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退紙散
【處方】 蠶退紙(燒灰)5分,人中白(燒過)5分,紅褐片(燒灰)5分,白礬(棗肉包燒,煙盡取用)1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牙疳。
【用法用量】 搽之。
【摘錄】 《片玉心書》卷五
子宮肌瘤良方
啟宮丸:陳皮、半夏、茯苓、膽南星、香附、川芎、山慈菇各9克、蒼術、枳殼、神曲各6克、夏枯草15克、海藻、昆布、牡蠣各30克、生甘草6克、生姜3片。每日一劑,水煎2次分3次服。尹XX,女,39歲,已婚十余年,無子。B超檢查出子宮肌瘤兩個,分別是3cmx4cm和5cmx7cm。服藥60余劑,查B超肌瘤全消,已懷孕。啟宮丸實屬化痰不替之劑也!
柴胡類方經驗
柴胡四物湯----更年期
柴胡四物湯出自《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為產后虛勞,微有寒熱而設。本方具有和解少陽,補氣養血之功,主治婦人虛勞日久,血虛陰虧,微有寒熱,經行感冒,熱入血室,經枯發熱,妊娠吐衄等。梅師以該方為基礎方加減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的烘熱汗出、子宮腺肌癥、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均取得較好療效。
更年期烘熱汗出陣作:吳某,女,49歲。2017年11月8日初診。乍熱乍汗乍冷,失眠,心煩不明顯,末次月經10月5日,納可,乏力,精神不佳,眠淺,二便正常,月經周期正常,伴腰酸乳房脹痛,5日凈,苔白薄,脈緩。處方:柴胡10g,黃芩10g,法半夏10g,生地10g,當歸10g,川芎10g,白芍10g,土鱉蟲10g,蘇木10g,橘核10g,棗仁50g,浮小麥50g,煅龍牡各30g,澤瀉10g,旱蓮草30g,女貞子10g,紅景天20g。14劑,水煎服。2017年11月22日二診:乍熱乍汗減輕,精神不振,乏力,失眠好轉,納可,月經未行(妊娠試驗陰性),脈緩,苔白薄。上方加月季花10g,玫瑰花10g,雞冠花10g,凌霄花10g,益母草10g,仙靈脾30g,加減治療40余劑,乍熱乍汗明顯減輕,按上方20倍做丸,鞏固療效。
按:更年期綜合征總屬肝腎精血虧虛,陣發烘熱汗出者眾。關于其治療,仁智所見,不盡相同。梅師認為,其寒熱往來當屬少陽證,故以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樞機;絕經期前后經血不足,故以四物湯補血活血。本案患者初診時月經尚行,僅以基礎方加橘核、棗仁、浮小麥、煅龍牡等治標之品,合二至、澤瀉滋陰瀉火。二診月經未行,恐有殘血化瘀,留滯胞宮,故加月季花、玫瑰花、雞冠花、凌霄花、益母草活血化瘀。更年期歷時甚久,故以丸藥善后。對烘熱汗出頻發者,梅師常加鱉甲、丹皮、地骨皮;心煩易怒者加丹皮、梔子;睡眠障礙加煅龍牡,療效大多滿意。
百病生于氣
“沒啥別沒錢,有啥別有病。”是現代人常掛在嘴角邊的一句話。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所缺少的并不是金錢,而恰恰是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成就事業的先決條件,是工作的原動力,是生活快樂的基礎,于社會、家庭、個人都至關重要。沒有健康,那也就談不上快樂與幸福。
