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是有用的,但對人生來說卻不是全部。為什么影視比教室人多?為什么歌星比教師的粉絲多?足見我們的情緒、情感被壓抑的太多、太多。
是的,我們今天的偏執教育都在訓練和開發我們的理性思維,都在訓練我們的邏輯分析能力。數學是理性的,物理化學是理性的,政治哲學是理性的,就連語文也打上了理性的烙印,如你的語文考卷里充斥著標準化,這個標準化答案就是理性的。
正由于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受著理性的偏執教育,我們便逐漸忘記了還有感性的存在,還有更高層面的直覺和靈性存在。我們在理性主義的推銷市場里,自然而然也被塑造成了一個分析者,并最終使分析成為了我們解決一切問題的有力工具。
我們于是對學習采取理性分析,對工作采取理性分析,對生活采取理性分析,甚至對愛情也采取理性分析,我們對分析有癮,我們對推理有癮。
而真實的知識卻有三個層面,一是觀點性的知識,二是科技性的知識,三是靈性的知識。而理性知識只是第二個層面上的知識,當然我們并不是否定這一層面的知識毫無用處,而是在此要強調,這種知識只是為現代化大生產而服務的知識,只是為物質生產而提供方便的知識,只是關于物的知識,無論它的用途多么提升,都只是關于物的,而不是針對人的精神層面成長的,而只有警覺層面的知識,才能算是純粹的知識,才能有利于心靈的快速成長。
一個理性走進了日常生活的民族,自然是一個危險的民族,因為他們過度重視物的開發,重視金錢的獲取,當他們無法從內部獲得財富時,他們就會向外掠奪,在危機時刻,不惜發動戰爭,從而造成世界恐慌。因此,我們要學習理性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我們清楚,這個方法只能解決某些小范圍內的簡單因果問題,而不能解決許多生活中的非邏輯的、動態的、混沌的、跨系統的復雜問題,更不能解決心靈成長方面的問題。
理性過度分析也有它的危害:
一是使我們喪失對生活的激情和真情。
據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我們日常行為心理的所占的比例是這樣劃分的:理性心理只占百分之五左右,而感性情緒化卻占百分之八十左右,還有百分之十五是處于空白無意識狀態。這是對一個正常人的客觀理解,當然并不一定正確,但仍可以大致看出,人并不是理性占主導的人,人應當是情緒化的人。
二是使我們人生認識境界大受局限。
理性分析只適應于小范圍,小系統里的問題解決,只適應于物質層面的局部問題。它不是最后的方法,它不是人生的萬能鑰匙。如你的理性能算出你被老婆打了一巴掌后將哭多少聲嗎?你能算出每哭一下你用的力度和音調的高低嗎?同樣,你想開懷大笑,理性能算出你將笑幾下嗎?更何況,理性的分析還需要占用時間較長,我們的直覺思維有時一看到天上就要下雨了便很快明白,而理性思維還要去廣泛撥集數據,分析推斷,沒有半個小時是無法對天氣做出判斷的。
那么,我們究竟怎樣才能從分析中解脫出來呢?
處方:人情味。
為什么全球都在倡導人性化管理,都在倡導“心經濟”?因為人才是企業的根本,人永遠是這個社會的主語,這是不爭的事實。理性只是工具,它并不是人的終極追求,人要活出真面目,就得有點“人味”,否則,就失去了做人的意義。如今,正在全球興起的“娛樂經濟”正是為了滿足人內心世界對“人情味”需求的主導經濟形式。
也就是說,人更是情感動物。人活著更應該是生動的,是活生生的,是對生活充滿激情的,而不是我們在辦公室看到的死板的面孔,死板的氣氛,也不是我們在大會上看到的嚴肅氣氛等等,那都不是真的,那只是一種被理性扭曲了的假相,一種被物化文化被奴化文化深深侵染了的負面表達。
要看真相人生,我們只有到娛樂場所,到歌舞晚會上,到狂歡節里才能看到什么是活著的真相。
活著的真相是開放的,而不是緊張嚴肅的,人生不是一件值得嚴肅的事,一切追求都不是一定要的,一切都是流動的,來的很快會去,春天很快會溜走,美麗容易破碎,成功也會很快化為云煙,所以,活著不必太嚴肅,太緊張兮兮。
活著的真相是激動的,全然投入的,而不是三百六十天天天板著臉,沒有一點生機和活力,而不是注定那個職位就呈示板刻的必然模式。
一切模式都是枷鎖,都會把我們鎖在其中,成為死板的奴隸,成為現代化的傀儡。
我們要像在狂歡節上那樣,全然地投入那個唱,那個擊鼓,那個跳,我們不必有任何顧忌,我們應任性而為。正如老子說的“復歸于嬰兒”。
一個人在幼年時十分純真,高興就大笑,愛就表示出親熱,恨就流露出厭惡,自己的天性沒有任何扭曲,壓抑和摧殘,一舉一動沒有半點虛偽做作,從內心到外表皆澄澈透明。
你看今天的“正人君子”,個個都衣冠楚楚,文質彬彬,他們用一層層面具將自己的真實面目遮掩起來,衣服帶著職業權力特征,語言帶著職業病,舉手投足都經過了力度與角度的訓練師培訓,面部表情更是笑得恰到好處,都是千人一樣的固定格式,都是出自同一個培訓師之手。
這就是我們越來越理性的文明,一種文明若進化到了標準化進入了僵化階段,我們的文明就接近尾聲了。
魏晉竹林七賢土之一的阮籍,為了厭惡這些活著的假正人君子,他表現出了一些驚世駭俗的行為。如裸體飲酒的狂放行為,將是放棄一切束縛的個性化行為。
總之,現代化的偏執教育是一臺大型的空調,它將全球面部氣溫均普遍降低十度。從而使我們卻成為了面罩寒霜的冷漠者。只可惜,無情未必真豪杰!
來源:靳會永《有一種自由叫解脫》
感悟:解脫就是超越束縛.無形的束縛總是如影隨形,人生總是從一把枷鎖逃進另一把枷鎖,現實總是一步步緊逼,我們總在作繭自縛中苦苦掙扎。少年被成長煩惱糾纏,中年被酒色財氣羈絆,老年被名利得失捆綁。原始時代被環境束縛;農業時代被體力束縛;工業時代被資源束縛;信息時代被信息束縛;娛樂時代被痛苦和煩惱束縛。我們絕大多數人就這么在各自的束縛中無可奈何,苦度人生!儒家說,當你為他人考慮時,你就從對立中解脫出來了;道家說,當你從天地大道角度考慮時,你就從狹窄中解脫出來了;莊子說,當你作逍遙游時,你就從苦難中解脫出來了;佛陀說,當你從“空”的角度考慮時,你就從欲望中解脫出來了;成功 大師說,你實現了堅忍不拔追求的目標時,你就解脫出來了;心理學家說,你能解脫一切心理的糾纏時,你就解脫出來了;經濟學家說,你走上了財務自由之路時,你就解脫出來了;哲學家說,你只有從走出局部,你就從細枝末節中解脫了!唉,人們總是在越來越小的問題上知道得越來越多,而在越來越大的問題上卻知道得越來越少。文/單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