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萬象紛繁復雜,法律,作為調節社會關系的工具之一,與每個社會成員之間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每個社會成員均有必要去了解法律,特別是在依法治國的今天尤其重要。由于社會的復雜性,法律根據其調整對象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多個部門,其中以解決打官司程序而劃分的部門法是訴訟法,訴訟法中與限制或者剝奪公民的生命和自由的相關程序為刑事訴訟。這里,我們一起來了解刑事訴訟,看看律師能在刑事訴訟中能做點兒什么?
什么是刑事訴訟?
所謂訴訟,就是平時所講的“打官司”,訴訟法就是關于如何打官司方面的法律規定。平日遇到到的訴訟,主要有民事訴訟(即民事糾紛方面的官司)、行政訴訟(即公民與有關國家機關之間的糾紛方面的官司)和刑事訴訟。刑事訴訟是有關處理涉及犯罪方面的官司。大家了解,刑法規定了哪些行為是犯罪行為,哪些行為犯了罪又應當負什么樣的法律責任,判什么刑。關于刑法規定的這些有關犯罪的案件,一旦發生了,要找哪些部門告狀,怎樣告狀,需要什么樣的證據,如何請律師,哪些案件當事人可以自己到司法機關告狀,哪些案件則是由有關的司法機關直接調查辦案,公安機關如何立案偵查,檢察機關對偵查、審判如何進行法律監督,法院又如何對這些有關犯罪的案件進行審理以及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這些司法機關之間在辦理犯罪案件時如何進行分工等等,這涉及到從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到執行刑罰等一系列訴訟程序如何具體操作。
刑事訴訟的任務不僅是懲罰犯罪,同時也是在保護人權,保障無罪的人不受法律追究。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并重。這樣就需要有一部專門的法律來作詳細、明確的規定,才能確保刑法的實施。刑事訴訟法就是這樣一部確保刑法實施的訴訟程序方面的法律。有了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受害當事人告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所聘請的律師和辯護人如何行使訴訟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辦理案件就有了行為規范,整個刑事訴訟過程就有章可循。
律師在刑事訴訟中能做哪些工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規定,律師可以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擔任辯護人;可以接受自訴案件自訴人、公訴案件被害人的委托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律師擔任辯護人的職責,應當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律師擔任代理人的,應當在受委托的權限內,維護委托人的合法權益。律師擔任辯護人的,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 受委托的律師根據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律師自行調查取證的,憑律師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可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 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托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托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托辯護人。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托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 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法律咨詢等;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有關證據。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調取。
專家結語
在刑事訴訟中,面對強大的公權力機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均處于明顯的弱勢,特別是被羈押的當事人,如果在第一時間能獲得律師的幫助,不僅是能為其答疑解惑,提供法律技術上的幫助,而且能使其在恐慌和焦慮中中獲得相應的安撫,從而充分的維護其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