世間萬事,危害健康最甚者,莫過于生氣。諸如,咆哮如雷的“怒氣”,牢騷滿腹的“怨氣”,有口難辯的“冤枉氣”等。“氣”乃一生之主宰,與人體健康關系甚密。若“心不爽,氣不順”,必將破壞機體平衡,導致各部分器官功能紊亂,從而誘發各種疾病和災難。過喜氣緩心無主,暴怒傷肝火上頭;思慮過度傷脾胃,肺病最怕添煩憂;驚恐傷腎尿自流,焦慮不安生命休。所以《黃帝內經》就明確指出:“百病生于氣矣。”因此,我們需要記住:“生氣,是一種毒藥!”怨、恨、惱、怒、煩為“五毒丸”。“虧五倫傷五體,生五毒傷五臟”,怒傷肝,恨傷心,怨傷脾,惱傷肺,煩傷腎,誰吃五毒丸誰患病。吃少了生病,吃多了要命。現在舉個例子來說:
《三國演義》中,有位英才蓋世、文武雙全的大英雄叫周瑜。這位英才早逝的兩大致命弱點,那就是他的肚量太窄和嫉妒。比如,在取得火燒赤壁大戰成功后,竟容不下與他共同抗曹的諸葛亮,并密令部將丁奉、徐盛擊殺諸葛亮不成,周瑜萬分氣憤。
那么,周瑜為什么容不下諸葛亮?原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高周瑜一著,尤其在關鍵時刻,事事想在周瑜之前,且能將周瑜內心活動看得入骨三分。正因如此,才使得量窄、嫉才的周瑜妒忌得寢食難安,并隨時想除掉智高于自己諸葛亮。而諸葛亮總先于周瑜謀害前就有了防備,這更使周瑜氣憋于心,反把周瑜自己給活活“氣死”。
有道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可周渝在臨死之前,非但未能悔悟自己的致命弱點,反而含恨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死。嫉妒是焚毀他的毒火,嫉妒使他自毀前程。一代英雄就這樣自掘墳墓,害人而最終害己。
俗話說“氣大傷身”。賢人不生氣,生氣是愚人;貴人不發脾氣,發脾氣是賤人。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所以有人惹你,你別生氣,若是生氣,氣往下行變成寒;有人逼你,你別著急,若是著急,火往上行變為熱。寒熱都會傷人。遇好事不喜,遇壞事不愁,氣火自然不生。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因為生氣導致自己身體不健康,怎么可以照顧自己的家人?反而,需要家庭成員來照顧。自己痛苦不說,親人也跟著受罪。
我有一個親戚就是如此,因生氣患病十多年了,長年臥病在床,被病痛折磨得只剩下皮包骨頭。病痛的束縛著她的手腳,連最起碼的走動,從臥室走到門口去曬曬太陽,享受一下溫暖的陽光,這幾步的距離都得家里人用輪椅推。現在又成為植物人。每次去看望她,那種痛苦的表情,也讓我深深地感嘆到:百病生于氣,一個人因生氣失去了健康是多么的痛苦!
結腸炎治療一絕
結腸炎治療一絕這是我在上衛校時,我的恩師告訴我的治療慢性結腸炎的偏方,可謂一絕!
基層醫生論壇現在拿出來供大家分享,因為我也是論壇的受益者,所以有好東西也應該獻出來,大家共同學習.
其方為;栗殼10g,金銀花10g放于新瓦上小火倍干,共同研面,溫水一次
沖服.一般兩次即可.效果神速. 可以治愈。
蠶矢湯
【處方】 晚蠶沙15克 生苡仁 大豆黃卷各12克 陳木瓜9克 川黃連(姜汁炒)9克 制半夏 黃芩(酒炒)通草各3克 焦山梔4.5克 陳吳萸(泡淡)0,9克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升清降濁。主濕熱內蘊之霍亂,吐瀉腹痛,肢冷轉筋,口渴煩躁,目陷脈伏,舌苔厚黃而干,脈濡數或伏者。
【用法用量】 地漿或陰陽水煎,稍涼徐服。
【摘錄】 《霍亂論》卷下
蠶砂黃柏湯
【處方】 生蠶砂30克,生黃柏30克。
【功能主治】 清利下焦濕熱。主有膽濕熱。(男子性欲過亢)
