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方1277
腦瘤手術后方
1、主治:顱內惡性腫瘤術后。
方藥:
(1)龜板膠、鹿角膠、枸杞子、熟地各15克,補骨脂18克,巴戟天30克,當歸15克,何首烏,黃芪,潞黨參,金毛狗脊各30克。
(2)荸薺60克,天葵子、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石決明各30克,重樓、半夏、白術各15克、三七、白僵蠶、天麻各10克,全蝎3克。
用法:除感冒、食滯等服其它方藥外,其余時間均以上方交替服用,間日1劑。
病例:范X,男,50歲,因頭痛、嘔吐、重視、走路蹣跚1年多,于1974年9月17日入院,經顱凹探查術、病理切片檢查,診斷為第四腦室惡性腫瘤——星形細胞瘤,術后住院2個月,出院后即采取中藥治療,以上二方交替服用,服良方100余劑后,諸癥悉解,視力、聽力恢復正常,并于1978年復查,未發現特殊病變體征,至今健在未見復發。
來源:中西醫結合雜志 1985;5(2):107。
2、主治: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術后。
方藥:
腦瘤1號方:蛇六谷30克,蛇果草30克,半邊蓮
?
(1)15克,半枝蓮15克,夏枯草15克,天葵子15克,七葉一枝花15克,貫仲15克,菝葜15克。
(2)腦瘤二號方:白花蛇舌草30克,半邊蓮30克,半枝蓮30克,貫仲30克,石見穿30克,七葉一枝花30克,菝葜30克,茶樹根30克,柳樹葉30克。
用法:一般患者術后病情穩定即可開始服用。顱內壓偏高者服(2)號方。每天1劑,水煎分兩次服。服用1~2年后病情穩定者可改為間隔服藥。兩方可持續單獨服用,亦可交替服用。
療效:治療100例,總有效率為64%,方(1)、方(2)方無明顯差異。
病例:鄭某,女,39歲,左側肢體無力8個月,頭痛2個月,加劇伴嘔吐1個月,于1970年6月21日入院。6月23日手術證實為“左額葉膠質瘤伴囊變”,病理檢查為“星形細胞瘤1級”。術后一直服腦瘤1號方,從1975年起改為每月10~15劑。現能從事家務,手術區凹陷,未見腫瘤復發跡象,仍在繼續隨訪中。
來源:上海中醫藥雜志 1981;(3):8。
1、主治:腦垂體腫瘤摘除術后不孕癥。
方藥:
歸芍地黃湯合二至丸加味:當歸、白芍、熟地、山萸肉、山藥、旱蓮草、女貞子。
(2)二仙湯加味:仙茅、仙靈脾、巴戟天、當歸、川斷、枸杞子、制香附、穿破石、牡丹皮、紅花、鹿角霜。
(3)九子補腎湯:菟絲子、枸杞子、熟附子、香附、烏藥、廣郁金、巴戟。
(4)益腎溫經湯加味:柏子仁、當歸、赤芍、丹參、雞血藤、焦山楂、益母草、香附、桑寄生、牡丹皮、澤蘭、。
用法:水煎服,日1劑。經后服方(1)五劑;經間服方(2)三劑;經前服方(3)五劑;行經期服方(4)二劑。
病例:陳XX,女,27歲。85年就診。83年因腦垂體腫瘤壓迫而導致妊娠5個月流產。同年作腦垂體腫瘤摘除術。此后月經后期、甚至間發性閉經,腰酸痛,口干失眠,舌稍紅、苔薄、脈細弦。依上法調整月經,共治療三個周期。于同年受孕。1986年足月妊娠,剖腹產一女嬰,母子均健。
來源:廣西中醫藥 1988;(1):40。
1、主治:垂體腺瘤并發視神經萎縮手術后。
方藥:振萎啟明散:黃芪500克,馬錢子30克,蜈蚣60條,黑豆300克,新鮮胎盤1個。
制法:將馬錢子用麻油炸至內呈紫紅色,胎盤瓦上焙干,諸藥共研細面。
用法:淡鹽水沖服,每次3克,每日3次。
?
病例:王某,女,19歲。1986年12月30日以兩眼昏渺,頭痛嘔吐,飲食不入,高血糖為主訴而入某院。視力:右0.1左光感;視野顳側偏盲,雙眼周邊視野,白色視標在20度以內,紅色視標在10度以內,中心性視野有10度比較盲點;視乳頭無出血、水腫、滲出,色灰白,邊界不清;鄰近視網膜色素退變。CT及蝶鞍X線診斷;垂體腺瘤并發現視神經萎縮。1987年1月3日在全麻下行右額開顱,腫瘤切除,視神經減壓術。病理報告:垂體腺瘤,部分嫌色性。術后四周,鈷60半量放療,生命體征較穩,癥狀均得致良好,惟視力無進步,中西藥治療兩月無效。后邀余診治,服前方1月,無副作用,視力好轉,視力:右0.4,左0.1。繼服2個月,諸癥大減,視野擴大,中心暗點消失,視力顯著好轉,視力;右0.8,左0.5,不用眼鏡,能讀書寫字,洗衣做飯。囑半量維持,以控股療效。
來源:中醫雜志 (6):57,1988。
1、主治:腦干瘤術后。
方藥:抗腦瘤飲:白花蛇舌草60克,半枝蓮30克,野葡萄藤30克,沙氏鹿茸草15克,蚤休15克,僵蠶10克,升龍10克,蟬蛻10克,海藻15克,夏枯草15克,牡蠣15克(先下)。
用法:水煎服,日1劑。
?
病例:能X,男,19歲,1982年2月因延腦瘤,行大部分切除術,住院治療1個月后出院,不久出現頭痛、嘔吐,遂于5月6日開始以上方加法夏、白術各10克,陳皮6克,云苓15克,56劑后諸癥明顯改善,此后患者長期服藥善后,同年9月1日恢復工作,迄今已5年之久。1986年10月顱腦CT檢查未見明確復發病灶。
來源:中西醫結合雜志 1987;7(6):337。
(九)腦瘤簡易療法。
1、鮮金剪刀草根適量。將上藥用清水洗凈,放少量食鹽共搗爛,敷于頭部之腫瘤患處,24~36小時后取下即可。局部皮膚可能因刺激氣泡,可用針刺破之。一般敷1次。
2、田螺、明礬各適量。田螺去蓋,配明礬搗如泥,外敷患處。
3、蒟蒻(又名蛇六谷、魔芋)30克,煎3小時,分3次服,日1劑。
 
