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專題作業參考答案
責任教師:鄧旺林
作業一
一、單項選擇題
1.發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學改良芻議》,其作者是(C)。見教材P2
A.魯迅 B.陳獨秀 C.胡適 D.李大釗
2.體力勞動和人生磨難沒有摧垮她,關于地獄之有無,是否會在死后被兩個男人用大鋸鋸開,以及作為再嫁的寡婦是否有資格參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這個人物是(D)。
A.阿Q B.孔乙己 C.閏土 D.祥林嫂
3.1919年初,北京大學傅斯年、羅家倫等學生創立了(B)。見教材P20—21
A.青年雜志社 B.新潮社 C.文學研究會 D.創造社
4.詩界第一位發難者就是被稱為“中國新詩的第一人”的(B)。見教材P30
A.郭沫若 B.胡適 C.劉半農 D.魯迅
5.在眾多小詩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詩人是深受泰戈爾《飛鳥集》影響的(D)。見教材P40
A.汪靜之 B.胡適 C.朱自清 D.冰心
6.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詩集,并開“獨語體”散文之先河的是(C)。見教材P64
A.《吶喊》 B.《朝花夕拾》 C.《野草》 D.《墳》
7.與冰心同為“小詩運動”重要詩人的是(B)。見教材P41
A.汪靜之 B.宗白華 C.徐志摩 D.郭沫若
8.1929年11月,率先提出無產階級戲劇口號的是沈端先、鄭伯奇等人發起成立的(C)。見教材P86
A.上海戲劇協社 B.民眾戲劇社 C.上海藝術劇社 D.南國社
9.1923年,丁西林因獨幕劇《一只馬蜂》而一舉成名,而他早期話劇的代表作則是創作于1925年的(C)。見教材P101
A.《酒后》 B.《親愛的丈夫》 C.《壓迫》 D.《北京的空氣》
10.標志著夏衍的話劇創作成熟的代表作是(D)。 見教材P104
A.《賽金花》 B.《法西斯細菌》 C.《秋瑾傳》 D.《上海屋檐下》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11.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是《孽海花》和(ABC)。見教材P2
A.《官場現形記》 B.《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C.《老殘游記》 D.《新中國未來記》
12.《新潮》的小說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羅家倫、歐陽予倩和(BCD)等。見教材P21
A.郁達夫 B.俞平伯 C.楊振聲 D.葉紹鈞
13.以魯迅為領路人的鄉土文學作家群,主要有王魯彥、許欽文(ABC)等。見教材P25
A.彭家煌 B.許杰 C.蹇先艾 D.茅盾
14.張資平的早期小說,多從日本留學時期接觸的年輕女性的心理寫起,主要有(ABD)等。見教材P20
A.《木馬》 B.《她悵望著祖國的天野》 C.《新生》 D.《梅嶺之春》
15.五四小說創作重要的小說家群,主要有文學研究會小說家群和(ABC)等。見教材P20
A.創造社小說家群 B.《新潮》小說家群 C.鄉土文學作家群 D.《新青年》作家群
16.小詩是五四初期最為風行的詩體,其代名詞主要有(ABD)等。見教材P40
A.冰心體 B.繁星體 C.飛鳥體 D.春水體
17.馮至第一部詩集《昨日之歌》下卷的四首敘事詩是《寺門之外》和(BCD)等。見教材P41
A.《我是一條小河》 B.《帷幔》 C.《吹簫人的故事》 D.《蠶馬》
18.1923年,在北京組織新月社的主要成員有胡適、余上沅、林徽音和(ABC)等。見教材P42
A.梁啟超 B.徐志摩 C.丁西林 D.聞一多
19.詩歌合集《漢園集》的作者是(ACD)。見教材P68
A.何其芳 B.俞平伯 C.卞之琳 D.李廣田
20.中國現代戲劇的三大奠基人通常是指(ABC)。見教材P89
A.田漢 B.歐陽予倩 C.洪深 D.郭沫若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21.十九世紀末戊戌變法的失敗,促進了維新運動的領導者梁啟超的反思,他從政治斗爭的需要出發,倡導“新小說”,于1902年創辦《新小說》雜志。見教材P1
