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前幾天剛又重溫了一遍《平凡的世界》,又一次無可自拔地陷入到這部劃時代對人生有著指導意義的巨著當中去。看完以后,心情依舊久久不能平靜,寫下了《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讀后感一文,并收獲了N條簡友們的熱議和評論。感激簡書,感激每一名陌生而又熟悉的簡友的熱情。
- 02 -
不過,今天這篇文,想談的不是這本書,而是借這本書談論一個寫作的話題。這個話題就是—— 不打無準備之仗。小到一部暢銷的網文小說,大到諾貝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這樣具有時代意義的鴻篇巨著。無論是網文作家還是文學大家,無論是創作的小說是10萬字還是100萬字,都不是憑一時興起,提起筆來就能一蹴而就的。哪怕是那些很有文學功底的寫作大家也是如此。
- 03 -
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下,路遙在提筆寫這部《平凡的世界》之前都做了哪些準備吧!
1)那時的路遙已經因《人生》出名,成為很有名氣的大家。有著名目繁多的社會活動,經常會受邀參加文學活動與會議,更會有不少熱心的讀者對他“圍追堵截”。路遙的做法是尋找了一處安靜不為人知的地方,遠離了所有的喧囂,開始了自己新一部著作的構思和準備工作。
2)作為一個作家,他深知要閱讀是寫作的前提。他先列了一個閱讀書目,里面包含近百本長篇小說。其中的《紅樓夢》是他第三次閱讀,《創業史》是第七次閱讀。還進一步擴大閱讀范圍,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和宗教,甚至包括養魚、養蜂、施肥、氣象、歷法、UFO等知識型的小冊子。
- 04 -
3)因為作品的背景是設定在1975-1985年這個中國有著天翻地覆變化的時代。而報紙是了解一個時代最好的途徑。所以,他找來了這十年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消息》的合訂本,另外還有一種省報和地區報。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去翻閱了解。直到“手指頭被紙張磨得露出了毛細血管,擱在紙上,如同擱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那里肉厚一些)繼續翻閱。”
- 05 -
4)這項工作之后,他又開始“深入生活”,因為作品是講述在陜北的黃土地上的質樸奮斗的人生。所以他提著一個裝滿書籍的大箱子,就回到了他所熱愛的那塊故土。盡力去接觸所有能接觸的人和事,上至省委書記,下至田間的農民,他都很有興趣地攀談了解他們的生活。特別涉及到常識性,技術性的東西他都絲毫不敢懈怠,一枝一葉都要考察清楚。比如,農作物播種出土到結籽收獲的全過程、植物什么時間開花、民風民俗,甚至婚喪嫁娶無一不是他考察記錄的對象。
- 06 -
5)一有機會,他就身體力行。去山上放羊、去延安東關攬工(雖然肯吃苦,但因為太不專業,一共掙了30元,還被扣掉20元)、去銅川煤礦下礦井與礦工一起勞動 (其實小說第三部才涉及到煤礦,也就是說大約兩年后才會寫到煤礦生活,但是路遙知道,一旦開始進入寫作狀態,他就無法終端去體驗收集關于煤礦生活的資料。)
“正是秋風蕭瑟的時候,我帶著兩大箱資料和書籍,帶著最主要的‘干糧’——十幾條香煙和兩罐‘雀巢’咖啡,告別了西安,直接走到我的工作地——陳家山煤礦。”(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
于是,在整整準備了兩三年之后,我們的大作家才開始帶著幸福感和神圣感開始踏上了新的創作歷程。
- 07 -
具體創作中的艱辛我們就不一一敘說,簡友們有興趣可以看一下路遙的《早晨從中午》開始。但是從前面五個步驟長達三年的準備工作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部巨著在產生之前是需要做多少準備工作。其實不只是寫作,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里無論哪個行業的工作,充足的準備工作都是很重要的。昨天瀏覽網頁還無意中看到一名銷售明星總結的文章,題目赫然是 “ 不打無準備之仗,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 大到一部電影,小到一次會議,準備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 08 -
所以,我們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文字愛好者來說,有夢想有目標是很好的,但千萬不能好高騖遠。有了目標之后,一定要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步準備工作,方能為創作打下堅實的地基,使之不至于成為搖搖欲墜的危樓。正如路遙說說,其實我們在拳擊臺上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 09 -
但是有一點要補充的就是,路遙由于在創作中過于投入,超強度的工作負荷終于成了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英年早逝。這一點也是我們每一個有志于創作的朋友們所特別應該注意的,要在緊張的創作中留出鍛煉休息的空間,健康是更長久創作的本錢。
最后,以賈平凹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路遙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