【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9克,空腹用開水調下。
【摘錄】 《醫學實在易》卷七
蠶沙蒸方
【處方】 醇酒3升,蠶屎5斗。
【制法】 以3升醇酒,拌蠶屎5斗,用甑蒸熱。
【功能主治】 風冷氣閉,及近感癱風人。
【用法用量】 于暖室中,鋪于油單上,令患風冷氣閉及近感癱風人,就所患一邊臥,看溫熱厚蓋覆,汗出為度。若虛,人須常在左右,防大熱昏冒。仍令頭面在外,不得壅覆。未痊愈,間再作。
【摘錄】 方出《本草衍義》卷十七,名見《串雅外編》卷二
厚樸溫中湯
厚樸溫中湯
方歌:厚樸溫中陳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脘腹脹滿用皆靈。
方義:本方證因脾胃為寒濕所傷,氣機壅阻而致。脾胃主受納、腐熟和運化水谷,若起居不適,外受寒濕之邪,或恣食生冷之物,則使脾胃受寒濕所傷。寒濕凝滯,脾胃氣機壅阻,不通則痛,故見脘腹脹滿或疼痛;脾胃運化失司,則不思飲食;脾胃主肌肉四肢,濕邪困于脾胃,則四肢倦怠。治當行氣溫中,燥濕除滿。
方中厚樸行氣消脹,燥濕除滿,為君藥。草豆蔻溫中散寒,燥濕除痰,為臣藥。陳皮、木香行氣寬中;干姜、生姜溫脾暖胃以散寒;茯苓滲濕健脾以和中,共為佐藥。甘草益氣健脾,調和諸藥,功兼佐使。諸藥合用,寒濕得除,氣機得暢,脾胃復健,則脹痛自解。
厚樸溫中湯的用法用量
組成:厚樸(姜制)、陳皮(去白)各30g,甘草(炙)、茯苓(去皮)、草豆蔻仁、木香各15g,干姜2g。
用法:合為粗散,每服15g,水二盞,生姜三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溫服。忌一切冷物。
現代用法:按原方比例酌定用量,加姜3片,水煎服。
加減:痛甚者,可加肉桂、良姜以溫中散寒。兼身重肢腫者,可加大腹皮以下氣利水。
厚樸溫中湯的功用主治
功用:溫中行氣,燥濕除滿。
主治:脾胃寒濕氣滯證。脘腹脹滿或疼痛,不思飲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膩,脈沉弦。
運用:本方為治療脾胃寒濕氣滯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脘腹脹痛,舌苔白膩為辨證要點。本方重點在于溫中,對于客寒犯胃致脘痛嘔吐者,亦可用之。
厚樸溫中湯的禁忌
本方藥性溫燥,脘腹脹滿,屬于氣虛不運或胃陰不足者,不宜使用,以免耗氣傷陰。氣滯化熱者亦忌用。
厚樸溫中湯的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內外傷辨惑論》:“治脾胃虛寒,心腹脹滿,及秋冬客寒犯胃,時作疼痛。”
2、方論選錄 《成方便讀》卷2:“夫寒邪之傷人也,為無形之邪,若無有形之痰、血、食積互結,則亦不過為痞滿,為嘔吐,即疼痛亦不致拒按也。故以厚樸溫中散滿者為君;凡人之氣,得寒則凝而行遲,故以木香、草蔻之芳香辛烈,入脾臟以行諸氣;脾惡濕,故用干姜、陳皮以燥之,茯苓以滲之;脾欲緩,故以甘草緩之;加生姜者,取其溫中散逆,除嘔也。以上諸藥,皆入脾胃。不特以溫中,且能散表,用之貴得其宜耳。”
十香返生丸
方解:方中沉香、檀香、木香、香附理氣;降香、乳香、郁金活血化瘀,降香兼能行氣止痛;蘇合香、安息香、麝香、冰片、琥珀、牛黃醒神開竅;僵蠶息風止痙;丁香溫里散寒;訶子肉、蓮子心澀精止瀉;瓜蔞、礞石清熱化痰;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共奏開竅化痰,鎮靜安神之功效。
十香返生丸用法用量
