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劍梅
走紅有很多種,原因未見得容易說分明。楊紫瓊參演的《瘋狂亞洲富豪》(一譯《摘金奇緣》)試映時就得到美國媒體熱評,首映周又以超預(yù)期成績拿下北美票房榜冠軍,一時成為流量話題,主創(chuàng)人員自己也連呼意外。8月22日——上映僅7天,電影公司就宣布原班人馬將拍續(xù)集。
首映前一天去買票,最晚一場也只剩前兩排座位,果然是未映先紅。進(jìn)了影院,目測九成是亞裔面孔,或許只因為亞裔觀影最為心急。放映中,笑聲不時響起,但不像某些影評形容得那么熱烈和頻繁。男女主角談不上演技有多高明,但勝在清新自然。楊紫瓊的表演高貴美麗,真正讓人驚艷。
電影究竟有多好?只能說,從藝術(shù)性講得不了奧斯卡獎。當(dāng)然,本就不是奔著沖奧去的。這是一部色彩鮮艷,熱鬧輕巧、情節(jié)單純的愛情片、喜劇片、商業(yè)片。快節(jié)奏,不拖沓,很走心。如果沒有被忽悠出過高期望值,會是很愉快的觀影享受。它在全美院線排片情況和票房成績,不是亞裔獨力所能撐起,足證這部電影有吸引各族裔觀眾的實力。
亞裔電影在好萊塢的重要突破?毫無疑問。這是根據(jù)譚恩美同名小說改編的《喜福會》上映25年——整整四分之一世紀(jì)后,好萊塢第二部全亞裔陣容電影。上映前,不少華人微信群有號召觀影的帖子,理由就是:不能再等25年!盡管近些年,好萊塢大片流行族裔混搭,給少數(shù)族裔演員安排了不少小角色,但要擔(dān)綱主角,特別是亞裔,太難了。這部電影的女主角據(jù)說為了堅持演藝生涯,端了十年盤子,心志實非常人所及。
在筆者看來,這部電影更難得、更重要的突破,也是造就美國亞裔“集體喜悅”的關(guān)鍵因素,并不在于全亞裔陣容的賣點——說到底,這不是什么商業(yè)大片,只是一部低成本小制作電影,而是電影角色設(shè)定打破了美國社會長期以來對亞裔的刻板印象。推特上,很多亞裔影迷的留言是“驕傲”。這種揚(yáng)眉吐氣般的驕傲里,潛藏著不知多少被視為“隱形族裔”、遭受社會偏見傷害的辛酸。
這可能是這部好萊塢電影最珍貴的價值。亞裔不僅可以超級有錢,也可以生活得身心舒展、喜氣洋洋、個性張揚(yáng)。從身體講,亞裔男性同樣可以健碩、俊朗,隨便秀出八塊腹肌;從個性講,亞裔女性同樣可以聰明、獨立,勇敢活出真我。至于黃色皮膚下,究竟是美國心還是亞洲心,東西方文化如何碰撞,自我與責(zé)任如何兼容,其實沒有那么重要,涇渭也不可能分明。憑借善良和智慧,真愛與親情克服了傲慢與偏見,超越了金錢和門第,得到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這一直就是好萊塢征服觀眾的法寶。
這和《喜福會》乃至數(shù)年前走紅的哈金小說《等待》都形成鮮明對比。筆者是譚恩美的粉絲,一直特別喜愛她小說里的幽默感。但她筆下華裔女子,屬于典型的“上一代人”,在20世紀(jì)的兵荒馬亂和社會動蕩中承受太多苦痛磨難,背負(fù)著沉重的心靈包袱。當(dāng)然,這是歷史的折射,但唯其如此,更讓人感觸《瘋狂亞洲富豪》的熱映,讓健康陽光的亞裔形象閃耀銀幕,被各族裔觀眾“看見”,而在當(dāng)下美國政治氛圍里,亞裔,特別是華裔的正面形象“被看見”,實在是件有迫切感的事情。
不過,沒有必要過高估計這部電影的影響力。一時的走紅不意味著能成經(jīng)典,更有可能和大多數(shù)娛樂電影一樣,一陣風(fēng)刮完也就過去了。本身就像前面所說,這是一部過高期望值反會損害觀影感受的電影;其次,孤木不成林。單憑這部電影和它的續(xù)集,難以改變亞裔演員在好萊塢缺少機(jī)會的現(xiàn)狀。
一個有趣現(xiàn)象是,美國人喜歡的異域文化電影,有很多都主打大家庭的熱鬧和親情。比如前些年曾熱映的《我盛大的希臘婚禮》。就此而言,《超級亞洲富豪》題材不算新穎。至于有錢人尋覓真愛,就更是好萊塢的永恒主題。大抵他們很難避免這樣的困擾:愛的是我,還是我的錢?這部電影中,男主角說起初被女主角吸引,是因為她不知道他是誰。她真的不知道他是誰嗎?她只是不知道他超級有錢罷了。
據(jù)說原著小說作者重點嘲諷了亞裔富豪的門第觀念和拜金主義,但在電影里,這種嘲諷似乎很標(biāo)簽化,更像推進(jìn)情節(jié)的俗套橋段。如果說電影中亞洲富豪生活與美國富豪究竟有什么不同,最礙眼的倒是家庭里男主人的缺席。從楊紫瓊雨夜獨自帶兩個孩子和一堆行李到倫敦投宿,到親朋云集、場面盛大的家族婚禮,再到兒子第一次帶女友回家,男主人都蹤影不見,給人一種“喪偶式婚姻”的錯覺。電影給出的解釋是“到上海出差”,但以新加坡到上海的飛行距離,很難自圓其說。這種劇情設(shè)計雖是為了簡化人物,但難以想象會出現(xiàn)在類似的美國電影里面。
電影的片尾曲,是酷玩樂隊成名作《黃色》。導(dǎo)演朱浩偉為此給酷玩樂隊寫了一封非常感人的信。信中說,他的整個人生,與黃顏色有著復(fù)雜的糾葛。從小到大念書時、看電影時,黃色是對膽小怕事的懦夫的蔑稱,在他生活里一直具有負(fù)面涵義。直到有一天,他聽到《黃色》這首歌,把黃色描述成星星的顏色、戀人的顏色、愛情的顏色。平生第一次,他聽到有人用如此美麗、神奇的方式形容黃色,這促使他重新思考身為黃種人的自身形象。
這部電影的熱映旋風(fēng),未必能刮很久,但黃種人對自身形象的重新思考和表達(dá),一定會繼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