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系列方1901
丁香散11
【處方】 丁香1錢,白芷半兩,瓜蒂1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頭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用半字,吹入鼻中即愈。
【摘錄】 方出《奇效良方》卷二十四,名見《醫統》卷五十三
 
 
 
 
 
丁香散10
【處方】 草豆蔻、白芷、細辛、草烏、丁香、蝎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寒牙痛。
【用法用量】 先用溫水漱凈,以藥擦之。
【摘錄】 《醫統》卷六十四
丁香散9
【處方】 苦丁香7個,枯礬5分,輕粉5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鼻息肉。
【用法用量】 將息肉針破,用此藥末點搽。
【摘錄】 《外科啟玄》卷十二
 
 
 
 
 
 
丁香散5
【處方】 丁香半兩,人參3分(去蘆頭),赤茯苓3分,白術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木瓜3分,草豆蔻3分(去皮),干姜半兩(炮裂,銼),訶黎勒3分(煨,用皮),茅香花3分。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虛脹,痰逆,少思飲食,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生姜、大棗湯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 忌生冷、油膩、濕面。
【摘錄】 《圣惠》卷五
 
 
 
 
 
 
 
丁香散4
【處方】 丁香1錢,胡椒2錢,益智2錢,桂2錢半,青皮(去白)3錢,陳皮(去白)3錢,甘草(炒)3錢,茯苓2錢,白術2錢,連翹2錢,桑白皮2錢,木香2錢,枳殼(去瓤,麩炒)2錢,木通2錢,車前子(炒)2錢。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腹脹硬滿,水腫遍身,小便澀少。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食前和滓溫服,1日3次。
【摘錄】 《醫方類聚》卷一二九引《施圓端效方》
 
 
 
 
 
 
丁香散3
【處方】 丁香2個,黃連1寸,大棗1個(去核)。
【制法】 上以棗裹2藥,麻纏,火上燒存性,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 小兒疳氣瘦弱,下利白膿,久而不愈。
【用法用量】 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衛生總微》卷十二
 
 
 
 
 
對如下十二種病不醫以免后患無窮
1、病人肝絕,八日死,何以知之?面青,但欲伏眠,目視而不見人,汗出如水不止。
2、病人膽絕,七日死,何以知之?眉為之傾。
3、病人筋絕,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呼罵不休。
4、病人心絕,一日死,何以知之?肩息回視,立死。
5、病人腸絕,六日死。何以知之?發直如干麻不得屈伸,白汗不止。
6、病人脾絕,十二日死,何以知之?口冷,足腫,腹熱臚脹,泄利不覺,出無時度。
7、病人胃絕,五日死,何以知之?脊痛腰中重,不可反復。
8、病人肉絕,六日死,何以知之?耳干,舌皆腫,溺血,大便赤泄。
9、病人肺絕,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張,但氣出而不還。
10、病人大腸絕,不治,何以知之?泄利無度,利絕則死。
11、 病人腎絕,四日死,何以知之?齒為暴枯,面為正黑,目中黃色,腰中欲折,白汗出如注流水。
12、病人骨絕,齒黃落,十日死。 諸浮脈無根者,皆死。
 
 
 
 
 
 
 
神經性皮炎
治療神經性皮炎中藥處方:柴胡60克,黨參20克,茯苓20克,龍骨20克,牡蠣20克,肉桂20克,磁石20克,黃芩20克,制半夏20克,大黃20克,生姜20克(切),大棗6枚(撕)。
煎熬方法:水1500m|浸泡30分鐘,大火燒開后,小火再煮至600ml,一天內分三次熱服。每次200m|。
禁忌:生冷,油膩,辛辣,水果,飲料,牛奶,綠豆,豆腐,豬肉。
半兩姜六枚棗三碗水熬成一碗半分三次服,熬藥的棗不能吃。
藥要吃有點燙嘴的,要想好得快,熬好了吃一次,隔一小時吃一次,隔一小時再吃一次,兩個小時把這一劑藥吃完,微微發個汗…
1兩姜12枚棗5碗水熬成2碗半水,去渣再熬成1碗半水分三次熱服…
 
 
 
 
 
 
 