組成:沉香、丁香、檀香、青木香、香附(醋炙)、降香、廣藿香、乳香(醋炙)、天麻、僵蠶(麩炒)、郁金、蓮子心、瓜蔞子(蜜制)、金礞石(煅)、訶子肉、甘草、蘇合香、安息香、麝香、冰片、朱砂、琥珀、牛黃。
用法: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或遵醫囑。
十香返生丸的功用主治
功用:開竅化痰,鎮靜安神。
主治:中風痰迷心竅引起:言語不清,神志錯迷,痰涎壅盛,牙關緊閉。
十香返生丸的禁忌
孕婦忌服。
1.本品處方中含朱砂,不宜過量久服,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2.服用前應除去蠟皮、塑料球殼;本品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
醒腦復聰湯
【組成】:當歸、遠志、桑椹、天麻、茺蔚子、石菖蒲、鉤藤、川芎、菊花各10克,何首烏、棗仁各20克,白蒺藜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用】:平肝潛陽,醒腦復聰。
【主治】:帕金森氏病。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頗好。
爛嘴角
“嘴角瘡”又叫“爛瘡”,被西醫稱作口角炎,是秋冬季常見的一種病,患病者口角、嘴唇潮紅,起泡、開裂、糜爛、結痂,患者張口時容易出血,因此吃飯、講話、大笑受到影響,不少患者反復發作,很難根治。這里告訴大家一則民間治療“嘴角瘡”的偏方:
處方:取蠶豆大小的柳樹白皮一塊。
用法:將鮮柳樹白皮搗爛如膏,涂在患處,晚涂晨取,連用三天治好,治好后一般不再復發。
有的地方找不到柳樹,用楊樹白皮也可,如果楊樹也找不到,請用無花果葉子的奶汁涂患處,每天涂5、6次,三天治好。
蠶沙熨方
【處方】 晚蠶沙、食鹽各等分。
【制法】 上相和,炒熟,布裹熨之。
【功能主治】 風腫。
【用法用量】 冷即再炒;或入少許醋尤佳。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三六
蠶沙飲
【處方】 蠶沙(布包)31g,重樓15g,丹參31g,白鮮皮9g,地膚子6g,蟬蛻6g。
【功能主治】 虛熱型蕁麻疹。疹色淡紅,稀疏分布,日晡潮熱,多在夜間發生,舌質紅,苦薄,脈弦。
【用法用量】 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摘錄】 《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蠶沙湯
【處方】 蠶沙4兩(炒)2兩,巴戟(去皮)2兩,川楝肉2兩,馬藺花2兩(去梗)。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迎風有淚。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無灰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秘傳眼科龍木論》
至寶丹
至寶丹
方歌:至寶朱砂麝息香,雄黃犀角與牛黃,金銀二箔兼龍腦,琥珀還同玳瑁良。
方義:本方證因痰熱內閉,瘀阻心竅所致。痰熱擾亂神明,則神昏譫語、身熱煩躁;痰涎壅盛,阻塞氣道,故喉中痰鳴、轆轆有聲、氣息粗大;舌絳苔黃垢膩,脈滑數為痰熱內閉之象。至于中風、中暑、小兒驚厥,皆可因痰熱內閉,而見身熱煩躁、痰盛氣粗,甚至時作驚搐等癥。邪熱固宜清解,然痰盛而神昏較重,尤當豁痰化濁開竅,故治以化濁開竅、清熱解毒為法。葉天土所謂“舌絳而苔黃垢膩,中夾穢濁之氣,急加芳香逐之”即是此義。
