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判斷是中醫的一大特色,新媽媽只有先了解了自己的體質,找出最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調理方法,在月子期間針對不同體質進行調養,才能準確治療及進補,才能使月子坐得舒心,身體迅速恢復。新媽媽身體好了,心情自然就好,奶水充足,寶寶也就會長得健康聰明。
體質除了有虛實寒熱,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簡單細分為以下八種體質。
平和體質的人一般外形勻稱,膚色潤澤,嘴唇紅潤,頭發稠密而有光澤,舌頭顏色淡紅,舌苔薄白。準媽媽如果是平和體質,一般精力較為旺盛,睡眠質量也較好,而且食欲良好,性格也比較隨和開朗,豁達樂觀.對外界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平和體質的新媽媽月子期間基本不需要特殊的補益,按照一般坐月子的飲食及習慣即好。
氣虛體質的準媽媽一般面色蒼白,目光無華,口唇顏色偏淡而沒有光澤,毛發干枯,而且舌邊經常會出現齒痕。氣虛體質的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經常會感覺疲乏,氣短懶言,容易出虛汗,而且還容易感冒,對外界的適應能力較差。氣虛主要是由于脾、胃、腎、肺功能弱,失去補養造成的。肺主一身之氣,腎藏元氣,脾胃是“氣生化之源”,所以月子期間,氣虛體質的新媽媽要注意補氣、養氣,可以多吃一些益氣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黃豆、泥鰍、香菇、大棗、粳米、山藥、豆腐等。
濕熱體質的準媽媽大多體形偏胖或偏瘦,面部和鼻尖總是冒著油光,臉上也會經常長些粉刺,經常會感到口苦、口臭、嘴里有異味以及身重倦怠。濕熱體質者小便時經常有發熱感,而且尿色發黃,大便黏滯不爽;性格急躁,情緒容易失控,易發怒。月子期間,濕熱體質的新媽媽要注意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一些甘寒、甘平、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薏苡仁、蓮子、茯苓、紅小豆、苦瓜、蓮藕、冬瓜、絲瓜等,同時要少吃一些辛濕助熱的食物,如大蔥、大蒜、牛肉、狗肉、雞肉等。如果產后大出血而奶水不足的新媽媽還可用豬腳、鯽魚煮湯,另可添加黨參、北芪、當歸、大棗等補氣補血的藥材。
陽虛體質的準媽媽性格較安靜、內向,經常感覺手腳發涼,耐寒冷能力差,喜歡吃熱的東西。懷孕過程中經常感覺精神不振,四肢倦怠,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而且唇舌顏色偏淡。陽虛就是體內陰陽失衡,陰不制陽的表現,所以月子期間,新媽媽要注意補陽。腎是一身的陽氣之根,脾是陽氣生化之源,所以陽虛體質的新媽媽的飲食調養,首先要注意溫補脾腎,月子期間可以多吃一些甘溫益氣、溫陽壯陽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雞肉、黃鱔、蝦等,同時要注意保護陽氣,盡量少吃寒涼生冷、黏膩的食物,以免陽氣受損。
陰虛體質的準媽媽大多體形瘦長,一年四季。經常面色潮紅,感覺身體、臉上、手腳心發熱,皮膚干燥,口干咽燥,舌紅少津,喜歡喝冷飲。這種體質的準媽媽大多性情急躁,性格外向,活潑好動,失眠多夢,小便短澀,大便干結,會出現潮熱盜汗或心悸健忘的現象。五臟之中,肝藏血,腎藏精。陰虛體質者體內屬陰的物質相對不足,所以月子期間,新媽媽要注意補陰清熱,多吃一些甘涼滋潤、補益腎陰的食物,如瘦豬肉、鴨肉、龜、鱉、綠豆、冬瓜、百合、芝麻、水果等。
痰濕體質的準媽媽一般性格溫和穩重,善于忍耐;形體偏于肥胖,面部皮膚淡黃而黯淡,沒有光澤,容易出油、出汗,眼睛浮腫且易困倦,舌苔白膩,大便溏泄,小便不暢或渾濁。痰濕體質者一般體內水液代謝不好,主要是肺、脾、腎三臟的協調工作出現了問題,肺主通調水道,脾主運化水液,腎主水。因此,痰濕體質的新媽媽在月子期間的調養原則就是宣肺、健脾、益腎、化痰濕為主,飲食要清淡,少吃肥肉及黏、油膩的食物,每次不宜吃太飽,多吃健脾利濕、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蘿卜、冬瓜、紫菜、海帶、洋蔥、薏苡仁、花生、胖頭魚等。痰濕體質的新媽媽可多喝鯽魚湯,少喝豬蹄湯和雞湯,在煮湯時加入一點陳皮、蒼術、白術等具有健脾化濕功效的食材,會有更好的效果。
血瘀體質的準媽媽大多形體較瘦,口唇黯淡,面部色素沉著或晦暗無華,容易產生黑眼圈,眼睛經常出現充血狀態,皮膚干燥、粗糙,刷牙時容易出現牙齦出血的癥狀,而且容易感冒、生病,不耐受風邪、寒邪,性情急躁。血瘀體質的新媽媽在月子期間要注意少吃肥豬肉,多吃一些有益于活血化瘀的食物來改善體質,如海藻、海帶、紫菜、紅糖、香菇、油菜等,月子初期可以喝點生化湯,吃點豬腳姜、黃酒煮雞、客家釀酒雞等,另外,益母草煮雞蛋或煮紅棗水也是不錯的選擇。
氣郁體質的準媽媽大多形體消瘦,性格內向不穩定,敏感多疑,憂郁脆弱,經常無緣無故地嘆氣,悶悶不樂、多愁善感、情緒低沉,容易驚悸緊張、健忘,經常出現胸悶的現象。氣郁體質,即肝郁氣滯,具有氣機郁結的潛在傾向,長期如此會加重臟腑生理功能的負擔,易患抑郁癥,對自己、對寶寶都非常不利。所以,氣郁體質的媽媽在月子期間要注意多食用理氣解郁、調理脾胃功能的食物,如蘿卜、大麥、蕎麥、刀魚、海帶、海藻、蘑菇等。另外,還可以多泡玫瑰花、茉莉花、佛手等花茶,舒緩情緒。除此之外,用鯽魚、通草、絲瓜絡煮湯,或豬蹄、漏蘆煮湯,可達到疏肝理氣通絡的功效。
排惡露的生化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