 
 
 
 
眼部惡性腫瘤(古方)
(方劑選)
1、玉紅膏(《逆癥匯錄》)
真麻油二兩煎濃去沫,二、三滾后,入老黃蠟一兩或八錢,冬季止用。攪化勻再煎至五、六次,取起,盛瓷器內,置冰火或攪三、五遍出熱后,急入后細藥:輕粉末八分,飛丹三分、珍珠生研極細末三分,生黃柏末三分,象皮,陰陽瓦焙微黃、見風稍脆;即研細末三分,如無即以象牙末代之。
上五味細末,共一處研勻,入前蠟油內,不住手攪勻,候冷,瓷器收貯,臨用以桑皮紙薄薄攤貼。
2、柴胡清肝湯(《逆癥匯錄》)
柴胡、生地各一錢五分,當歸二錢、赤芍一錢五分、川芎一錢、連翹(去心)二錢、牛蒡子(炒研)一錢五分、黃芩一錢、生梔子(研)、天花粉、甘草湯、防風各一錢,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3、涼膈清脾飲(《外科集腋》)
連翹、山梔、黃芩、薄荷、防風、荊芥、石膏、赤芍、生地、甘草、治陽明濕熱上攻。
4、翠云錠(《外科集腋》)杭粉五兩,銅綠一兩,輕粉一錢,共研末用黃蓮一兩,川米百粒,水一碗煎半去渣再熬取二分和藥作錠,陰干磨涂,并治爛弦風眼。
1、防風散結湯(《目經大成》)
白芷、黃芩、防風、黑參、桔梗、前胡、陳皮、赤芍藥、浙貝母、蒼術、天花粉各八分、上為粗末,以水二盞,煎去一盞,食后去渣溫服。
2、黃蓮解毒湯(《目經大成》)
黃蓮三兩、黃芩、黃柏各二兩,梔子十四枚(擘)、右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一服目明,再服進粥。于此漸差。……此直解熱毒,除酷熱,不必飲酒。劇者,此湯療五日中神效,忌豬肉冷水。
3、瀉心湯(《銀海精微》)
大黃、黃芩、桔梗、知母、黑參、馬兜鈴、防風、右等分、水煎食后服。治心熱傷脾土,燥熱宜服。
4、清涼散(《銀海精微》)
即陽丹九匙,陰丹一匙(均見后述),枯過硼砂五厘,片腦三厘,麝香三厘,其腦麝硼砂,點時合丹量度下。
?
1、陽丹(《銀海精微》)
煉爐甘石法:其甘石須選帶隔,又要輕或淡天青色可也。打碎用燒過銀鍋內貯滿,一仰一蓋,頓丹爐內煉至極紅透,鉗出淬藥水內。其吃過藥傾撇,仍將甘石置火內,依前淬,如此者三。凡一次須煉極紅,不透恐甘石變色黑。淬三次已定,將甘石通打碎,又用新藥水浸一宿去火毒,次日傾盡藥水曬干,研末。有石者作一處,無石者作一處,導研。又可將藥水濕過曬過,研細。極細絹篩過,即為陽丹。
2、陰丹(《銀海精微》)
修合銀丹法:練過甘石四兩,銅青七錢五分,硇砂白者二錢半,青鹽二錢半,密陀僧一錢。
右將此五味,用龍膽草及黃蓮二味浸過之水,通將五味和勻濕過,碗內研得如泥,至膩方可。曬干再研,方入別藥。
又入六味黃蓮二錢五分為末,細辛末二錢,草烏末二錢,薄荷葉二分,乳香制過一錢五分,沒藥制過一錢。右將此六味研至極細膩,放入別諸藥。
后藥味硼砂明者一錢五分,膽礬三分,雄黃黃明者七分,輕粉七分,牙硝五分,海螵蛸七分火煅,味淡白色者不用,白丁香五分(即山雀屎上軟者),血竭五分,明礬一錢火枯,姜粉七分,姜汁濾細曬干,片腦少許,麝香少許。
除片腦及麝香隨時加減外,其余藥二十三味,通共一處,并研至細膩,細絹篩過,貯作一罐,謂之捲云丹,即陰丹也。
1、瀉肺湯(《銀海精微》)
地骨皮、大黃、芒硝、桔梗、甘草各一兩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醫案選)
1、金、眼胞屬脾。脾氣呆純,濕痰濁氣上升,滯于膜里。眼胞菌毒數載,日漸長大垂出,當以清化。
薄荷、荊芥、赤芍、連翹、防風、元參、陳皮、決明、甘草、淡芩、夏枯草(清-高秉鈞《謙益齋外科醫案》)。
2、陳,風熱內伏,蘊阻心胃之絡,而成眼胞菌毒。起經而二月有余,如不消散,每恐翻花。
桑葉、防風、石決明、白蒺、桔梗、池菊、丹皮、生地、赤芍、黑芝麻、夏枯草(清-黃沁梅《楓江陳萃田先生外科臨癥》)。
3、右眼胞翻花瘡,起經五載,腐孔如巖,常常出血,陰虛肝火郁結,非藥力所能奏效。
細生地、粉丹皮、川貝母、沙參、煅石訣、黑山梔、遠志、甘草、東白芍、鉤藤、茯神、藕汁(清-黃沁梅《楓江陳萃田先生外科臨癥》)。
一韓姓年五十,外眼胞換氣疽,起年余始酒給予。見其左下眼胞自鼻柱蔓延顴骨,腫大如茄,皮色青紫,捫之堅硬如石。詢知受病原因系郁怒傷肝而得。初起如豆粒大結核,不疼不癢,日漸加大。現在白天尚好,晚上疼痛難忍,時流鮮血。……予一再籌思,竟無善法。姑擬柴胡清肝湯疏其肝郁,囑服十劑后看其如何再議。服完后又來就診,病情與前無異。據述:晚間疼痛稍減,今日請先生為我割破。予曰:仆不善刀針刺割,只可另請別位。囑其仍服前方。病者似不喜悅而去。嗣越兩月,病者煩人邀請,述其大概,并請務于午前同往。入門見病人狼狽不堪,面色枯白。詢知經他醫刺破,血流不止,疼痛不堪。昨晚已昏厥數次,現在雙目緊閉,牙關不開,湯水不進,亦不鬧疼痛。診得兩手脈象細如游絲,呼吸甚微。遂用獨參湯撬開牙關慢慢灌之。約一時許,病者稍有聲息。目稍睜,遂用半湯灌之,又一時許,患者神識已清,略能言語,復鬧疼痛,遂用炙口芪、炙乳沒、當歸、炙粟殼、甘草等煎服。割破處用玉紅膏抹,上罩貼油紙棉花覆蓋。次日又邀予診,詢知疼痛已止,晚上安睡,略進飲食。遂囑照前方再服兩劑,破口仍抹昨前藥,如是者月余,破口結痂而愈。越兩年右眼胞又患前疾,邀予診治,予細閱其病狀,較前尤重,遂推之,囑其另訪高明,予無能為力。嗣聞
?
1、予推后,復邀前醫為其刺割之,醫將疽割去,血流如注而死。氣疽病若不刺破尚可茍延歲月,如割傷血管自然頃刻而亡。
(清-高思敬《逆癥匯錄》)
 
