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戰爭都會有許多人戰死,多出許多遠離家鄉的游魂。在解放戰爭中,有一次著名的淮海戰役,那次戰役也一樣有許多軍人戰死,有的是解放軍,有的是國民黨,但不管是哪一方都是戰死的軍人。
在我的老家里,有一個徐氏老婆婆,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勤勞勇敢,小兒子乖巧可愛。就在抗日戰爭勝利的前一年,村里抓壯丁時,不巧被大兒子撞上,于是大兒子從此就再無音訊。大兒子失蹤后,小兒子更加乖巧,幫母親艱難度日,終于熬過了三年抗日戰爭,迎來了全中國的解放。徐老婆婆整日站在門前盼望大兒子回來,可是一年后,她家里來了兩個軍人,送來了一封慰問信和一個烈士光榮牌匾掛在了大門口的墻上。告訴徐老婆婆,她兒子被抓走后沒多久,所在國民黨隊伍失散,轉投了解放軍,在淮海戰役里犧牲了,還告訴了徐老婆婆當時具體犧牲的地方。
軍人走后,徐老婆婆對小兒子說,要他去需找哥哥的墓地,并把哥哥遷移回來,不要他一個人孤零零的在外面。小兒子就遵從母親的話,找到了當時哥哥犧牲的地點,可是看到的卻是一座集體墳墓,根本無法把哥哥的遺體帶回去,又覺得無法向母親交代。于是,他就在當地農家要了一個帶蓋子的瓦罐,對著那集體墳墓上了三炷香,燒了紙錢后說:“哥,我是你兄弟xxx,你的家在xxx地,我今天是奉了母親的命來接你回家的,如果你還記得我,如果你在天有靈,我在這里挫起三把黃土就當做是你的遺體,放到瓦罐里,你的靈魂就依附著這三把土跟著我回家吧。”說完,就捧起三把土放到罐子里,然后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家里,把一切告訴了母親,徐老婆婆是個明事理的好母親,只是說:“不管這土里有沒有你哥哥,我們都把這瓦罐安放在我們家下院放雜物的窯洞里吧。” 就這樣一放就是幾年。后來村子里來了一家外鄉趕車的人,故事 需要在這里的住一段時間,一時找不到地方,就住到了那個窯洞。一開始也沒發生什么事。可是,后來有一天趕車人兩口子在后半夜才回家,回家后,看到兩個兒子擠在一起瑟瑟發抖。到了白天問兒子,兒子說半夜睡醒了看到一個軍人在窯洞里來回走,不走了就坐在那里擦槍,害怕。后來又發生了幾次,更有一次,那母親和兒子一起在家,也看到了,那家趕車人于是就匆匆的搬離,走時徐老婆婆問怎么就要提前走了,趕車人支支吾吾也不敢實說。這事發生后,接著又發生了一次,也是外鄉人借助,看到了軍人走動擦槍的情景。慢慢的徐老婆婆也知道了這事,于是她就帶著小兒子和當時的孫子去窯洞里,把瓦罐請出來,對著瓦罐說:“兒子啊,媽不知道你真的跟著回來了,是媽對不起你,沒讓你及時入土去陪你父親,現在我和你弟弟侄子一起送你去陪你父親,你要好好照顧你父親啊。”
當把瓦罐入墳的那天晚上,徐老婆婆夢到兒子給她說,他其實只是想著當時一起犧牲的伙伴,總是不安寧,看到有外人住到窯洞里就像是外人進到自己家一樣,心里有些不舒服,他說他去該去的地方了,請母親放心。
本帖轉自網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