22.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從第二卷起改名為《新青年》。見教材P2
23.1918年5月,魯迅的《狂人日記》發表于《新青年》。此后,他的《藥》、《孔乙己》、《阿Q正傳》、《祝福》等接連發表,引起巨大反響。見教材P2
24.同樣著力于鄉土文學,卻走著詩意化道路的廢名(原名馮文炳)是“淺草社”成員。見教材P27
25.1917年2月,《新青年》第2卷第6號上發表了胡適的八首白話詩,這被視為新詩的起點。見教材P30
26.如果說,胡適的《嘗試集》是中國新詩現代性的開端,那么,郭沫若的《女神》則是自覺實踐并取得決定性成果的標志。見教材P36
27.馮至被魯迅譽為“中國最杰出的抒情詩人”。見教材P41
28.宗白華寫作小詩的直接淵源是冰心的影響。見教材P41
29.1935年后,林語堂在美國、法國創作《吾國與吾民》、《風聲鶴唳》、《京華煙云》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見教材P77
30.1906年,春柳社成立,標志著中國話劇的序幕正式拉開。見教材P82
四、 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31.1921年成為新文學發展史上的重要年頭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見教材P3 指導書P36—37
A.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兩大新文學社團成立,新文學的聲勢大振。《小說月報》由沈雁冰擔任主編,從鴛鴦蝴蝶派的重鎮變成新文學的重要刊物。
B.這一年出版了郁達夫小說集《沉淪》、郭沫若詩集《女神》(以及汪敬熙小說集《雪夜》、俞平伯詩集《冬夜》)等。沈雁冰關于小說創作的評論和理論探討,對小說的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說出兩部作品集及沈雁冰即可)
C.這一年涌現出了郁達夫、葉紹鈞、冰心(以及廬隱、王統照、落華生(許地山)、王魯彥、許杰、鄭振鐸、彭家煌、蹇先艾、凌淑華、馮沅君、蹇先艾、臺靜農、張資平、鄭伯奇)等有影響的小說家。(說出三位作家即可)
32.聞一多在《詩鐫》第七期上發表了詩論《詩的格律》,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請簡要說明聞一多“三美”主張的主要內容。見教材P43 指導書P39
A.“音樂美”主要是指音節和韻腳的和諧,一行詩中的音節、音尺的排列組合要有規律。
B.“繪畫美”是詩的用詞要做到有畫面有色彩,講究詩的視覺形象和直觀性。
C.“建筑美”主要是指從詩的整體外形上看,節與節、行與行之間要勻稱均齊。
五、分析題(30分)
要求:在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該題按小論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題時應做到:論述清晰明確,舉例具體恰當,文字優美流暢,邏輯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觀點和內容,必須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
34.阿Q這樣的鄉村流氓無產者對革命的危害性,在魯迅筆下只是一種潛藏的威脅,卻被他不幸而言中。“據我的意思,中國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會做的。我的阿Q的運命,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兩個。民國元年已經過去,無可追蹤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還會有阿Q似的革命黨出現。我也很愿意如人們所說,我只寫出了現在以前的或一時期,但我還恐怕我所看見的并非現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請問,你怎么看阿Q式的流氓無產者對于革命和社會的危害?