 
 
 
 
 
蔥頭薏苡仁粥
【處方】 蔥白1握,豉3合,牛蒡根(切,洗,去粗皮)半升,薄荷1握,薏苡仁2合。
【功能主治】 中風,頭痛心煩,苦不下食,手足無力,筋骨疼痛,口面斜,言語不正。
【用法用量】 上以水5大盞,煮蔥白、牛蒡根、薄荷、豉等,煎取2盞半,去滓,入薏苡仁,煮作粥。空腹食之。
【摘錄】 《圣惠》卷九十六
 
 
 
 
 
 
 
 
蔥頭粳米粥
【處方】 白粳米1碗,蔥頭(連須)20根。
【功能主治】 取汗。主時瘟無汗者。
【用法用量】 加水煮粥。滾服。
【注意】 曾出汗者不用。
【摘錄】 《松峰說疫》卷二
 
 
 
 
 
 
 
蔥涕丸
【處方】 蔥涕半合,木通半兩(銼),細辛半兩,桂心半兩,菖蒲3分,附子半兩(去皮臍,生用),當歸半兩,甘草1分(生用),獨活1兩,白礬1兩(燒灰)。
【制法】 上為末,以鵝脂并蔥涕為丸,如棗核大。
【功能主治】 耳鳴,或因水入耳。
【用法用量】 綿裹1丸,納耳中,1日3次。
【摘錄】 《圣惠》卷三十六
 
 
 
 
 