方中麝香芳香開竅醒神;牛黃豁痰開竅,合犀角清心涼血解毒,共為君藥。臣以安息香、冰片 (龍腦)辟穢化濁,芳香開竅,與麝香同用,為治竅閉神昏之要品晶;玳瑁清熱解毒,鎮驚安神,可增強牛黃、犀角清熱解毒之力。由于痰熱瘀結,痰瘀不去則熱邪難清,心神不安,故佐以雄黃助牛黃豁痰解毒;琥珀助麝香通絡散瘀而通心竅之瘀阻,并合朱砂鎮心安神。原方用金銀二箔,意在加強琥珀、朱砂重鎮安神之力。
至寶丹的用法用量
組成:生烏犀(水牛角代)、生玳瑁、琥珀、朱砂、雄黃各30g,牛黃、龍腦、麝香各0.3g,安息香(酒浸,重湯煮令化,濾過滓,凈)45g,金銀箔各五十片。
用法:上丸如皂角子大,人參湯下一丸,小兒量減。
現代用法:水牛角、玳瑁、安息香、琥珀分別粉碎成細粉;朱砂、雄黃分別水飛成極細粉;將牛黃、麝香、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加適量煉蜜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g。口服,每次1丸,每日1次,小兒減量。本方改為散劑,用水牛角濃縮粉,不用金銀箔,名“局方至寶散”。每瓶裝 2g,每服2g,每日1次;小兒3歲以內每次0.5g,4-6歲每次1g;或遵醫囑。
加減:本方清熱之力相對不足,可用《溫病條辨》清宮湯送服本方,以加強清心解毒之功;若濕熱釀痰,蒙蔽心包,熱邪與痰濁并重,癥見身熱不退、朝輕暮重、神識昏蒙、舌絳上有黃濁苔垢者,可用《溫病全書》菖蒲郁金湯(石菖蒲、炒梔子、鮮竹葉、牡丹皮、郁金、連翹、燈心、木通、淡竹茹、紫金片)煎湯送服本方,以清熱利濕、化痰開竅;如營分受熱,瘀阻血絡,瘀熱交阻心包,癥見身熱夜甚、譫語昏狂、舌絳無苔或紫暗而潤、脈沉澀者,則當通瘀泄熱與開竅透絡并進,可用《重訂通俗傷寒論》犀地清絡飲(水牛角汁、丹皮、連翹、淡竹瀝、鮮生地、生赤芍、桃仁、生姜汁、鮮石菖蒲汁、鮮茅根、燈心)煎湯送服本方;如本方證有內閉外脫之勢,急宜人參煎湯送服本方。
至寶丹的功用主治
功用:化濁開竅,清熱解毒。
主治:主治痰熱內閉心包證。神昏譫語,身熱煩躁,痰盛氣粗,舌絳苔黃垢膩,脈滑數。亦治中風、中暑、小兒驚厥屬于痰熱內閉者。
臨床運用:常用于治療急性腦血管病、腦震蕩、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肝昏迷、冠心病心絞痛、尿毒癥、中暑、癲癇等證屑痰熱內閉者。
運用:本方是治療痰熱內閉心包證的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神昏譫語,身熱煩躁,痰盛氣粗,舌絳苔黃垢膩。脈滑數為辨證要點。
至寶丹的禁忌
本方芳香辛燥之品較多,有耗陰劫液之弊,故神昏譫語由陽盛陰虛所致者忌用;孕婦慎用。
至寶丹的文獻資料
1.原書方治 《蘇沈良方》卷5引自《靈苑方》 :“舊說主疾甚多,大體專療心熱血凝,心膽虛弱,喜驚多涎,眼中驚魘,小兒驚熱,女子‘憂勞,血滯血厥,產后心虛怔忡尤效。”
2.方論選錄①《醫略六書》卷1:“諸中卒倒,痰熱閉遏,血氣不能流利而神志失養,故寒熱交錯,神昏不語焉。生犀、玳瑁清心熱以存陰,朱砂、琥珀散瘀結以安神,牛黃、雄黃燥濕豁痰,麝香、龍腦通竅開閉,金箔、銀箔鎮墜心熱以安神明也。諸藥為末,入安息膏丸,取其解熱散結、通竅辟邪,為暴仆卒中,痰血閉結之專方。調化用參湯、用童便、用姜汁,乃扶元、散瘀、降火、開痰之別使也。”
②《溫病條辨》卷1:“此方會萃各種靈異,皆能補心體,通心用,除邪穢,解熱結,共成撥亂反正之功。大抵安宮牛黃丸最涼,紫雪次之,至寶又次之。主治略同,而各有所長,臨用對證斟酌可也。”
人丹