參見教材P8、P231(關于《李有才板話》中的陳小元)
35.《雷雨》中的人物是具有典型意義和永久生命力的形象。其關鍵就在于作者不是平面、概念地塑造形象,而是強調人物的矛盾性和復雜性。周樸園的形象,正是通過他對蘩漪、侍萍、大海、周萍的態度的不同側面得以表現的。請結合作品的具體內容,說明周樸園形象的矛盾性和復雜性。
參見教材P96—97
作業二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
1.在《沉淪》問世十余年后,有人說“他那大膽的自我暴露,對于深藏在千萬年的背甲里面士大夫的虛偽,完全是一種暴風雨式的閃擊,把一些假道學假才子們震驚得至于狂怒了。為什么?就因為有這樣露骨的真率,使他們感受著作假的困難。”這人是(B)。見教材P17
A.蘇雪林 B.郭沫若 C.鄭伯奇 D.周作人
2.《人的文學》的作者是五四時期因倡導“人的文學”、“平民的文學”而名聲大振的(B)。見教材P4
A.魯迅 B.周作人 C.胡適 D.沈雁冰
3.小說《湖畔兒語》以兒童的視線和體驗,講述一個苦難家庭的故事。其作者是(D)。見教材P4
A.冰心 B.馮文炳 C.魯迅 D.王統照
4.《教我如何不想她》流傳甚廣,并首次使用“她”字,經趙元任譜曲后,成為傳唱至今的流行歌曲,這首詩的作者是(C)。見教材P32
A.郭沫若 B.胡適 C.劉半農 D.魯迅
5.文學研究會叢書中的第一部個人詩集《將來的花園》的作者、文學研究會詩人中最受推崇的詩人是(B)。見教材P39
A.朱自清 B.徐玉諾 C.鄭振鐸 D.葉紹鈞
6.洪深在20年代創作的代表作是(C)。見教材P93
A.《賣梨人》 B.《貧民慘劇》 C.《趙閻王》 D.《五奎橋》
7.曹禺在大學期間創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學季刊》一卷三期發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編輯推薦的。這位作家和編輯是(D)。見教材P94
A.魯迅 B.茅盾 C.老舍 D.巴金
8.1921年7月,西諦在《評論之評論》第1卷第4期發表《文學與革命》,這是革命文學主張的最初萌芽。西諦即(A)。見教材P108
A.鄭振鐸 B.惲代英 C.鄧中夏 D.瞿秋白
9.奠定凌叔華文壇地位的成名作是
A.《繡枕》 B.《女兒身世太凄涼》 C.《酒后》 D.《資本家之圣誕》
10.“水族系列小說”《魚》、《蚌》和《蟹》的作者是(D)。見教材P170
A.張愛玲 B.蘇青 C.凌叔華 D.梅娘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11.魯迅先后寫了一系列表現農民的苦難、蒙昧和沉默的小說。其中,主要有(BCD)等。見教材P4
A.《狂人日記》 B.《風波》 C《阿Q正傳》 D.《故鄉》
12.在《新青年》同人中,有“留日”經歷的有李大釗、錢玄同和(ABC)等。
A.陳獨秀 B.魯迅 C.周作人 D.胡適
13.許地山的小說,帶有濃郁的異域色彩,其中,以緬甸、印度和南洋為背景的主要有《醍醐天女》和(ACD)等。見教材P24
A.《命命鳥》 B.《春桃》 C.《商人婦》 D.《綴網勞蛛》
14.廢名的小說,對現實的苦痛有著超越的意趣,往往有一種淡淡的禪味。主要有(ABD)等。見教材P27—28
A.《桃園》 B.《竹林的故事》 C.《社火》 D.《浣衣母》
15.與李金發同時或稍后,出現了一批象征派詩人,主要有后期創造社的(BCD)等。見教材P51
A.戴望舒 B.王獨清 C.穆木天 D.馮乃超
16.《新青年》開辟的“隨感錄”專欄是孕育現代白話雜文的搖籃,其作者除魯迅外,還有(ABCD)等。見教材P55
A.陳獨秀 B.李大釗 C.錢玄同 D.劉半農
17.周作人著名的“三禮贊”是指(ACD)。見教材P66
A.《娼女禮贊》 B.《鴉片禮贊》 C.《啞吧禮贊》 D.《麻醉禮贊》
18.30年代以后,洪深最重要的話劇創作是《農村三部曲》,即(BCD)。見教材P93
A.《趙閻王》 B.《五奎橋》 C.《香稻米》 D.《青龍潭》
19.“新感覺派”的代表作家主要有(BCD)等。見教材P124
A.張資平 B.劉吶鷗 C.施蟄存 D.穆時英
20.40年代長篇小說在諷刺和通俗化方面的代表作家主要有(BCD)等。見教材P130
A.茅盾 B.錢鐘書 C.路翎 D.趙樹理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21.文學研究會成立于1921年,是新文學史上成立最早、存在時間最長、成員數量最多、地域分布最廣的文學社團。見教材P23
22.鄉土小說,最初得名于魯迅的命名。見教材P25
23.馮至的第一部詩集是《昨日之歌》。見教材P40
