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 藏 國 際
唐英與陶冶圖
在中國瓷器史上,清代前期的燒造水平可謂登峰造極,尤其是清朝康雍乾時期。固然與當時國家穩定、經濟復蘇的大背景有關,與皇帝自身重視和藝術品位密不可分。但是這些成就的背后,有一類人的貢獻也功不可沒,那就是——督陶官。
自明朝起政府開始在景德鎮設立御器廠的時候,就派來了督陶官。
到了清朝,督陶官更為受到重視,成為專門負責監督御用瓷器生產的一種官員。
我們知道皇帝的品味和審美會直接影響到一個朝代的藝術格調等各方面,然而有了督陶官制度,一個督陶官的品味和審美加上能力比皇帝來得更加直接。
所以,選好一位好的督陶官往小了說是皇帝能用到稱心如意的瓷器,往大了說直接影響到中國陶瓷業的發展!
▲臧應選
縱觀歷史,從 臧應選、郎廷極 到 年希堯,這些督陶官無不忠于職守,兢兢業業,這也是清代景德鎮制瓷業能集大成全面發展的重要原因。
▲唐英
其中,唐英被稱為 “ 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 、“ 史上最牛 ” 的督陶官。
在很多國寶級陶瓷中,我們也能屢屢見到唐英這個名字。
▲清乾隆六年 青花纏枝蓮紋花觚
例如上海博物館里有一個乾隆五年的大花觚,落款就是“沈陽唐英”。
國家博物館里有乾隆六年的大花觚,落款也是“沈陽唐英”。
而在眾多官窯中,涉及唐英的,無一例外都是精品。
那么唐英,為何能超越其他督陶官,而青史留名呢?
▲壽山石唐英雕像
唐英出自滿族家奴之家。
16歲進入養心殿當差,侍從康熙皇帝,歷經康雍乾三朝。
他曾在造辦處主管過畫樣設計,放在現代,也是個高級設計師和工程師。
唐英督陶的貢獻與這段經歷也有著莫大的關聯。
▲唐英 寒梅圖
小小年紀就進入“一步都錯不得”的宮廷,又在內務府管畫樣設計,可以設想,這對唐英此后的人生或許有兩個影響。
其一是造成了他謹慎又兢兢業業的性格;其二是,有不錯的繪畫和文學功底。
▲唐英臨隸書《百石卒史碑》立軸
后在雍正時期得到怡親王的舉薦,四十多歲的唐英,赴景德鎮御窯廠佐理陶務,之后躋身成為皇帝親諭的督陶官。
他在景德鎮督陶時間近30年,身體力行,潛心鉆研陶瓷,可謂窮盡畢生心血。
▲清雍正 琺瑯彩松竹梅圖橄欖式瓶
雍正后期開始到乾隆早期,我們現在能認知的一批很經典的,以及質量很高的瓷器都和唐英相關。
唐英在制瓷上的貢獻,一是仿古超古,二是創燒。
▲唐英制珊瑚紅地粉彩纏枝花卉紋開光式題詩臥足碗
雍正、乾隆皇帝對瓷器的鑒賞水準都非常高,都有著對于前朝制作的精美瓷器的追慕。
但乾隆皇帝更為喜愛新奇的瓷器。
▲清乾隆 粉彩鏤空云龍紋夔鳳耳轉心瓶
所以唐英的制瓷貢獻,除了仿古超古以外,更值得言說的是他創燒的作品。
他把詩、書、畫等文人之事與制瓷工藝相結合,創燒出許多新奇又文雅的瓷器。
▲唐英款粉彩人物筆筒“沈陽唐英”款
比如種類繁多的轉心瓶,經常被乾隆拿來把玩的交泰瓶,以及詩文壁瓶等,新奇有趣,精美絕世。
▲清乾隆 唐英制青花蒼龍教子詩文觀音瓶
根據《陶成紀事碑記》記載,在唐英督陶期間,共仿古、創新五十七種。
并且作為乾隆的督陶官,他還為自己燒制了一件陶瓷器。
▲清乾隆 唐英制仿古銅青綠浮雕夔龍開光石紋釉詩文壁瓶
就是這件清乾隆唐英制仿古銅青綠浮雕夔龍開光石紋釉詩文壁瓶。
雖是典型的清宮瓷器樣式,但又不像是為宮廷而制。
乍看,是很典型的清宮詩文壁瓶,但事實上,它并不是為皇室燒造的,而是當時的督陶官唐英為自己制作的。
中央開光施仿石紋釉,并書有墨彩詩文兩句。
末鈐 白文“陶” 和 朱文“榷” 兩個篆書印章,瓶底還刻有 “ 乾隆年制 ” 四字陽款。
有學者指出,所署“陶”、“榷”二章是唐窯私物的重要標志,與唐英名號一起配伍出現者,說明此物屬于唐公饋贈親友之用。
若單獨使用,則表示此物歸唐公自用,故無需署名,以“陶榷”一詞指代。
▲清乾隆 粉彩天藍釉開光大套瓶
但不管是為宮廷燒制或是燒制自用,這些唐英監造的優良瓷器,今天看都是國寶。
可見,“史上最牛”督陶官對于唐英來說,是實至名歸。
▲清乾隆景德鎮窯唐英款粉彩人物圖筆筒
- E N D -
盛 世 收 藏 收 藏 國 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