腎虛咽干,肺虛喉痛!咽喉難受,不能只看咽喉
咽喉,對人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與飲食和呼吸都有密切的關系。古人常常稱之為“咽喉要道”,因此,若是咽喉出了問題,它不僅僅只是體現在咽喉上,很可能是全身陰陽失衡的表現。
有些人,時常感覺咽喉部位干痛、燥癢,同時又伴有干咳、痰中帶有血絲。
而還有的人,除了有以上癥候外,還伴有煩熱、盜汗等癥候,在下午尤為明顯,同時還會臉色發紅、潮紅等,其實這就是典型的肺腎陰虛。
在中醫理論中有一個概念叫“金水相生”,就是說肺疏布津液正常時,腎陰才會得到補充。只有腎陰充足了,才能上濡肺金,才能使肺陰不至于干涸。因此,兩者之間,任何一個有偏頗,都會引起肺腎陰津的不足,從而引發身體的陰虛狀態。
肺腎陰虛之后,我們的腎經就會挾于咽喉,所以腎陰不足的時候,虛火就會循經上炎,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咽喉部位的干癢和燥痛,喉為肺的門戶,因此若是有了肺陰虛,這就會加重咽喉部位的燥痛;肺失肅降,就會不停地干咳。
肝陰不足以后,虛火就會煉液成痰,表現出來的就是咳痰量少且黏稠。
又因為腎陰虛后,精虧就不能濡養我們的耳竅,所以就會耳鳴。
陰虛還會生內熱,所以就會盜汗、潮紅、五心煩熱等表現。
所以說,一個小小的咽喉不適,竟能引出身體背后的諸多不適。
要如何調理?
調理思路:滋補肺腎之陰。
組方:熟地、生地、當歸、白芍、生甘草、桔梗、玄參、貝母、麥冬、百合。
思路清晰明了,用百合潤肺止咳,滋養肺陰,同時清降虛火;
用生地黃配上熟地黃,來滋補腎陰,涼血清熱;
麥冬能入肺,滋陰,潤肺止咳;
玄參能入腎,滋陰涼血清熱;
用貝母來清潤肺金,化痰止咳;
用桔梗來宣利肺氣,祛痰;
最后,再用生甘草來調和。
這個方法主要適用于肺腎陰虛、虛火上炎的人。
主要表現:長期咽喉燥痛,舌紅少苔、經常咳嗽、痰少或有血絲、伴發盜汗、潮熱、耳鳴等癥狀。
總的來說,腎虛咽干,肺虛喉痛。我們若是長期咽喉干癢、燥痛,很可能是肺腎陰虛。
 
 
 
 
 
 
 
『失眠集』【失眠驗方治療】陳松筠經驗方
【病名】失眠
【驗方治療】陳松筠經驗方—健脾化濕
蒼術10克,神曲10克,麥芽10克,苡米10克,澤瀉10克,扁豆10克,益智10克,法夏10克,厚樸10克,升麻6克,菖蒲6克,甘草3克
 
 
 
 
 
 
丁香皮煮散
【處方】 丁香皮半兩,京三棱(炮,銼)半兩,檳榔(生,銼)半兩,白術半兩,姜黃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寒氣結強,日久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姜1棗大(切),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夜1。
【摘錄】 《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丁香皮煮散
【處方】 丁香皮半兩,京三棱(炮,銼)半兩,檳榔(生,銼)半兩,白術半兩,姜黃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寒氣結強,日久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姜1棗大(切),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夜1。
【摘錄】 《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丁香梨
【處方】 大雪梨1個,丁香15粒
【功能主治】 噎膈,反胃。
【用法用量】 將丁香入梨內,濕紙包裹4-5重,煨熟食之。
【摘錄】 《仙拈集》卷一

丁香爛飯丸4

【處方】 公丁香1兩,茯苓皮3兩,炙甘草1兩,甘松3兩,砂仁3兩,益智仁3兩,母丁香1兩,山棱1兩,莪術1兩,香附1兩,木香1兩。

【制法】 蒸飯為丸。

【功能主治】 飲冷傷中,食滯不化,脘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半。

【摘錄】 《成方便讀》卷三

丁香爛飯丸3

【處方】 丁香1錢,木香1錢,香附3錢,益智3錢,青皮3錢,山棱3錢,蓬茂3錢,甘草2錢。

【功能主治】 脾胃虛弱,飲冷傷中,食滯不化,脘腹疼痛。

【用法用量】 蒸餅糊丸服。

【摘錄】 《飼鶴亭集方》

丁香爛飯丸2

【處方】 丁香2分,木香2分,廣術2分,三棱2分,丁皮2分。

【制法】 上為末,水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痔。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白湯送下。