24.1935年,朱自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中,把李金發代表的象征派詩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派別加以論述。見教材P51
25.自五四時期開始,現代白話散文被正式賦予“抒情或寫景”的文學意蘊,是“敘事與抒情”的美文,成為與小說、詩歌、戲劇并駕齊驅的一種文學體裁。見教材P54
26.林語堂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1935年分別創辦《人間世》、《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成為“論語派”的主要人物。見教材P77
27.胡適受《玩偶之家》影響而創作的獨幕話劇《終身大事》,是中國話劇史上第一部在刊物上公開發表的劇作。見教材P85
28.《屈原》是郭沫若歷史劇的代表作,也代表了當時歷史劇創作的最高成就。見教材P105
29.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30年代”并不是指歷史學意義上的1930年至1939年,而是特指中國現代文學的“第二個十年”,即1928年無產階級文學的倡導至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之前的十年。見教材P107
30.冰心的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就是談女子教育問題,寫一個女大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思。見教材P152
四、 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31.徐志摩的詩歌在內容上大致可以分為幾類?這幾類詩歌創作呈現出什么樣的關系?見教材P47指導書P39—40
A.徐志摩的詩歌在內容上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對理想的追求;二是對現實的不滿;三是對愛情的歌唱。
B.這三類詩歌創作是相互關聯的。對于理想的熱烈追求是徐志摩詩歌的主要內容,也是他的詩魂。
C.對現實的不滿是因為理想得不到實現;而對愛情的歌唱,又多半是借情詩表達自己的理想。
32.1949年以前的周作人散文創作可以分為三個時期。1918—1927年可以看作前期。請簡要說明周作人這一時期散文創作的主要特點和收獲(各舉一例即可)。見教材P65—66 指導書P40—41
A.有一部分屬于新文學理論建設的文章,如《人的文學》、《論小詩》、《美文》等。
B.大部分是雜文,既有批判揭露性的,也有與“現代評論派”進行交鋒的,如《拜腳商兌》、《上下身》、《“先進國之婦女”》、《奴才禮贊》、《碰傷》、《傳單抄本》、《我們的閑話(二十六)》等。
C.記敘抒情類的小品散文出現稍晚,徹底破除了“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且名篇甚多,如《故鄉的野菜》、《蒼蠅》、《烏篷船》、《談酒》、《初戀》、《山中雜信》等。
五、分析題(30分)
要求:在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該題按小論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
33.《沉淪》敘述一個留學日本的中國學生,在憂郁苦悶中的墮落和自戕。“他”熱愛自然,熱愛詩歌,經常手捧一部詩集在原野上徜徉;“他”向往愛情,公開宣稱知識和名譽都不要,只要真心的異性的愛。但是,心靈的稚拙(看到穿紅裙的女學生,同行的日本同學就上前調笑,“他”卻怯懦緊張得說不出話來),身體的病弱(“他”自認有憂郁癥,又因為手淫過度而自感倍加衰弱),內心的孤獨(“他”無法協調與周圍的中國同學和日本同學的關系),兄弟的反目(“他”與在北京的兄長的決裂),青春期的性苦悶,以及弱國子民在日本帝國遭受的冷眼歧視,使得“他”情緒低落,日漸頹唐。作品中以前所未有的坦誠和大膽,描寫了“他”在欲望沖動下一次又一次地自慰,偷窺房東家的女兒沐浴,直到步入日本的妓院尋歡;但是,每一次的“犯罪”,都激起“他”更為沉重的懺悔,讓“他”的憂郁癥更為加重,自以為身體每況愈下,憂心忡忡。直到以最后的生命發出“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罷!”的呼吁,蹈海自殺。這樣的作品,讓守舊者視其為“誨淫”,“放蕩”,卻得到了很多青年的熱讀和追隨。對此,你是怎么看的?