 
口腔惡性腫瘤
(方劑選)
1、水澄膏(《醫宗全鑒》)
朱砂(水飛)二錢、白芨、白蘞、五倍子、郁金各一兩、雄黃、乳香各五錢,上為細末,米醋調濃,以厚紙攤貼之。
2、導赤湯(《醫宗全鑒》)
生地、木通、竹葉、甘草梢。
3、清涼甘露飲(《醫宗全鑒》)
犀角、石斛、銀柴、淡芩、枳殼、生地、茵陳、知母、甘草、枇葉、麥冬。
4、八寶珍珠散(《外科證治全書》)
牛黃五分,珍珠一錢、琥珀二錢、兒茶五分、明雄一錢、月石三分、朱砂一錢、上片二分。
5、九味敗毒湯(《外科證治全書》)
黃蓮、荊芥、黃芩、連翹、牛蒡子、薄荷葉、木通、山梔各一錢、甘草四分(生),上加燈心一撮,水煎去渣溫服。
6、北庭丹(《外科證治全書》)硇砂、人中白各五分,瓦上青苔、瓦松、溏雞矢各一錢,上用傾銀罐子一個,將藥裝入罐內,鹽泥封固,入炭火煅紅,取出候冷,加麝香,冰片各一分,研細末,收瓷瓶聽用。
1、柳花散(《馬培之外科醫案》)
黃柏凈末一兩,青黛三錢、肉桂一錢、冰片二分、各為細末,共再研,瓷罐收貯,每用少許吹之。
2、金丹(《囊秘喉書》)
槍硝一錢八分,蒲黃(生)四分,僵蠶一錢,牙皂一分半、冰片一分,研細共為末吹入。
3、碧丹(《囊秘喉書》)
玉丹三分,加百草霜半匙,燈心灰一厘,甘草末三匙,薄荷葉末三分,冰片(后入)五厘。為細末和勻,每用少許吹患處。治喉痹咽痛。若春夏季,宜多加薄荷葉末;秋冬季,宜多加玉丹;欲出痰,加皂莢少許;喉痹及單蛾輕癥,只用碧丹,重癥宜與金丹合用;初起碧九金一,吹過五管后,碧七金三;極重者金碧各半;痰涎上壅,金六碧四。
4、搜風解毒湯(《外科真詮》)
防風七分、土茯苓一兩、米仁二錢,白蘚皮一錢,銀花二錢、木通五分、木瓜氣分、槐米一錢、用豬肉四兩,炒服。總以多服為妙。
1、治蛇蕈方(《喉舌備要》)
五倍子一錢(炙研),烏梅(去核,炙研)一錢,銅綠三分,共研細末搽蕈上,小膏蓋住,日換一次,愈后乃止。
(醫案選)
1、心脾之火,夾痰上升,舌巖堅腫破碎,飲咽不能,癥非輕淺,擬清火化痰。
麥冬、蛤粉、海藻、大貝、元參、僵蠶、桔梗、橘紅,生甘草、連翹、蒲黃、地栗,竹茹。
吹青陽柳華散加琥珀、橄欖灰、蒲黃、冰片,已漸軟,然未可侍。原方加羚羊片、丹皮。(清-馬培之《馬培之之外科醫案》)
2、腎陰不足,心火肝陽上亢,發為舌瘡。舌根破碎成窟,不時內熱。舌為心苗,腎脈貫肝膈,纏喉嚨,挾舌本,腎陰上升,心火不降,末濟之象也。恐釀成舌疳大患,法當滋水制陽為治。
生地、石斛、元參、麥冬、女貞子、象貝母、甘草、桔梗、丹皮、玉露霜、甘蔗 (清-馬培之《馬培之外科醫案》)。
1、心脾火郁,致發舌疳。舌根腫潰,連及咽喉,癥非輕喉,宜養陰清解。
細生地、丹皮、大貝、連翹、元參、生蒲黃、蛤粉、麥冬、甘草、桔梗、黃柏、竹茹 (清-馬培之《馬培之外科醫案》)。
2、心肝郁熱化火生痰,痰上升,始則舌旁破碎,繼則內翻嶒峻,痛掣兩耳,舌巖大癥,治宜清熱散結化痰。
羚羊片、丹皮、沙參、山梔、連翹、象貝、夏枯草、蛤粉、蒲黃、赤芍、海藻、蘆根(清-馬培之《馬培之外科醫案》)。
3、虎邱玉,舌菌之形,頭大蒂小,突如蓮子、狀如雞冠,舌不能伸縮,或裂出血,仍然堅硬,有妨飲食,難治之癥也。因心緒煩擾則生火,思慮傷脾則生郁,郁極火盛則怒芽發矣。今以導赤甘露飲作支持之計。倘能悅性怡情,日生乞靈于藥石也。
犀角尖、木通、生地、知母、石斛、銀柴胡、茵陳、甘草、黃芩、麥冬、枇杷葉、淡竹茹(清-余景和《外癥醫案匯編》)。
4、胡,舌為心苗,腎陰不足,心火肝陽上升,發為舌菌。舌尖肉翻如豆,內熱咳嗆,頭眩心神不安;肺胃亦虧。當滋水制陽,兼清肺胃。
石斛、生地、川貝、元參、麥冬、桔梗、丹皮、沙參、茯神(清-高秉鈞《謙益齋外科醫案》)。
1、陸,老年情志不適,郁則少火變壯火,知饑脘中不爽,口舌碎腐,心營暗損,木火劫鑠精華,肌肉日削。須怡悅情志為佳。
金石斛、川貝、丹皮、茯苓、連翹、桑葉。
二診:養心脾之營,略佐苦降。
洋參、白芍、茯神、丹皮、川連、小麥(清-高秉鈞《謙益齋外科醫案》)。
2、周,心開竅于舌,心邪郁滯,舌尖結粒,時大時小,九成舌巖重癥。
鮮生地、鮮斛、黑梔、知母、淡芩、蘆根、川連(清-高秉鈞《謙益齋外科醫案》)。
3、馮、白帶三年,陰液下脫,坎水不能濟離火,震陽隨之而炎上。舌左碎腐,舌心干涸,皆精枯液涸之象。急宜戒操勞以養心,勿思慮以安神。加以藥餌,尚可望愈。不爾變巖變菌,殊可慮也。
石斛、麥冬、元參、遠志、棗仁、連翹、竹葉、蘆根(清-高秉鈞《謙益齋外科醫案》)。
?
1、高、九月初九日。痰火上乘,舌尖之下結蕈。恐其長大翻花,非細事也。
川黃蓮、海浮石、枳殼、半夏、竹茹、甘草、云苓、陳皮、丹皮。
二診:十一日。小川連,海浮石、川貝母、甘草、云苓、枳殼、橘紅、鮮竹茹、丹皮、黑山梔。
三診:十四日。小川連、海浮石、川貝母、枳殼、黑梔、茯苓、陳皮、甘草、丹皮、桔梗、竹茹。
四診:廿一日。金石斛、海浮石、生草、枳殼、川貝母、丹皮、元參、黑梔、茯神、橘紅、竹茹(《楓江陳萃田先生外科臨癥》)。
2、舌為心苗,舌本屬脾,心脾抑郁,郁則火炎于上,結為舌菌。飲食妨咽,舌黃苔糙,左寸關弦數,癥起情志,宜舒養開懷,佐以藥力,冀緩圖功。擬仿二陰煎意。
生地、棗仁、茯神、木通、川連、元參、甘草、燈心、麥冬(《楓江陳萃田先生外科臨癥》)。
3、心火郁結,發為舌菌。六外之年,最慮翻花。不能除根之疾,靜養調攝為上。
生洋參、白芍、茯神、石斛、二原地、黑梔、遠志、橘葉、川貝母、丹皮(《楓江陳萃田先生外科臨癥》)。
?
1、鄔,心境不怡,五志火炎,腎水為內乏,不主上承,以致舌疳。起經一載有余,先曾出血,每慮翻花。
黑元參、遠志、棗仁、青黛、生地、云茯神、蛤粉、竹葉、麥門冬、甘草。
二診: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淡海參、天冬、遠志、茯神、熟地、龜板膠、女貞、旱蓮、大生地、麥冬、杜阿膠(《楓江陳萃田先生外科臨癥》)。
 
 
 
 
 