【摘錄】 《普濟方》卷二九五

急慢性咽喉炎奇效良方

清喉利咽湯

組成:專治急性咽喉炎:玄參、麥冬、金銀花、牛蒡子、蟬蛻、薄荷、生甘草、桔梗。每日一劑,水煎2次分3次服。禁食幸辣。

方解

本方以清咽利喉的名方——玄麥桔甘湯為基礎方,加二花、蟬蛻、薄荷、牛蒡清熱利咽,其中二花又可解毒,蟬蛻善于開音,薄荷清利頭目,牛蒡兼能消腫止痛。諸藥合用共湊,凊熱解毒、消腫止痛,利咽開音之效。治急性咽喉炎,引起的咽喉腫痛、熱毒壅滯咽喉、聲音嘶啞。檢査見咽喉紅腫,充血。專治急性咽喉炎的專病專方。

宋某,,25,咽喉疼痛一星期,在當地社區衛生服務站經西藥治療,現吞咽困難、喑啞、咽干,予本方治療三劑痊愈。

三仙運脾湯治腹脹

徐某,男,30歲。

【初診】

2007317日。

腹脹納呆1月余。

一個月來腹脹、納呆,食后尤甚。晨起惡心,噯氣酸腐,時而腹瀉,內有完谷不化,神疲乏力,腰酸膝軟,頭重如裹。平素嗜酒,每日必飲35兩。舌淡胖,邊有齒痕,苔白而干,脈滑,關部弦。西醫診斷:胃腸功能紊亂,中醫診為腹脹,證屬濕困脾陽、火不生土。素體脾腎不足,濕邪內困,脾失健運,胃失和降,則腹脹納呆,噯氣腹瀉;脾胃濕困,水濕不化則乏力、頭重;腎陽不足則腰酸膝軟。治以運脾通陽、補火生土。擬方三仙運脾湯。

處方:

葛花15g, 枳椇子20g, 土茯苓20g,砂仁15g,三仙各15g,大腹皮20g,連翹20g,川斷20g,合歡花15g,白豆蔻15g,甘草10g。水煎,32劑,早晚2次溫服,連服4劑。

【二診】

2007323日):服藥后諸癥略減,仍腹瀉納呆,食后腹脹,腰膝酸軟未減,頭目眩暈,舌淡胖,苔薄白,脈滑數。癥狀減輕,說明方藥對癥,酒濕已驅,腰膝酸軟未見好轉,此腎陽不足之象。故延續運脾通陽,補火生土之法,

處方:

三仙各15g,茯苓苓20g, 清半夏15g,白術10g,炒萊菔子15g,砂仁15g,防風15g, 淫羊藿20g,巴戟天15g, 大腹皮20g,甘草10g。水煎,32劑,早晚2次溫服,連服8劑。

【三診】

200744日):服藥后癥狀持續減輕,腹脹大減,體力好轉,腰已不酸,仍有噯氣酸腐,腹瀉減輕,舌淡,脈滑。遵循上法,上方去淫羊藿、巴戟天、炒萊菔子、清夏、防風,加杞果20g, 烏藥20g,木蝴蝶20g, 廣陳皮20g,連翹20g。水煎,32劑,早晚兩次溫服,連服8劑。

【四診】

2007416日):服藥后諸癥大減,腹脹納呆癥狀消失,又服上方6劑,隨訪其病痊愈。

【按語】

腹脹為臨床常見病,多由脾虛、濕滯、食積、痰凝,或七情不暢而成。多見胃脘部或腹部痞滿,噯氣吞酸,腹瀉便溏,納差納呆等癥。李東垣《蘭室秘藏·中滿腹脹論》指出:脾濕有余,腹滿食不化以及脾胃久虛之人,胃中寒則生脹滿,或臟寒生滿病。

 本案患者素體腎陽不充,故腰酸膝軟;平素嗜酒,濕毒內蘊,脾陽不振為濕所困,故見腹脹、納呆、食后尤甚,噯氣酸腐、腹瀉,舌淡胖,脈滑之癥。故治以運脾通陽,補火生土之法。