參見教材P17—18,19
34.茅盾的“《蝕》三部曲”,描寫一批時代新女性在大革命中的曲折過程,體現了作者直面現實的勇氣和對中國革命復雜性的獨特認識,是茅盾寫得最率真自然的小說,也首開“革命加戀愛”創作模式先河的小說。《虹》希望通過一位知識女性的追求過程來表現中國革命的歷程,是茅盾小說“史詩化”的最初嘗試,也開了茅盾小說“殘篇”的先例。《三人行》寫了三個中學生在“九一八”前后的故事,這種表現同齡人不同人生道路的對比方法,后來成為革命小說一種流行的“三人行”創作模式。如果說《蝕》、《虹》和《三人行》等都具有初期左翼創作浪漫諦克的某些特點,那么,1933年前夕完成的《林家鋪子》、《春蠶》和《子夜》等卻表現出鮮明而冷峻的“社會剖析小說”的特點。
《林家鋪子》描述了“一二八”戰爭前后上海附近小市鎮上林家的小百貨店從興隆到倒閉的全過程,表現了作者對社會的深刻認識和清晰分析。《春蠶》是當時“豐收成災”題材作品的代表,是茅盾第一篇真正以“鄉土農村”為題材的作品,也是茅盾“農村三部曲”中最好的一篇。而《子夜》的成功,不但標志著茅盾小說創作的一個高峰,而且更顯示了左翼小說在現實主義藝術探索上的實績。瞿秋白為此歡呼:“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你怎樣評價茅盾創作的變化以及他在左翼文學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參見教材P115—116
作業三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
1.文學研究會重要的小說家,除由新潮社而來的葉紹鈞和俞平伯外,還有冰心、落華生等,其中,落華生是指(C)。見教材P23
A.王統照 B.廬隱 C.許地山 D.許杰
2.1921年詩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詩的最終形成。《女神》的作者是(A)。見教材P30
A.郭沫若 B.胡適 C.劉半農 D.魯迅
3.以一人之力,持續40載,完成了《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晚年又用7年時間完成了百萬言學術著作《英國文學史》的著名作家是(D)。見教材P74
A.穆旦 B.林語堂 C.馮至 D.梁實秋
4.被稱為“鬼才”的新感覺派后起之秀是(D)。見教材P126
A.戴望舒 B.劉吶鷗 C.施蟄存 D.穆時英
5.以第一人稱記述女主人公蘇懷青從邁上花轎到走出“圍城”的婚姻生活的小說是(D)。見教材P169(作者蘇青)
A.《傾城之戀》 B.《歧途佳人》 C.《呼蘭河傳》 D.《結婚十年》
6.中國詩歌會的主要詩人有蒲風、王亞平、溫流和(A)等。見教材P198
A.楊騷 B.郭沫若 C.殷夫 D.蔣光慈
7.有位詩人十來年沒寫詩了,“有一次,在一個冬天的下午,望著幾架銀色的飛機在藍得像結晶體一般的天空里飛翔,想到古人的鵬鳥夢,我就隨著腳步的節奏,信口說出一首有韻的詩,回家寫在紙上,正巧是一首變體的十四行”,于是,詩人的靈感蜂擁而至,一共寫出了27首十四行詩。這位詩人是(A)。見教材P217
A.馮至 B.卞之琳 C.穆旦 D.杭約赫
8.《新月詩選》的編選者是(B)。見教材P43,P200
A.徐志摩 B.陳夢家 C.饒孟侃 D.卞之琳
9.張恨水在40年代寫了不少社會諷刺小說,代表作品有《八十一夢》和(B)。見教材P189
A.《春明外史》 B.《五子登科》 C.《金粉世家》 D.《啼笑因緣》
10.七月詩派重要的詩論家是著有《詩與現實》、《人與詩》、《詩是什么》的(D)。見教材P211
A.田間 B.胡風 C.艾青 D.阿垅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11.魯迅筆下的農民形象主要有愛姑、七斤一家和(ACD)等。見教材P7
A.阿Q B.孔乙己 C.閏土 D.祥林嫂
12.湖畔詩社的主要詩人有(ABCD)等。見教材P39
A.應修人 B.汪靜之 C.馮雪峰 D.潘漠華
13.阿英的“南明史劇系列”主要有(ABC)等。見教材P105
A.《碧血花》 B.《海國英雄》 C.《楊娥傳》 D.《棠棣之花》
14.被國民黨政府殺害的“左聯五烈士”是指李偉森、胡也頻和(ABD)。見教材P111
A.柔石 B.馮鏗 C.丁玲 D.殷夫
15.幾乎每部作品集都得到周作人贊賞的作家主要有(AB)等。見教材P119
A.廢名 B.俞平伯 C.馮至 D.沈從文
16.張愛玲的“上海傳奇”系列小說主要有《封鎖》和(ABD)等。見教材P167(《傾城之戀》寫的是上海與香港間的雙城故事)
A.《金鎖記》 B.《紅玫瑰與白玫瑰》 C.《傾城之戀》 D.《花凋》
17.通俗小說的“五根支柱”是社會小說、言情小說有(ABD)。見教材P175
A.武俠小說 B.偵探小說 C.心理小說 D.歷史小說
18.胡風一直在從事詩歌寫作,創作有詩集和長詩(ABC )等。見教材P210 (《九葉集》見教材P219)
A.《為祖國而歌》 B.《野花與箭》 C.《時間開始了》 D.《九葉集》
19.抗戰以前,中國的文學始終以上海和北平為中心,但抗戰以后,則出現了臨時性的多元中心,包括長沙、廣州、桂林以及(ABD )等。見教材P215
A.武漢 B.重慶 C.南京 D.昆明
20.穆旦先后出版有詩集主要有(ABD)等。見教材P220 (白色花》見教材P210)