鼻腔惡性腫瘤
(方劑選)
1、龍膽瀉肝湯(《外科證治全書》)
龍膽草、歸尾、防風、知母、木通、丹皮、甘草各二錢、連翹、黃芩、金銀花、天花粉、赤芍各一錢五分、上水煎去渣溫服,或兌陳酒一杯服。
2、黃白散(《外科證治全書》)
輕粉、杏仁(去皮尖)、白礬、雄黃各一錢、麝香少許,上五味,用乳缽先研仁如泥,后入雄、礬、麝香同研極細,瓷器收貯。患者于臥時用箸頭蘸米粒許,點息肉上,一日臥點一次,半月效。
3、加味逍遙散(《外科證治全書》)
柴胡、歸身(酒洗),白芍(酒炒),白術(土炒)各一錢,甘草五分(炙),丹皮、梔子各一錢,薄荷葉五片。
4、定痛降氣片(《瘡瘍經驗全書》)
紫蘇、厚樸、陳皮、甘草、半夏、前胡、川芎、防風、芍藥、白芷、當歸、黃柏、知母、乳香、小柴胡、姜三片、棗一枚、煎服不拘時。
?
1、清肝流氣飲(《瘡瘍經驗全書》)
枳殼、桔梗、黃芩、前胡、羌活、青皮、薄荷、小柴胡、生地、烏藥、甘草、防風、川芎、白芷、石膏、赤芍。
2、梔子清肝湯(《外科真詮》)
梔子一錢、川芎七分、當歸一錢、柴胡七分、白芍一錢、丹皮一錢、生地二錢、石膏一錢、牛子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五分。
3、黃蓮消毒飲(《瘍科選粹》)
黃蓮(酒制)羌活、生地黃(酒洗),當歸身(酒洗),連翹、黃芪各一錢、澤瀉七分、黃芩、黃柏、獨活、防風、藁本、防己(酒洗)、蘇木、陳皮、桔梗各一錢、知母(酒炒)四分、人參、甘草梢各五分、右水煎,成人酒少許服。
4、硇砂散(《醫門補要》)
硇砂一錢,輕粉三分、冰片五厘,雄黃二分,右共為細末,用草菊咬毛蘸藥,勤點痔上,日用五六次,自然漸化為水而愈。
(醫案選)
1、程,陰虛陽越,耳內生菌,項間結核。擬壯水制陽。
大補陰丸,白芍、元參、牡蠣、決明(清-高秉鈞《謙益齋外科醫案》)。
1、師太,脾虛血熱,濕火生瘡,耳菌翻花。流血之后,目光四散,旋有蠅飛撩形。擬清脾甘露飲加減治之。
生冬術一錢五分,鮮藿斛一兩,丹皮一錢五分,炒白芍一錢五分,赤芍一錢,細生地四錢,川連四分,云苓三錢,橘白五分,白茅根五錢 (清-顧鬘云《花韻樓醫案》)。
2、郁怒傷陰,木火上乘竅絡、耳生息肉,名曰耳菌。最屬淹纏,久久不已。防有血出翻花之變。
生地、丹皮、北沙參、元參、遠志、鉤藤、羚羊角、石決明、刺蒺藜、滁菊、另用藜蘆、腰黃、硇砂、上三味,皆少許,為細末,點入耳中,立效。(清-柳寶詒《柳選四家醫案-王旭高醫案》)
3、腎開竅于耳,肝膽之脈亦附于耳。腎陰虧則肝火上升,炎炎不息,結為耳菌。起經三載,耳門涌塞,漸次失聰,最慮翻花出血。擬清滋養肝法。
細生地、丹皮、甘菊、橘紅、首烏、白蒺藜、山梔、穞豆衣,石決明、澤瀉(清-黃沁梅《楓江陳萃田先生外科臨癥》)。
 
 
 
 
 