 方中葛花、枳犋子、土茯苓,除濕以解酒毒;連翹、合歡花清心安神以助眠養神;川斷補腎以壯腰膝。二診加入清夏、白術、茯苓、炒萊菔子、防風,燥濕健脾,以助升發脾陽;加入淫羊藿、巴戟天以補命門之火,腎陽充則脾陽旺,脾陽升則運化健,運化健則濕寒除,故諸癥大減,腹脹漸除。三診減溫腎燥濕之力,加烏藥、木蝴蝶、廣皮,調肝脾而暢氣機,諸藥和合,則脾陽得通,脾運得健,命火得溫,故濕滯可化,脹滿可除。

【出處】當代名老中醫典型醫案集(第二輯)-內科分冊(脾胃肝膽疾病)

中醫思維的獨特精華心法

1、不給以出路,就不是中醫。中醫治病,有別于其它(西醫)醫療體系的最大特點是,從不就地殲滅病邪,而是驅邪外出。如果說,用就地殲滅的方法,或者說是殺滅的辦法,這種辦法就太傻了,容易造成正邪兩傷,或者是同歸于盡,所以,往往病癥纖延,久久不愈。

2、在疾病的同一階段,不同的醫生可能會有不同的辨證結論。即使結論一樣,但在治則治法、選方用藥上又有更多的不同。中醫的關鍵在于臨證,臨證的要點是思考,思考的前提是讀書,最終的目的是頓悟。多留心,多思考,多領悟,多總結。中醫的精髓正象圍棋一樣,它不是象西醫那樣用不斷發明新技術,新藥來治病,而是不斷提升認識境界,正象圍棋手的升段。

3、補氣常佐以行氣,補血常佐以活血,養陰注意助陽化氣,溫陽注意陰陽互根,才能補而不滯,滋而不膩,陽生陰長,能生能化。人的精血易耗難生,采用綜合施治,不用純瀉呆補。

4、現代人過度保養,習慣使用滋陰藥加上清熱、瀉火、消炎、吊水、喜歡用六味地黃丸、服用滋陰類藥物,時日已久,雖看不到明顯的良好效果,可是,也看不到多大的危害,但是體內全是陰風慘慘、濁陰彌漫、天寒地凍。過度的運用滋陰降火的藥方,會從根本上大大的降低人體的抵抗力。(實則是削弱人體陽氣)

5、現代男性多在陽虛,女性多在陰陽兩虛。不宜多食用涼水,涼菜,不宜用涼水洗澡,特別是秋冬季節。不宜過度的裸露腹部,腳。治病要時刻注意顧護正氣,起居須始終注意不傷陽氣。

6、最好找一位真正意義上的中醫確定自己身體的偏性。以后用藥就可有的放矢。若同時配合相反偏性的食物,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據我個人體會和觀察,人體偏性不僅與生俱來,而且還伴隨人的一生。因此掌握自身的偏性,對少數先天秉賦不足或后天出現亞健康的人至關重要。

7、通過調控免疫達到既能殺毒滅菌又不損傷自身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體的免疫系統(自組織能力)完全可以對付任何細菌、病毒。我們要做的只是調控免疫不沉寂或不過激。而這正是中醫陰陽理論的精髓所在。

8若要小兒安,三分饑和寒。千萬別信現在的什么營養不良、缺什么維生素、缺鈣這類的忽悠。不規律進食使饑飽失常,胃缺乏排空感和饑餓感,影響胃蛋白酶和消化液的分泌。現代人普遍過食肥甘厚膩。濕困最忌肥膩,如果喜歡用豬骨煲湯,最好用豬扇骨,筒骨比較油膩,更易助濕困脾。

9、中醫查找薄弱環節并開對處方不是件易事。但一旦藥證吻合,往往受益終身。

10、一般醫患對癥狀較為重視,卻常常容易忽視患者的體質特征、生活習慣、性情嗜好等細節。而致病原因往往就隱藏在這些似乎與癥狀不相干的細節中。這就是所謂斷病容易斷因難。找不出因就無從論治,找錯了因會給患者帶來更多痛苦。盡可能建立相對穩定的醫患關系。