A.《探險隊》 B.《穆旦詩集(1939-1945)》 C.《白色花》 D.《旗》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21.1921年6月,郁達夫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東京醞釀成立了新文學團體創造社。7月,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問世,產生很大影響。見教材P16
22.豐子愷的散文無論在思想內涵還是藝術魅力上,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都別具一格、自成一家,代表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車廂社會》、《漫文漫畫》等。見教材P71
23.《上海屋檐下》是夏衍的代表作,標志著他的話劇創作的成熟。見教材P104
24.郭沫若以詩成名,而他在《女神》年代首創詩劇形式,成功寫出《鳳凰涅槃》、《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等詩劇,顯示了其在話劇創作上的潛力。見教材P105
25.《邊城》從一開始就制造出一種“夢幻般的”意境:“由四川達湖南,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見教材P122
26.1912年徐枕亞的《玉梨魂》曾風靡一時,是鴛鴦蝴蝶派最為暢銷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見教材P123
27.《寒夜》創作于1947年,是巴金最后一部長篇小說。見教材P148
28.1923年,冰心 以優異成績取得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出國留學前后,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見教材P155
29.1942年2月,24歲的穆旦響應國民政府“青年知識分子入伍”的號召,報名參加中國入緬遠征軍,在副總司令杜聿明兼任軍長的第5軍司令部,以中校翻譯官的身份隨軍進入緬甸抗日戰場。見教材P220
30.卞之琳憑借他以前的創作和《慰勞信集》的出版,成就了他“上承‘新月’,中出‘現代’,下啟‘九葉’”的歷史地位。見教材P216—217
四、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31.請從文體和文體特征兩個角度,簡要說明魯迅在散文創作領域舉足輕重的地位。見教材P60—65 指導書P40
A.從散文文體的角度來看,魯迅既是雜文的奠基者,又是散文詩的鼻祖。
B.從文體特征的角度來看,魯迅在“閑話體”和“獨語體”這兩種散文作中都取得了開創性的成果。
32.田漢早期的劇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什么獨特之處?見教材P91 指導書P41
A.田漢早期的劇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構建了“藝術家”和“漂泊者”兩組形象系列。
B.田漢早期劇作中的“藝術家”大多是歌女、樂師、詩人、作家或學生、編輯、畫家、演員,這既與作者熟悉的生活經歷有關,更在于作者借助這些來傾注自己的理想,這些人物大都年輕、正直、善良,懷抱理想、熱愛藝術、追求真誠的愛,但又孤獨、受社會壓迫,生活與愛情遭受磨難。
C.而另一類浪跡天涯的“漂泊者”,成為劇作探求人生的哲理與詩意的表現的載體,增添了作品感傷性的歷史內涵和美學價值。
五、分析題(30分)
要求:在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該題按小論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
33.《邊城》是沈從文小說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渡船老人的孫女翠翠,在與當地掌水碼頭團總的二老(二兒子)儺送的短暫接觸中,任由自己萌生出愛意,并沒有覺得自己的地位低下,甚至在得知團總想要與有碾房作陪嫁的人家打親家之后,也絲毫沒有將這個消息與自己的婚事聯系在一起。在她天真純潔的心靈里,似乎根本就不存在“門當戶對”的概念。在作者眼中,翠翠對愛情的要求越是大膽,就越純真而美麗。她的愛是超越一切世俗利害關系的最為高尚也最富有詩意的愛。可以說,翠翠是沈從文的“理想人物”,是他崇拜的愛神和美神。試結合作品的具體內容,談談你對翠翠的認識和評價。
參見教材P121—122
34.1928年,戴望舒在《小說月報》上發表了《雨巷》,這首詩被認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受到了葉圣陶等人的極力推薦,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而他也因這首詩而被人盛贊為“雨巷詩人”。這首詩和新月詩人朱湘的《采蓮曲》相比,該詩在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經營上絲毫不遜色,而且由于其情緒的自然流動,而更具別樣的神韻。但戴望舒很快就對這首詩所流露出的傾向進行了反叛,創作出了《我底記憶》這樣的詩作。對此,你是怎么看的?你更喜歡《雨巷》還是《我底記憶》,為什么?
