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逍客文新論 2022-01-06 13:56
《清史稿》曾言:“隆準頎身,圣祖見而鍾愛。”清朝年間,康熙身為帝王,具諸多皇子皇孫。然多位后代中,他卻獨獨看重弘歷。相傳,兩人首次見面,康熙便為弘歷帝王之象震撼,憑此次會面,弘歷亦獲繼承大統之機會。
清朝年間,康熙皇帝在十幾歲時,便成功執掌大權,并為清朝開疆拓土,幫助人民過上更加安穩順遂的生活。康熙皇帝在位期間,清朝走上盛世巔峰,時至今日,其諸多輝煌壯舉仍得后人稱贊。
其實,在康熙皇帝的一生中,除政治方面的種種成就外,其個人生活亦成為后世關注的焦點。相傳,在康熙皇帝第一次見到孫子乾隆時,便驚得放下酒杯。那么,為何康熙皇帝初見乾隆時會有著如此反應?他究竟在乾隆的身上發現了什么呢?

作為一位皇帝,康熙皇帝膝下的子嗣數量自然相對較多,而因清朝時期并無立嫡立長的傳統,所以,在康熙皇帝晚年時,便出現九子奪嫡的情況。
在這段時間內,各位皇子均對皇位,有著覬覦之心,為了能夠得到繼承大統的機會,皇子之間更是爭斗不休。
其實,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后來的雍正皇帝,也就是當初的四皇子胤禛,并無太大的勝算,可為能夠達成自己心中的目標,胤禛也想出許多另辟蹊徑的奪位辦法。

史籍記載,在胤禛奪位的過程中,其兒子弘歷亦對他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在胤禛的諸多兒子中,四子弘歷接受開蒙的時間相對較晚,但令胤禛未能料到的是,正是這個兒子,間接幫助他獲得繼承大統的機會。
一年,在牡丹花盛開之際,胤禛來到宮中請父親到府中賞花,在胤禛的盛情邀請下,康熙便來到親王府中觀賞牡丹。

而就在賞玩牡丹的過程中,康熙皇帝也終于見到了自己的孫子弘歷。在康熙皇帝見到弘歷的第一眼時,便驚得放下了酒杯。
在康熙皇帝看來,弘歷氣宇軒昂,胸有溝壑,完全不是普通人所能擁有的氣質。正因如此,康熙皇帝便認定,弘歷將來必能大有作為。
自此之后,康熙便將弘歷召入宮中親自培養,在康熙皇帝的言傳身教下,弘歷的能力更是不斷提升。
對于康熙而言,見到孫子如此出色,他自然欣喜不已,畢竟每一位老人都希望能夠自己的后代能夠有著過人的成就。而在康熙皇帝的多位皇孫中,如同弘歷一般得到如此重視之人更是少之又少,可以看出,弘歷在康熙的心中,亦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基于對弘歷的看重,康熙皇帝便決定將皇位傳于四子胤禛。在這種情況下,胤禛順利從九子奪嫡中勝出,并成功登上皇位。

盡管在很多人看來,雍正皇帝并非一位明君,畢竟在登上皇位后,他對兄弟們可謂殘忍無毒。
但實際上,通過分析雍正的諸多政治舉措也會發現,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優秀君王。
自上位以來,雍正皇帝便幾乎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政治事業中,從古至今,如同雍正一般的勤政皇帝并不少見,而憑借著雍正皇帝的不懈努力,大清王朝的發展水平,更是不斷提升。
在雍正皇帝臨終前,便按照康熙皇帝的意思,將皇位傳于四子弘歷手中,當乾隆皇帝上位后,更是不負眾望,帶領國家實現更好發展。
盡管在乾隆皇帝在位后期,亦曾作出過一些錯誤的政治決定,但瑕不掩瑜,即使乾隆皇帝的某些行為并不正確,但他對清朝政治發展做出的種種突出貢獻仍具有重要意義。

結語
從乾隆與康熙皇帝之間的這段故事中便能看出,在封建社會背景下,皇位的傳承經常帶有一定的偶然性。
盡管在許多朝代中,皇帝都會以立嫡立長的方式傳承皇位,可受到特殊因素的影響,所謂的立嫡立長規矩,也會遭到打破,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皇子便獲得了爭奪皇位的機會。
現代社會中,我國已經擺脫封建王朝制度,實現新時代的發展,但通過了解古代歷史故事,人們亦能從中汲取相應的經驗教訓,并以更好的方式建設未來社會,促使人民獲得更好的生活。
從乾隆皇帝的上位歷史便能看出,無論在何種時代背景下,真正優秀之人都不會遭到埋沒。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國人民亦能做到努力提升自身才能,為國家提供更大的幫助。
參考資料:《清史稿》
本帖內容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