11、西醫擅長為先天基因無明顯缺陷的人治病。這些人本身無病,患病是外部原因所致,可看成抽象的人,也就是中醫所謂陰平陽秘五行和諧者。

12、體質就像人的性格一樣,是不容易改變的,陽虛多寒,陰虛多熱。陽虛的人雖然經過體育鍛煉、后天培補,已經不畏寒涼了,但仍然保留著陽氣不足的原始機制,一旦放棄鍛煉,或外感疾病,先天的體質狀態就又會表現出來。所以后天不間斷的培補鍛煉是必不可少的。

13、中醫以辯證為主,辯病為輔。中醫學是辨別"",西醫學是辨別""""是整體的、宏觀的"森林"""是具體的、微觀的"樹木"

14、病人癥狀多,復雜,甚至各個相互矛盾,從病機上容易產生分歧,醫者想為速效,所以不能堅持一方,來回嘗試,往往有時效果剛起,但尚不明顯,因為看不到較好的療效,不能堅持守方,改變方向。有時因為病人反映病情含糊不清,沒有客觀,醫者自己沒有看到突出療效,性子過激,這些都是不能正確的把握的原因。這類病人也很有挑戰性,每每多方求醫,見過很多思路,這個也是醫者面臨的重大課題,如何在復雜的情況下分層系,辨真偽,別輕重,分緩急,如何正確的采用心理暗示、承諾方法等,都是需要整體提高的。如果有病人吃了幾付藥還不見效(先要懷疑自己,考慮自己的診斷是否有問題),那最好讓病人把藥拿來看看,不然會耽誤你的進步,我曾經把病人在藥房抓好的酒軍自己生吃了20g,居然還是巋然不動!

15、濫用抗菌素、激素,過服西藥,濫用手術治療、放化療,機體的自愈機制被破壞,用中藥再治的難度也會加大,這一點在臨床上屢見不鮮。所謂自愈,其實就是一個人體正氣充實而后的排病反應。

16、很多人愿意開日本車:省油。如果說是2.02.4的車,百公里耗油大概是67公升,開得也快,后面冒的是白氣,說明它把有限的汽油高度地、充分地燃燒了,這是環保車輛。反過來我們過去造的車,百公里耗油15公升,后面冒的是黑煙,沒有把能量充分地燃燒,不環保。人也是如此,吃得多未必有勁,吃得少未必不精神,關鍵是在氣化。

17、只要胃腸功能好,飲食中的營養物質什么都不缺,沒必要補。補血絕對不是靠吃當歸和阿膠就能補充得了的,但只要脾胃的功能正常了,吃大米飯、饅頭都能補血。缺鈣補鈣,這是西醫的方法。而中醫的思維則是補腎,因為"腎主水、主骨",骨頭出了問題,自然應該從腎上解決。

18、試管的效應與藥物進入人體后的復雜變化根本就是兩回事。

19、現在的教材是西醫化的,考試也是西醫化的,為了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把中醫的題目出得象數學,什么什么病用什么什么方,一一對應。這種單純學院式的中醫培養是很難培養出良醫的,最多就是那種守著一、二張方子吃一輩子的中醫。這種中醫守株待兔,碰到病情對他的方子了,他就成神醫了,對不上,就成庸醫了。真正的良醫用藥以變應變,出神入化。如1957年,北京流行乙型腦炎,名醫蒲輔周先生治好了167例腦炎,用了98個不同的處方(這從西醫來看,是不可思議的)。

20、病實體虛是指疑難雜癥往往表現為既有邪氣實的一面,又有正氣虛的一面,多呈虛實相兼的局面。由于人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有機體,邪正虛實往往錯雜相兼,初病未必就實,如虛體感冒,治當扶正解表;久病亦未必就虛,往往伴有氣滯、痰飲、水濕、瘀血等。

21、過渡性證又稱臨界性證,是由一證向另一證轉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證候。如胃脘痛,喜熱敷,苔白膩,同時又有口干苦,舌質偏紅,乃屬寒熱并見的過渡性證,既可進一步化熱,也可轉從寒化。加強辨證的預見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2、有次我愛人看了報刊的一則消息,說蜂蜜能益壽養顏,于是便動員母親一起吃蜂蜜,結果吃了一個月,倆人身體都有吃出了毛病。蜂蜜潤燥生酸。脾陽虛的人本來就酸多有寒,故不宜長期服用。所以,不要被現代營養理論以及什么酸堿性體質理論的忽悠。