 
喉癌
(方劑選)
1、八味薄荷散(原名碧丹。《囊秘喉書》)
薄荷六分、玉丹四分、甘草、冰片各一分,牛黃多用百草霜三分,燈草灰五厘,制牙皂少許。
2、七味僵蠶散(原名金丹。《囊秘喉書》)
制僵蠶 白芷各一分,牛黃少許,牙硝一錢八分,生蒲黃四分,硼砂八分,冰片兩分,加玉丹少許亦可。
3、甘遂散(原名息雷禁。《囊秘喉書》)
甘遂六分(面裹煨黑,存性研末)提凈牙硝一錢,食鹽炒二錢,薄荷二錢、蒲黃一錢,硼砂八分,冰片三分、右七味研,吹喉中。
4、連砂散(《囊秘喉書》)
薄荷、牙硝各二錢、硼砂一錢、蒲黃五分、川連四分、朱砂二分、冰片三分。
5、百草稿(《囊秘喉書》)
薄荷八分、玉丹五分,川貝一錢,燈草灰五厘,柿霜八分,甘草一分五厘,天花粉一錢,冰片二分,百草霜一分,上藥研勻一處,用白蜜調膏頻咽,噙之即效。
1、金丹(《醫碥》)消腫出痰,性迅利,善走內,輕癥不宜用。方見519頁,本節口腔惡性腫瘤方8。
2、清靈膏(《醫碥》)
薄荷三錢、貝母二錢、甘草六分、百草霜六分、冰片三分、玉丹二錢、玄丹八分、上細末蜜調噙化,隨津咽入。
3、喉痹飲(《醫碥》)
桔梗、玄參、牛蒡、貝母、荊芥、薄荷、僵蠶、甘草、前胡、忍冬花、花粉、燈心。
4、碧丹(《醫碥》)
清熱祛風,解毒出痰涎,輕癥用之。重癥與金丹合用,痰壅金六碧四,因病輕重,定藥多寡。
玉丹三分、百草霜半茶匙,玄丹一厘,甘草灰三茶匙,冰片五厘,薄荷(去根)春夏四分,秋冬二分,共為末吹。欲出痰,加制牙皂少許。
5、玉丹(《醫碥》)
吹喉用。明礬碎如豆大,入傾銀罐內,以木炭火煅,不住手攪,無塊為度。再用好硝打碎,徐徐投下十分之三。再用官硼打碎,亦投下十分之三。少頃,再投入生礬,俟烊,再如前投硝、硼,如是漸增,直待鋪起罐口,高發如饅頭樣方止,然后架生炭火燒至干枯,再用瓦一片覆罐上,待片時將罐仍入火烘干,取下,連罐并瓦覆之,過七日收用。留輕松無豎紋者用。
1、玄丹(《醫碥》)
玄丹、吹喉用。白肥燈草水濕透,用竹管浸濕,以濕紙塞緊一頭,將燈草納管內,以筋筑實,口用濕紙封塞,入炭火煅煙絕,管通紅,取出,先濕一磚,將管放磚上,以碗覆之,待冷取起,剝去外管衣,兩頭紙灰,內燈草灰黑色成團者佳。
2、八寶珍珠散(《醫宗全鑒》)
兒茶半盞,川連半錢、青黛半錢,川貝母半錢,硼砂八錢,官粉一錢,琥珀一錢,魚腦石一錢,黃柏一錢,麝香三分,牛黃五分,四六片六分,珍珠五分,(入豆腐內煮半柱香久取出研末),紅褐一錢(燒灰存性),此吹喉內腐爛者,楊梅喉禁用。
3、萬氏潤燥膏(《醫宗全鑒》)
豬脂一斤煉油去渣,蜜糖一斤煉至滴水成珠,合二味微火再熬,攪勻,每服二匙,日三五次。
1、甘露飲(《醫宗全鑒》)
熟地、生地、天冬、麥冬、黃芩、茵陳、枳殼、甘草、黃蓮、石斛、枇杷葉(去毛、蜜炙)各味等分,黃蓮少許同煎服之。
2、歸脾湯(《醫宗全鑒》)
黃芪二錢(蜜炙)、黨參三錢、白術錢半、遠志四分、廣木香(磨服)六分、當歸一錢、炙草八分、茯神八分、棗仁八分(炒研)、黃蓮八分(酒炒)。
3、知柏地黃丸(《醫宗全鑒》)
山藥、山茱萸肉各四兩、丹皮、茯苓、澤瀉、知母(鹽水炒)、黃柏(鹽水炒)各三兩、熟地黃八兩(蒸搗)。
4、紫雪散(《醫宗全鑒》)
犀角(鎊),羚羊角)(鎊),石膏、寒水石、升麻各一兩、元參二兩、甘草(生)八錢、沉香(剉)、木香(剉)各五錢、水五碗,煎藥剩湯一碗,將渣用絹濾去,將湯再煎滾,投提凈樸硝三兩六錢,文火慢煎,水氣將盡,欲凝結之時,傾入碗內,下朱砂、冰片各三錢,金鉑一百張,各預研細和勻,將藥碗安于涼水盆中,候冷凝如雪為度。大人每用一錢,小兒三錢,十歲者五分,徐徐咽之即效。或用淡竹葉、燈心煎湯,化服亦可。咽喉腫痛等癥,吹之即效。
1、三黃湯(《喉科指掌》)
黃蓮一錢(鹽水炒),黃蓮一錢(鹽水炒),黃柏一錢(鹽水炒,或者各一錢五分亦可)。
2、千金內托散(《喉科指掌》)
人參、黃芪、白芷、當歸、川芎、陳皮各六分、甘草二分、桔梗、元參、牛蒡、花粉各一錢、栝樓仁、赤芍各五分。