參見教材P206—207
作業四
一、單項選擇題(共10分)
1.葉紹鈞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是寫于1928年的(D)。見教材P21
A.《隔膜》 B.《潘先生在難中》 C.《火災》 D.《倪煥之》
2.1917年1月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這是倡導文學革命和新詩理論建設的第一篇文章,其作者是(B)。見教材P2,P30
A.周作人 B.胡適 C.陳獨秀 D.魯迅
3.30年代中期,郁達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記散文創作的高峰期,除《達夫游記》外,還創作有(B)等。見教材P59
A.《漂泊雜記》 B.《屐痕處處》 C.《西湖漫拾》 D.《湖上散記》
4.受《玩偶之家》影響而創作的獨幕話劇《終身大事》,是中國話劇史上第一部在刊物上公開發表的劇作。其作者是(A)。見教材P85
A.胡適 B.歐陽予倩 C.田漢 D.丁西林
5.代表著田漢的創作風格從浪漫主義逐步轉向現實主義,也標志著作家創作進入到第二階段的作品是創作于1929年的(C)。見教材P91
A.《獲虎之夜》 B.《梵峨嶙和薔薇》 C.《名優之死》D.《咖啡店之一夜》
6.蔣光慈的第一部小說是以書信體的形式寫作的(C)。見教材P101
A.《最后的微笑》 B.《短褲黨》 C.《少年漂泊者》 D.《麗莎的哀怨》
7.反映從中日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時期成都平原動蕩社會生活的“長河小說”《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的作者是(D)。見教材P131
A.老舍 B.趙樹理 C.巴金 D.李劼人
8.“七月派”中最優秀的小說家是(C )。見教材P132
A.胡風 B.阿垅 C.路翎 D.穆旦
9.新詩史上第一部歌頌蘇聯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新生活的詩集是(B)。???
A.《女神》 B.《新夢》 C.《前茅》 D.《恢復》
10.解放區僅有的一部直接反映農村合作社題材的作品,也是當時第一部將反對革命隊伍內部“左”的教條主義、官僚主義和主觀主義作為主要情節貫穿線的作品,是歐陽山的(A)。見教材P237
A.《高干大》 B.《小二黑結婚》 C.《暴風驟雨》 D.《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二、多項選擇題(共20分)
11.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游記》和《孽海花》的作者是李伯元和(ACD)。見教材P2
A.吳趼人 B.康有為 C.劉鶚 D.曾樸
12.郁達夫的小說以主觀抒情見長,充滿了憤懣、憂郁、叛逆和自我傾訴,開創了中國現代文學中的“自我小說”,主要有(ACD )等。見教材P16
A.《沉淪》 B.《孔乙己》 C.《南遷》 D.《遲桂花》
13.后期新月詩派的主要詩人除徐志摩外,還有(AD )等。見教材P43(饒孟侃、孫大雨屬早期新月詩派)
A.饒孟侃 B.陳夢家 C.孫大雨 D.方瑋德
14.二三十年代在雜文創作中有重要作用的報刊主要有(ABC)等。???