23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郎中開處方。說的是冬天陽居內,故有內熱,內熱外寒不平衡,蘿卜可以清內熱;夏天陽在外,故有內寒,外熱內寒也不平衡,干姜可以祛內寒。中醫以涼藥清熱,以熱藥祛寒,陰陽平衡,外邪就難以內侵。

丁香爛飯丸1

【處方】 丁香 京三棱 廣茂(炮)木香各3 甘草(炙)甘松(去土)縮砂仁 丁香皮 益智仁各9 香附子15

【制法】 上藥研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主飲食所傷,及卒心胃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白湯送下,或細嚼亦可,不拘時侯。

【摘錄】 《內外傷辨》卷下

丁香顆

【處方】 白丁香不拘多少。

【功能主治】 目中胬肉,瞳神障蔽,面生雀斑、酒刺。

【用法用量】 以乳汁點之。點少許。不可多。

【摘錄】 《仙拈集》卷二

丁香開胃丸2

【處方】 半夏(粗末,姜汁浸,炒黃)1兩,三棱(炮)1兩,甘草(炙)1兩,丁香3分,干木瓜半兩,姜12兩(切,青鹽1兩,炒潤,焙末)。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不調,停積痰飲,嘔吐吞酸,胸膈痞悶。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沸湯化下,不拘時候。兒小分減。

【摘錄】 《幼幼新書》卷三十二引《王氏手集》

陳瑞春活用柴胡類方經驗(劉老師總結)

1.柴胡茵陳湯(加茵陳郁金法)——治肝炎脅痛

2.柴胡解毒湯(加蛇舌草白馬骨法)——治乙肝三陽帶菌

3.柴平湯(合平胃散)——治濕郁發黃

4.柴胡四逆散(合四逆散法)——乙肝肝硬化腹水

5.柴胡溫膽湯(合溫膽湯法)——青春期精神分裂癥

6.柴胡陷胸湯(合小陷胸湯法)——治肝郁胃脘痛

7.柴胡桂枝湯(合桂枝湯法)——治虛人重感風寒

8.柴胡加葛根湯(加防風葛根法)——治傷風痹痛

9.柴胡三子湯(加葶藶子蘇子白芥子法)——治胸腔積液(懸飲)

10.柴胡加龍牡湯(加龍骨牡蠣法)——治心悸煩擾癥

11.柴胡菖郁湯(加菖蒲郁金法)——治憂郁癥(反應性精神病)

12.柴胡甘麥大棗湯(合甘麥大棗湯)——更年期憂郁癥

13.柴胡百合地黃湯(合百合地黃湯法)——治更年期綜合癥

14.柴胡四物湯(加四物湯法)——治經期感冒發燒

15.小柴胡合生化湯(合生化湯)——產后發熱

16.柴胡消瘰湯(加貝母僵蠶夏枯草貓爪草橘核法)——治淋巴腫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國醫大師干祖望治療慢性咽炎(三):培土生金,益脾潤肺法等
胃燒灼感。降泄郁火。用 黃連,枳實。咽部異物感、發癢、灼熱,口干微痛,單純性咽部炎癥 【處方】女貞子12克、墨旱連12克、大青葉15克、玄參12克、延胡索6克、木蝴蝶3克。咽喉灼熱感,異物感一年。柴胡20 桂枝
養血柔肝 名醫治療慢性丙型肝炎方
男科協定處方手冊
補中益氣湯的運用臨床經驗
干祖望教授治療慢性咽炎九法|病證與經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安市| 彰化市| 自治县| 永仁县| 湖口县| 都江堰市| 高雄县| 资讯 | 武胜县| 祁连县| 栾城县| 肇源县| 蓬莱市| 南宁市| 京山县| 石渠县| 营山县| 都江堰市| 奉节县| 临高县| 临武县| 南溪县| 山东省| 西贡区| 镇巴县| 涪陵区| 平湖市| 武邑县| 临泽县| 稷山县| 澳门| 衢州市| 丰台区| 类乌齐县| 澄迈县| 建平县| 武山县| 大田县| 页游| 思南县| 霍林郭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