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詩詞章法與構思?析

詩詞章法與構思?析

  田子壬

  當前,我國傳統詩詞正以其整齊劃一、簡潔精煉的篇章,抑揚頓挫、瑯瑯上口的音韻以及形神兼備、聲情并茂的內涵,越來越受到國人的喜愛和贊揚;從小學的語文課本到央視的詩詞大會,無不都增加了和洋溢著傳統詩詞的艷麗色彩與誘人魅力;廣大詩歌愛好者掀起了一個前所未有、波瀾壯闊的學習傳統詩詞的熱潮;一些有此愛好的退休老人也積極加入了學習寫作的行列;各級詩社、微信詩群象雨后春筍般紛紛建立,給廣大詩歌愛好者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園地……所有這些,真是可喜可賀!退休了學習寫寫詩,不僅使人老有所托、老有所學,而且使人老有所思,讓人的大腦能夠開展一些思維活動,據說可以有效防止老年癡呆癥,國人何樂而不為呢?
  國人學習寫詩當屬肯定和鼓勵之列,但是我們在肯定和鼓勵之余,是否還有一個提高的問題?提出這一問題可能有人會認為,我們中老年人學習寫詩不為名不為利,純粹是一種興趣和寄托,還要什么提高?筆者認為這只是個人想法而已,或者說是個別人的想法而已,但我們絕不能以此為理由來全盤否定詩詞寫作的提高。實際上不論是青少年學習寫詩還是中老年人學習寫詩,大部分人都是想要提高的,都有個提高的問題。舍此國人的詩詞寫作水平就不能有所進步,傳統詩詞就不能很好地傳承和發揚,我國的詩歌就只能固步自封,不能再向前發展了。
  說到提高,我們就不能只滿足于四行八句、平平仄仄了,也不能只強調形象、情感、押韻、節拍等詩歌要素了,所以這里我們還要來談談詩詞的章法與構思問題。
  為什么要把章法和構思扯在一起?所謂章法,就是文章布局謀篇的法則,也是文章的組織結構方法。所謂構思,即是指作者在創作時所進行的一種思維活動,包括如何確定主題、選材表現、謀篇布局等。兩者有區別又有關聯。因有區別,故把它們分開敘述;因有關聯,故又把它們扯在一起談。先說章法。也許有人要說,寫文章要章法,寫詩就那么幾行文字,還要什么章法?其實不然。俗話說,“麻雀雖少,五官俱全”。寫詩和寫文章一樣,也需要有章法,否則就不能成其為詩。別看一首短短的絕句和律詩,其實我們的祖先早就給它們歸納出了章法,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起、承、轉、合”的方法,這是寫詩的基本章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律絕詩的“起、承、轉、合”基本章法:
  1、起,是詩篇的開頭,指的是首句或首聯。它一般要求落筆扣題,開門見山;或就題起,或以事起,或以景起,或以比起;或以興起,等等。
  2、承,是承接上文,一般是指第二句或頷聯。它承上啟下,要求緊扣首聯,連貫自然,是“起”的內容沿伸和發展。
  3、轉,是詩意轉折,一般指第三句或頸聯。它要求有轉折感,有變化,照顧前后;其基礎是跟“承”有情緒邏輯或事實邏輯方面的關系,把詩境、詩意向前推進一步。
  4、合,是全詩的結尾,或者叫“結”,是指末句或尾聯。它要體現結尾性,要求意味深長,精煉含蓄,統收全篇;作為章法構成的結束,要與上文相呼應,才能使全詩在章法上融為一體。
  起、承、轉、合之法,為自古以來眾多詩人實踐的總結。起、承、轉、合,反映了近體詩章法結構的一般規律。從前有的詩評家,特別注重和強調起、承、轉、合。其實這種起、承、轉、合式,只是格律詩的一種結構,也許是一種比較好的結構,但不是唯一的和一成不變的。我們的古人開始在寫詩時并沒有什么固定的章法,只是后來寫多了,后人就在前人優秀作品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這應該很值得我們借鑒。而事實上每首詩的內容都不一樣,還是應當堅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結構既要合理,也需要多樣化。有的詩起、承、轉、合比較明顯,有的就不那么明顯,或只有起、承或起、承、合,而沒有轉。但無論是哪個環節,都可以景、以事、以情、以意、以理、以趣等銜接。
  下面舉幾個例子,請看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此詩以“白日依山盡”的景起,又以“黃河入海流”的景承,而后以“欲窮千里目”的人賞景之意轉,有著“情緒邏輯或事實邏輯方面”的密切聯系,最后以“更上一層樓”的意合,達到精煉含蓄、意味深長、統收全篇、互相呼應、融為一體的效果,成為五言唐詩的壓卷之作。
  我們再來看看李白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此詩以“李白乘舟將欲行”的事起,又以“忽聞岸上踏歌聲”的事承,而后突然轉向“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景喻,看似無關,實最恰切,最后以“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意合,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使詩中表述的友情達到了感人至深的境界!