3、冰片散(《瘡瘍經驗全書》)
冰片一錢(真者),硼砂五錢、雄黃二錢、蜜炙黃柏細末二錢、鈔三張(煅灰),鹿角霜一兩,枯礬一錢、甘草末一錢,靛花一錢、黃連末二錢、玄明粉二錢、雞內金(燒存性)一錢、口中氣臭加入中白(煅)三錢,銅青(煅)不宜過五分。
4、牛黃清心丸(《瘡瘍經驗全書》)
牛膽南星一兩、麝香五分、珍珠五分、冰片五分、黃蓮末二錢、防風末一錢、荊芥末一錢、五倍末一錢、桔梗末一錢、玄參一錢、茯神一錢、當歸一錢、雄黃二錢、輕粉二分、天竺黃一錢、犀角末一錢、右為細末和勻,甘草膏為丸,如龍眼大,辰砂為衣,日中曬干入瓷瓶中塞緊瓶口勿令出氣,臨服用薄荷湯磨服一丸。
1、當歸連翹散(《瘡瘍經驗全書》)
當歸、連翹、前胡、甘草、枳殼、桔梗、黃芩、玄參、生地黃、鼠粘子、天花粉、白芍藥、水二盅,燈心煎服。
2、加味逍遙散(《瘍科心得集》)
柴胡、白芍、當歸、茯苓、白術、甘草、黃芩、半夏、白芷、陳皮、桔梗。
24、玉樞丹(《咽喉秘集》)
山慈菇二兩(洗凈為末),麝香三錢、大戟(凈末)五錢、草河車(凈末)五錢、五倍子(凈)四兩、千金子(凈末)、一兩、共為末,米飲調和,搗千下為度,每服一錢,搗碎沖服。
25、黃蓮解毒湯(《咽喉秘集》)
黃蓮三錢、炒山梔二錢,黃柏二錢、黃芩三錢。
?
26、玉龍散(《喉舌備要》)
人中白一錢,煅硼砂一錢、竹蜂四只(在竹內黑色者是也),青黛五分,元明粉一錢、川連一錢、山豆根一錢、共為細末,取少許以銅管吹之。
27、連翹桔梗湯(《外科集腋》)
黃蓮、薄荷、桔梗、連翹、黃芩、元參、陳皮、防風、牛蒡子、茯苓、防己、白芷、枳殼、青皮、甘草、黃芩、淡竹葉、燈心。
28、涼膈散(《圖注喉科杓指》)
連翹一錢、大黃三錢、芒硝一錢、甘草一錢、薄荷一錢、黑山梔一錢五分、黃芩一錢五分、一方加竹葉。
(醫案選)
1、姜、喉旁結腫發紫,狀如浮萍,癥屬喉菌。極難調治,靜養忌口,可冀痊愈。
白芍、桔梗、荊芥、連翹、丹皮、黃芩、茯苓、甘草(清-高秉鈞《謙益齋外科醫案》)
2、朱,耳聾鼻塞,目淚口渴。昔賢云:九竅不利都屬胃病。加以喉間起菌,勢欲翻花,有年何堪當此。
?
珠粉、白芨、桔梗、甘中黃、人中白、遠志、茯神、石斛、薔薇露(清-高沁梅《楓江陳萃田先生外科臨癥》)。
1、舌為心苗,舌本屬脾,心脾抑郁,郁火生痰,成為郁火結毒。舌下齦腫腐潰如巖,頦下結核,舌強難言,納谷艱咽,舌紅苔黃,脈息細數。慮防流血,傷陰涉怯,治之扼腕。
大生地、赤芍、中黃、陳皮、麥冬、丹皮、木通、知母、石斛、川貝、茯神(清-黃沁梅《楓江陳萃田先生外科臨癥》)。
2、證象喉瘤,起經三載,日漸長大,腫硬木痛,炭火郁結所致,潰則防其翻花流血,理之棘手。
膽星、橘紅、海浮石、茯苓、天竺黃、丹皮、昆布、生草、半夏、山梔(清-黃沁梅《楓江陳萃田先生外科臨癥》)
 中藥治病治根、西藥治病管當時。如果有久治不愈的病,發舌苔說病情,診費開方50元,微信號:y3l6i3n6
拍舌照時先拿鏡子對照一下,一樣不一樣,一樣了在發給我看,也許就這50元,解決了你多年不愈的大病。大部分人拍的舌苔模糊不清。另:微信群里天天都有醫學資料發里面。
3、癥由郁積,郁則生火,火盛生痰,痰火交并,結成郁火結毒。咽間腐潰,頻頻流血,痰涎頗多,谷食難咽,語言不利,牙關緊而外腮結核,舌紅苔黃,脈左濡細,右部滑數。病經載半,陰液暗耗,痰火日增,勢已成怯。法清滋降泄化痰為治。
細生地、元參、山梔、石決明、黑豆、霍石斛、茯神、丹皮、鉤藤、青黛(清-黃沁梅《楓江陳萃田先生外科臨癥》)。
?
1、郁火結毒,綿延數秋,喉腐如巖。鼻梁崩坍,余毒留戀絡中,右顴腫痛,牙骱腫脹,勢將竄行,豈易消退。法清泄化毒治之。
羚羊角、桑葉、丹皮、石決明、中黃、白蒺、鉤藤、赤芍、土貝。
復診:細生地、石決明、桑葉、赤芍、中黃、龜板、羚羊角、骨皮、丹皮、土貝(清-黃沁梅《楓江陳萃田先生外科臨癥》)。
 