人丹的用法用量
組成:生石膏、滑石、兒茶、甘草、薄荷水、丁香、木香、小茴香、砂仁、陳皮、干姜、肉桂。
用法:口服或含服,一次0.1~0.2克。
人丹的功用主治
功用:清熱解暑,避穢止嘔,驅風健胃。
主治:用于中暑嘔吐,胸中滿悶,頭目眩暈,水土不服,消化不良,惡心嘔吐,暈船,輕度中暑酒醉飽滯。
人丹的禁忌
嬰幼兒、孕婦禁用。
行軍散
行軍散用法用量
組成:西牛黃、當門子、真珠、梅片、硼砂各3克,明雄黃(飛凈)24克,火消0.9克,金箔20頁。
用法:上八味,各研極細如扮,再合研勻,瓷瓶密收,以蠟封之。每服0.9~1.5克,涼開水調下,或點眼、搐鼻。
行軍散的功效主治
功效:通關開竅,解毒辟穢。
主治:治霍亂痧脹,山嵐瘴癘,及暑熱穢惡諸邪,直中包絡,頭目昏暈,不省人事,肚腹絞痛,嘔吐泄瀉,四肢厥冷,牙關緊閉等危急之證。并治口瘡喉痛。點目,去風熱障翳;搐鼻,辟時疫之氣。
行軍散的禁忌
本方辛香走竄,孕婦慎服。
男子、婦人心氣痛不可忍者
蠶沙散
【處方】 晚蠶沙不拘多少。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男子、婦人心氣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用滾沸湯泡過,濾凈,取清水服之。立止。
【摘錄】 《醫方類聚》卷九十三引《瑞竹堂方》
酒傷經絡,筋軟,周身不仁
蠶沙散
【處方】 蠶沙1錢,防己1錢,獨活1錢半,杜仲1錢半,枸杞1錢半,防風1錢半,檳榔1錢半,半夏1錢半,羌活1錢半,秦艽1錢半,當歸1錢半,川芎1錢半,甘草1錢。
【功能主治】 酒傷經絡,筋軟,周身不仁。
【用法用量】 生姜為引。
【摘錄】 《點點經》卷二
蠶沙浸酒
【處方】 蠶沙(微炒,搗碎)5升。
【制法】 上用生絹囊貯,以酒1斗5升,浸經7日。
【功能主治】 中風,口面僻,口角涎流。
【用法用量】 取飲之,3-5合。令常有酒氣,以愈為度。
【摘錄】 《圣濟總錄》卷六
蠶沙黃柏湯
【處方】 生蠶沙(研末)1兩,生黃柏(末)1錢。
【功能主治】 遺精白濁,有濕熱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空心開水調下。6-7服即愈。
【摘錄】 方出《種福堂方》卷二,名見《醫學實在易》卷七
蠶沙膏
【處方】 原蠶沙2升(炒,研),麥麩3升。
【制法】 上和勻,米醋4升煮調,瓷器盛。
【功能主治】 傷折,惡血不散。
【用法用量】 量損處多少涂敷,以絹帛裹之,日2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四四
治療眩暈癥驗方
眩暈癥難治,難就難在,中西醫對病因各執一詞;而中醫本身辯證也很多,弄得老百姓更是暈乎暈乎!
一患者告訴我一個簡單的偏方,說是同事治好了好幾個,觀方子攻補兼施、于法合理,于是試用兩例;一氣血不足型;一風寒痰逆型的,效果都不錯。因為簡單、又沒有副作用,建議有此癥時先用之試試,不效再另謀它法!故定為首選!
原法如下:羌活50克,紅皮雞蛋10個,象煮茶葉蛋一樣的煮過,然后吃雞蛋,早中晚各一個。
類似于食療,故無忌口!
陰癢:本方治陰癢3次可愈
配方及用法:黃柏45克,蛇床子60克,蒼術45克,白礬30克。上藥分為三付,每付煎熬后用干凈毛巾在陰道部擦洗三次。薦方人:河南許昌縣陳曹鄉前孫汪學校 李全恩驗例:前汪村有四位四十多歲婦女,患陰道瘙癢癥,病歷二、三年不等,吃藥打針無效。本村張喜池醫生用此方為她們治療,均已治愈。遼寧鳳城縣愛陽新開村五隊醫生教國忠用此方治陰癢病,已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