源:西希營養學微信公號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又到四月,四月不減肥,一年徒傷悲,隨著天氣的變暖,減肥的心又蠢蠢欲動了,關注西希營養學的小伙伴都知道,“減肥”的關鍵是能量平衡,如果消耗的能量比攝入的能量多,身體就會消耗儲存的能量,反之就會儲備能量。
“減肥”應該怎么吃?可能每個人都試過不止一種方法,但是多數人仍然在尋找“最神奇”的食譜,而關注的焦點之一就是“三大營養素的比例”。總有小伙伴希望西希給出一個蓋棺定論的結果,今天西希就盡我所能,給大家一個答案。
1
三大營養素的比例
在“減重”的營養中大家最關心的兩個問題,
攝入的能量是多少;
三大營養素的比例:食物中的熱量主要來源于三大營養素,也就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
各種不同的“減肥食譜”都在努力尋找最佳的三大營養素的比例
從幾十年前的“低脂飲食”到近十幾年非常熱門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包括更極端一些的“原始人飲食”,“生酮飲食”,還有一些“高蛋白飲食”,對于三種營養素的比例爭論不休,各種商業宣傳讓我們覺得似乎只要找到這三大營養素的“完美比例”就能夠“怎么吃都不胖”,那么這種我們尋尋覓覓的“完美比例”到底是什么呢?
2
“減肥餐”營養素比例大比拼
常見的“減肥”膳食,三大營養素的比例相差可以很大,但是他們都可以讓參與者成功“減肥”,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這些食譜的總熱量都小于正常飲食。西希在這里就給大家總結了比較流行的一些“減肥”膳食[1][2][3]:
第一組膳食方式都是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它們的碳水化合物所占熱量比例低于常規的膳食指南。碳水化合物比例由少到多,依次是生酮飲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原始人飲食和地中海飲食。
生酮飲食
低碳水化合物 (阿特金斯Atkins等為代表)
原始人飲食
地中海飲食
第二組的“減肥”飲食,是比較均衡的,三大營養素的比例基本和居民膳食指南一致。很多商業化的“減肥營”都會采用這種均衡的膳食,比如之前的電視真人秀“Biggest Loser”,和美國很多人參加的減肥互助“Weight Watchers”
均衡型“減肥”飲食
最后一組是低脂飲食,現在主要的低脂飲食來自于素食主義者,包括一般素食(vegetarian)和嚴格素食(vegan)
低脂型“減肥”飲食
3
尋找“完美比例”的營養學研究
相信有過“減脂”經歷的小伙伴多多少少都試過上面的幾種飲食,有的甚至還試過很多種,到底哪種最好?
可能每個人心里有自己的答案
而且很有可能,你心里的答案會和我心里的答案不一樣
很有可能,你和周圍的朋友們還為哪種是三大營養素的“完美比例”有過爭執。
西希也經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研究營養學和肥胖問題的醫生們也被這個問題困擾,所以關于哪種比例最完美的研究層出不窮。過去近20年,每年關于不同三大營養素比例的研究數量越來越多
但是在數千個研究的面前,爭論還在繼續,因為一旦確定某一種飲食減重效果更好,那么隨之而來的經濟效益是不可估量的。所以這種爭論不完全是學術上的爭論。
西希選取了幾篇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跟大家一起來看看 :
2005年發表在JAMA雜志上的隨機對照試驗,比較了常見的低碳水、均衡和低脂減肥飲食,研究為期2年
結果:
1年時各組的減重在4-6kg之間,沒有統計學差別
在2年時仍然能按照食譜吃的參與者明顯減少,但是凡是按照食譜吃的,減重都更明顯
結論:越能夠長期堅持的飲食方式,減重效果越好
2009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上的研究,也是隨機對照,根據三大營養素的比例分成了四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比例分別是1)65%、15%和20%,2)55%、25%和20%、3)45%、15%和40%,4)35%、25%和40%
結果:
總熱量都比平時少400kCal左右
6個月時各組的減重沒有差別,在2年的時候各組間的宏量營養素比例已經非常接近,都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為50-55%,20%和25-30%
結論:長期隨訪后宏量營養素比例基本趨于相同,減重的關鍵在于這種飲食是否適用于參與者。
2018年最新的研究,發表在JAMA上,為期12個月的隨機對照研究,比較了低脂飲食(脂肪29%,碳水 48%,蛋白質21%)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脂肪45%,碳水 30%,蛋白質23%)
結果:
總熱量都下降了500kCal
兩種飲食方式都注意健康膳食,減少添加糖、反式脂肪、增加膳食纖維和天然食品;
12個月體重下降無差別,并且體重下降和基因型沒有明顯關系
結論:低脂和低碳水化合物都可以成功減重,但要注意健康膳食和減少總熱量
4
不同膳食相似多于不同
經過一番爭論之后,其實在所有研究中我們發現,唯一不變的是“長期堅持是減重的最重要因素”[4]。為什么這么多研究還沒有得出確定的結論,也許三大營養素的比例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重要,這里有很多因素:
1)減重不止是一個營養學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如何才能讓生活適應新的飲食,還有很多社會、家庭、行為因素;
2)吃是一件很個人的事情:每個人對于食物的偏好和飲食習慣很重要。只有符合自己口味的才能吃下去,強迫自己吃水煮雞胸、水煮菜或者讓一個以植物類食物為主的人突然改變以吃肉為主都是不現實的;
3)成功減肥的飲食方法并沒有看起來的那么不同:不論是叫“原始人”還是“地中海”,成功的減肥飲食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往往我們只記得它們之間的區別而忽略了這些共同之處才是減肥的關鍵,比如所有飲食都比“減肥前”減少了400-500kCal的熱量攝入,所有飲食都強調天然食物,膳食纖維,減少添加糖和反式脂肪;
4)所有成功飲食都增加參與者對膳食營養的認識:在減肥前可能很多人對于自己的飲食沒有太多關注,對于營養的基本知識也沒有了解,在減肥飲食的過程中對營養有了更多認識,會改掉很多不良的膳食習慣。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減肥”飲食也是一樣,成功的飲食都是一樣的。也許在下一個“熱門減肥食譜”出來的時候,我們應該更注意它和其他食譜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在追求某一種宏量營養素比例之前,先問問自己我的膳食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我能不能長期堅持下去。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