 
 
 
 
 
甲狀腺腫瘤
(方劑選)
1、十六味流氣飲(《醫學入門》)
川芎、當歸、芍藥、防風、人參、木香、黃芪、官桂、桔梗、白芷、檳榔、厚樸、烏藥、甘草、紫蘇、枳殼、右?咀,水煎服。
2、海藻散堅丸(《醫學入門》)
海藻、昆布各二兩,小麥四兩(醋煮炒干),龍膽草二兩,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臨臥白湯送下,并噙化咽之。
3、蘆薈丸(《醫學入門》)
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酒浸搗膏)各二兩,青皮、蘆薈、昆布、海粉、甘草節、牙皂、黃蓮各五錢。
右為末,神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白滾湯,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4、神效開結散(《醫學入門》)
沉香二錢、木香三錢、陳皮四兩、珍珠四十九顆(炒、內泥封口)、海藻二錢、豬厭肉子(生雄豬項,紅色)四十九個(瓦上焙干),末之,服二錢。
1、海帶丸(《醫學入門》)
海藻(洗),貝母,青皮、陳皮各等份,右件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食后噙化一丸,效。
2、蠟礬丸(《醫學入門》)
黃蠟一兩,白礬一兩三錢,先溶蠟化,離火俟稍溫,方下研末。攪勻乘熱搓成條,隨烘隨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滾湯送下,日進三服。
3、六軍丸(《外科問答》)
蜈蚣、蟲蛻、全蟲、姜蟲、山甲、夜明砂、共為末,神曲糊丸,朱砂衣,每服三分,黃酒送下。
4、白降丹(《外科真詮》)
朱砂、雄黃各6克,水銀30克,硼砂15克,火硝,白礬,食鹽、皂礬各45克,先將雄黃、皂礬、火硝、明礬、食鹽、朱砂研勻,入瓦罐中,微火使其烊化,再和入水銀調勻,待其干涸,然后用瓦盆一只,盆下有水,即以盛干涸藥料的瓦罐覆置盆中,四周以赤石脂和鹽鹵層層封固,再以炭火置于倒覆的瓦罐上,如有空隙漏氣處,急用赤石脂、鹽鹵加封,約過三炷香即成,火冷定開看,盆中即有白色晶片的藥粉。
?
瘡大者用五、六厘,小者一、二厘,以清水調涂瘡頭上。亦可和米糊為條,插入瘡口中,外蓋膏藥。劑量據古方換算。本品有毒,忌內服。
1、昆布丸(《名醫指掌》)
治一切瘰瘤,不拘久近。
昆布洗一兩,小麥醋煮干;海藻一兩,小麥醋煮干;末之,蜜丸彈子大,每一丸噙化下。
2、破結散(《名醫指掌》)
海蛤粉三分、通草三分、昆布三分、海藻三分、洗膽草三分、枯礬三分、松蘿三分、麥面四分、半夏二分、貝母二分末之,酒調服,日三次,忌鯽魚、豬肉。
3、南星膏(《名醫指掌》)
治頭面生瘤,大如拳,小如棗,不知痛癢。
大南星一個,為末,醋調如膏,以針輕刺患處,令氣透,然后散之,南星若得新鮮者尤佳。
4、海藻玉壺湯(《外科正宗》)
海藻、海帶、貝母、陳皮、半夏、青皮、獨活、昆布、連翹、當歸、川芎。
又方:海藻、貝母、陳皮、昆布、青皮、川芎、當歸、半夏、連翹、甘草節、獨活各一錢、海帶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凡服此藥杯,先斷厚味大葷,次宜絕欲心者為妙。
1、陷腫散(《洞天奧旨》)
烏賊魚骨一錢,白石英二分、石硫黃二分、鐘乳二分、紫石二分、干姜一錢、丹參八分、琥珀末一錢、大黃一錢、附子三分、胡燕屎一錢、石礬一錢,水煎服,十劑全消。
2、苓連二母丸(《外科大成》)
黃芩、黃蓮、知母、川芎、當歸、白芍、生地、熟地、地骨皮、羚羊角、蒲黃各等份、甘草減半、右為末,用側柏葉煎湯,打寒食面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燈心湯送下。或作煎劑用,亦佳。
(醫案選)
1、楊左海門,八月廿二日。左太陽胎瘤,起經五十一載。漸次長大,塊磊高突,按之已軟,勢欲為潰,潰則恐其流血,變險莫測。
鮮首烏、川貝母、甘草、鉤鉤、丹皮、陳皮、石決明、丹參、生白芍、云茯神、夏枯花、藕汁(清-黃沁梅《楓江陳萃田先生外科臨癥》)。
1、陳右正義,十二月十七日。左耳根血瘤,翻花肉突如菌,頻頻出血。病由肝郁火旺,挾痰二成。難計全功者。
大生地、橘紅、石決明、遠志、丹皮、川貝母、鉤鉤、酸棗仁、生白芍、茯神、藕節。
二診:廿一日。
大生地、丹皮、石決明、茯苓、白芍、川貝母、鉤鉤、生甘草、櫓豆衣、橘紅(同上)。
2、右肘痰癭,起經數年,塊磊高突,酸楚堅硬,劇痛色白不變,形勢頗大。久則慮其翻花流血,乃危癥也。
沙參、絲瓜絡、白芍、天竺黃、首烏、料豆,桔梗、白蒺藜、茯神、川貝(同上)。
3、痰癭起歷多年,在于右臂,形如覆碗。業已穿潰,現有兩孔,但流滋水而無膿泄,勢必翻花流血,是乃危癥,豈草木所可取效。勉擬清理祛痰法。
沙參、歸炭、料豆衣、白蒺藜、橘紅、首烏、昆布、石決明、白芍、川貝、絲瓜絡、藕肉(同上)。
右肋翻花法瘤,起經七載,腐流膿水,有時出血,肝脾郁結所致,難計奏效。
歸脾湯去龍眼肉。(同上)。
2、許左城里,十一月十一日。右臀下渣瘤,起經三十余年。腐潰翻花,肉突如菌。此由營衛不和,濕痰凝聚而成。如此沉疴,非計日所能奏效者。
二陳湯:黨參、當歸、白芍、制首烏、冬術、牡蠣(同上)。
3、右胯痰癭,翻花出血,潰形如巖。起經半載,漸次散旁。病由肝郁生火,火盛生痰,痰痹絡中為患,纏綿之疾理之棘手。
首烏、白芍、川貝、桔梗、遠志、藕肉、石決、茯神、丹皮、黑梔、鉤鉤(同上)。
4、陸左,十二月廿二日。肝郁化火,脾濕蒸痰,痰痹于絡,左胯痰癭。起經數月,潰流滋水,全無膿泄,旁圍腫硬,塊磊高突,腫連少腹。本原情志之病,難計收功。
香附、茯苓、川芎、黑梔、川貝、冬術、歸身、白芍、神曲、瓦楞子。
二診:廿五日。
香附、茯苓、赤芍、黑梔、半夏、冬術、歸身、川芎、神曲、陳皮。
?
三診:甲寅廿四年正月初五日。
黨參、茯苓、赤芍、半夏、甘草、冬術、歸身、香附、陳皮。
四診:初七日。腫及足背,氣機下滯,硬堅無膿。
黨參、歸身、半夏、茯苓、冬術、赤芍、陳皮、甘草、綿芪、川芎(同上)。
1、吳左南潯,八月初六日。郁怒傷肝,思慮傷脾,肝脾氣郁,郁則生火,火盛生痰,痰隨氣阻,左腿下面結為肉瘤。起經十有七載,漸次長大,腐潰翻花,滋水淋漓,或時出血。舌苔糙黃,脈來濡細。本原情志之病,藥難奏效。
人參須、草節、遠志、歸身、制首烏、藕汁、川貝母(同上)。
2、痰火郁結尾閭之間,結為肉蕈,由來兩載,漸次長大,久則慮其成潰,潰則易于翻花流血。
用化肝煎加石決明、橘核。(同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古方)口腔惡性腫瘤
腎火扶肝上沖,紅粉痰者
?兒童食積腹脹醫案
吳鞠通醫案
郭生白醫案大全08
外瘍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鸣县| 资源县| 安图县| 财经| 丰都县| 湘西| 永定县| 临夏市| 丹阳市| 鹤岗市| 绥化市| 扶余县| 昆山市| 葫芦岛市| 莱阳市| 余干县| 云梦县| 寿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精河县| 临泽县| 祥云县| 许昌县| 宜春市| 佳木斯市| 鸡西市| 盈江县| 襄城县| 平陆县| 思茅市| 临武县| 泗水县| 灌南县| 延长县| 永安市| 方山县| 武冈市| 福州市| 锡林浩特市| 巫溪县| 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