  以上是起、承、轉、合較明顯完整的例子,再舉不明顯或不完整的例子,還是以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為例: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銀河落九天。
  ——此詩以“日照香爐生紫煙”的景起,以“遙看瀑布掛前川”的事承,但幾乎并沒有明顯的轉,而是繼續以“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張描寫承接瀑布,最后以“凝是銀河落九天”的夸張比喻作合。
  再以杜甫的《絕句》為例: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此詩似乎就只有起和承了,你也可以說是起、承、轉、合,也可以說是只有起、承、合,或只有起,反正四句詩都如首句起,雙雙成對,都是景物描寫,各如一幅畫,也可組成一幅形象豐富、色彩艷麗的山水圖。
  此外,律詩的承、轉、合位置也會因內容的變化而變化。這里也舉兩個例子,請看杜甫的《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 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此詩的首聯以登樓的事起,頷聯以登樓所見的景承,描寫洞庭湖的氣勢磅礴,真可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頸聯以自身事突然作轉,明顯地有轉折感,有變化,最后又以國事及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合,把全詩立意推向高尚家國情懷的頂峰,成為千古絕唱而被歷代詩評家譽為五律第一!這是按固定位置起、承、轉、合的例子。
  再看毛澤東的《七律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此詩首聯首句以興起,次句以事承,頷聯、頸聯繼續就“百萬雄師過大江”之事承,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到尾聯首句才以“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典故作轉,尾聯末句以“人間正道是滄桑”的高瞻遠矚作結。這是不按固定位置起、承、轉、合的例子。
  至于起、承、轉、合的各種方式,這里我就不再多述,有意探究者可去查閱相關資料。常言道,水無常態,兵無常勢。詩貴自然,也重體式結構上的多種變化。一首好詩,在章法上的最高要求是渾然一體,結構嚴謹。這就要求我們在詩歌創作的實踐中,緊密結合實際,靈活把握和運用。
  起、承、轉、合之法,雖是絕句律詩的一般寫作章法,對于填詞也是適用的。詞的基本章法是開頭、過片與結尾,它是從詩的基本章法發展變化而來的。其中的開頭,就相當于起,上片緊接開頭相當于承,過片相當于轉,結尾相當于合。由于詞的構成相對于詩較復雜,有單片、雙片(雙調)甚至更多,其長短句也較多、較靈活,具體在哪個位置選擇承、轉、合,還得靠作者因詞而定,自己把握;其章法也因人因詞而異。這無非告誡我們,要寫作一首詩或詞,首先應考慮怎么寫,即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前部分怎么寫,后部分怎么寫,都要事先考慮好,并在寫作時加以注意,切不可胸無成竹,想到哪寫到哪。這就涉及到構思問題。
  說到構思,它既是一種思維活動,而且是文學創作中的一種思維活動,那就主要應是形象思維活動了。它不僅貫穿于詩詞的整體結構,還貫穿于每一個語言文字細節,貫穿于整個創作過程。舉個例子,我們寫作慶祝國慶七十周年的詩詞,總喜歡用七秩、七十年、七十華年、七十春秋等字樣作“起”;如果個別詩屬于藝術概括描寫的需要,也未曾不可;但若全部都純屬敘述性語言,大家仿佛舍此就無法起句,于是人人都來這樣作“起”,還頻頻出現在我們的詩報刊上,國人不以為不妥,反以為好,那就是一種通病了。試想一想,既然詩詞標題已寫明是慶祝國慶七十周年,我們又何必在文字有限的空間里再寫上七十周年字樣呢?這詩歌的精煉體現在哪里?而且這七十周年字樣,純屬概念化、數字化抽象敘述語言文字,這詩歌的形象又在哪里?假如我們把這些文字換成紅旗、鮮花、人海、歌潮……這詩歌的形象不是立馬躍然紙上了嗎?
  我們再來看看古人寫節日詩是如何作“起”的: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宋·王安石《元日》)
  ——首句以節日喜慶聲起,寫爆竹、寫春風,一下子就把元日春節的熱鬧氣氛烘托了出來。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宋·辛棄疾《青玉案 元夕》)
  ——首句以寫景起,詩人通過自己非凡的想象力,滿懷豪情地把整個元宵燈火輝煌的場面描寫得維妙維肖!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杜牧《清明》)
  ——首句也是以寫景起,作者抓住清明時節特有的氣候變化,把祭祖的環境氣氛煊染了出來。
  ……
  再舉個例子,最近,偶然看到這樣一首獲獎詩詞作品如下:
  玉樓春·一位老農的話
  打從土地承包后,好象勁頭難使夠。只因吃了定心丸,田長黃金人長肉。
  家家別墅排成溜,豐產不愁憑網售。小康已是老皇皇,還得加油擼起袖。

  乍一看,這怎么是一首詞呢?完全是一首順口溜或快板。說它不是詩詞而是順口溜或快板,是因為它沒有詩詞的基本要素,如意境,如形象等,它們究竟在哪里,讀者始終看不到。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認為:作者是沒有用形象思維而是用抽象思維的敘述性語言來寫作的,因此寫起來就象寫報告、總結和心得體會一樣,幸虧押了韻(平仄姑且不論),于是就成了順口溜或快板。這也難怪,怪的是作為評委的專家和教授,竟把如此低劣的不合格品入選評獎,還評為一等獎,那就真是天大的笑話,讓人看了大跌眼鏡!假如詩仙詩圣在世,不知該作如何感想?難道我們就是這樣來傳承先人的優秀文化遺產的嗎?難道我們國人的詩詞水平經評出來就這樣低嗎?不!完全不是的!真正的詩人和詩應該在民間!在網絡!只是現在我們有的地方評風不正,有的所謂專家、教授、評委,詩詞水平也有個提高的問題。
  從上面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什么是形象思維,寫詩應該用形象思維。它要求我們在進行詩詞創作時,盡量要用形象化、描寫性的語言文字,而少用或避免用概念化、數字化的抽象敘述語言文字。明白了這一道理,我們就能明白當前我們創作的基本毛病在哪里了,我們在寫作時就能自覺選擇哪一種語言文字表達方式了。
  現在來說主題的確定。在詩詞創作中,所謂“主題”,即詩人在記事表意、言情述志、發表主張或反映社會生活現象時,通過全部作品內容所表達出來的基本觀點或中心思想,也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立意。它是詩詞作品的統帥和靈魂。詩詞創作的章法和構思始終都要緊緊圍繞著它。構思首先要明確主題,所謂意在筆先,就是這個意思。但我們在確定主題時還需注意一首詩詞只能立一個“意”,否則,意多詩必亂。在創作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對“意”進行深挖提煉、創新升華,等等。
  再說選材。選材就是如何選擇相關題材和材料來表現主題。人們在談到文藝創作時常強調要“大處著眼,小處著墨”,詩詞創作也應如此。我們首先應該選擇比較重大的題材來寫,因為它較有價值和意義;其次應該選擇這一題材方面的詳細材料來寫,因為它具體有代表性和說服力。要描寫的材料可能很多,我們也不能面面俱到,那就只能選擇最具代表性、最有說服力反映主題的某方面材料來寫,包括細節描寫。但不論是哪種題材和材料的選擇,都要密切圍繞主題來寫。
  最后再來說說詩詞表現形式的選擇。一般來說,作者在創作構思一首詩或詞時,應該根據所要表現的內容多寡決定選用何種表現形式:內容較簡單的,可選用絕句、律詩或詞的小調;內容較復雜的,可選用排律、古風或詞的中長調;內容較悲愴壓抑的,可選用仄韻或入聲韻;內容較欣喜褒揚的,可選用平聲韻;等等。但我們切不可將絕句的內容硬湊成律詩,將小調的內容硬湊成中長調。如若這樣,那就只能勉為其難了。而對于中長調的詞,一般都分有上下片,應避免兩片內容重復;若重復,也如律詩的合掌。為避免重復,作者構思時不妨可用“起、承、轉、合”法。如在上片重點寫起、承,下片重點寫轉、合,這樣就可使得通篇詞脈絡清楚,層次分明。但不管怎么寫,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應為了突出主題,提高立意,充分表現自己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至于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的選擇和運用,也還得因人因詩而異,本文這里也不再多述。
  目前,我們有些詩詞愛好者尤其是初學寫詩者很不注意基本章法和構思,或者說還不懂、不熟悉基本章法和構思,他們很有寫詩的積極性,但一作起絕句律詩或詞來,只能按平仄對仗等要求穿鑿附會,鋪陳華麗詞藻,就認為作成一首詩詞了,殊不知自己所寫之詩詞缺乏構思,雜亂無章,字不妥,詞不當,句不通,文不順,不是拮屈聱牙,就是合掌啰嗦;或包羅萬象,如開雜貨店;或言之無物,象個癟三;或形神俱缺,味同嚼蠟;等等。我們應該努力克服這些毛病。當然,這需要我們全面提高文學水平才能做到,而我這里所探討的只是冰山一角。
  可以這樣說,當我們掌握了寫詩的平仄音韻和基本要素要求之后,若再進一步掌握詩詞的基本章法和構思技巧,我們就一定可以使自己的詩詞寫作水平更上一層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詩歌知識
寫格律詩的基本要求和口訣
律詩基本知識
(5)第二章:近體詩的章法
青山嫵媚 詩詞的章法(話詩詞之三)
向蘇東坡學詩填詞課作業點評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峰| 乌兰县| 名山县| 察雅县| 曲阳县| 平阳县| 肇庆市| 马关县| 大足县| 石渠县| 大渡口区| 万州区| 衡水市| 大港区| 宽甸| 修文县| 肥东县| 南京市| 青阳县| 扎赉特旗| 班戈县| 灵山县| 嘉定区| 视频| 丽江市| 巫山县| 交口县| 临沧市| 饶河县| 鄯善县| 安溪县| 嘉义市| 茶陵县| 鞍山市| 兴义市| 宣城市| 清镇市| 大化| 无锡市| 炉霍县| 化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