A.《新青年》 B.《申報·自由談》 C.《語絲》 D.《時事新報·學燈》
15.所謂兩個社團三個刊物一起,以鼓吹革命文學為共同目標,掀起了一場頗有聲勢的“無產階級文學”倡導運動。是指太陽社、創造社和(ABC)等。見教材P108
A.《太陽月刊》 B.《創造月刊》 C.《文化批判》 D.《創造季刊》
16.茅盾的“農村三部曲”是指(ACD)。見教材P116
A.《春蠶》 B.《苦夏》 C.《秋收》 D.《殘冬》
17.“東北作家群”是指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陸續流亡到關內的蕭紅、蕭軍、白朗(ABCD)等。見教材P116
A.舒群 B.端木蕻良 C.羅烽 D.駱賓基
18.四十年代,茅盾先后發表的長篇小說主要有(ABC)等。見教材P139
A.《腐蝕》 B.《霜葉紅似二月花》 C.《鍛煉》 D.《從牯嶺到東京》
19.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代女性文學作家主要有廬隱、石評梅、馮沅君和(ABC)等。見教材P152
A.陳衡哲 B.冰心 C.凌叔華 D.張愛玲
20.在解放區群眾性詩歌創作運動中,產生了一批優秀民歌《東方紅》和(ACD)等。???
A.《十繡金匾》B.《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C.《翻身道情》 D.《咱們的領袖毛澤東》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21.創造社初創時期,有兩座高峰,一是以《女神》聞名的郭沫若,一是以《沉淪》聞名的郁達夫,他們共同建構了創造社重主觀抒情和浪漫主義的特色。見教材P16
22.1925年11月,李金發的《微雨》出版,之后另外兩部詩集也相繼出版,奠定了他作為中國現代象征詩創始者的地位。見教材P49
23.以抒情和敘事為主的“美文”是在1919年8月才出現的,李大釗的《五峰游記》應屬現代美文的發端,最早引起廣泛反響的美文則是冰心的《笑》。見教材P55
24.田漢是中國現代戲劇的一代盟主,還是《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詞作者。見教材P90
25.洪深最重要的話劇創作是《農村三部曲》(《五奎橋》、《香稻米》和《青龍潭》),這是現代戲劇第一次全面反映農民的苦難和斗爭的作品,其中又以《五奎橋》最為成功,可以說是他一生的代表作。見教材P93
26.被國民黨政府殺害的“左聯五烈士”是指李偉森、柔石、胡也頻、馮鏗、殷夫。見教材P111
27.施蟄存的第一個短篇集《上元燈》中的多數作品主要是懷舊,在淡淡的感傷中又蘊含著浪漫的詩意。見教材P128
28.老舍、巴金、茅盾三大名家,創作了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一批長篇小說,構成了現代長篇小說藝術的三大高峰。見教材P130
29.張恨水的《八十一夢》用托夢的形式寫了當時國統區的各種亂象,而《五子登科》則寫了國民黨在接受日產的過程中的各種丑行。見教材P189
30.“新民歌體”的突出成就,表現在長篇民歌體敘事詩的創作上,如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和阮章競的《漳河水》等。見教材P237
四、 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31.《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我”,和《沉淪》中的“他”,是中國現代小說中出現最早的兩個具有強烈個性的人物形象。請簡要說明這兩個形象的異同。見教材P18 指導書P38
A.他們都被賦予特定的歷史的和民族的意義,前者傾訴的是對數千年之吃人民族與吃人自我的冷峻思考與“救救孩子”的熱切呼喚,并且由此追問狂人最后的“回歸”之蘊含何在。后者則是以弱國子民的心態,迫不及待地以最后的生命發出“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罷!”的呼吁。
B.兩者的不同則在于,魯迅是在自我與社會的關聯上,是時代的先行者如何喚起那些沉睡的國人,是重在理性的層面上進行靈魂的拷問:郁達夫則是向自己的內心深處,向著最隱秘的性心理和性生理,進行深入的發掘,爆發出“赤裸裸的自我”,美丑雜陳,正誤皆現。
32.趙樹理對中國傳統小說的結構方式、敘述技巧、表現手法進行了揚棄和改造,創造了一種評書體的現代小說形式,其主要特點是什么?見教材P233 指導書P51
A.在揚棄傳統小說章回體的程式化框架的前提下,保留了情節連貫性與完整性的特點,對傳統小說以及說唱文學的優點進行了充分的吸收和創造性的轉化,注重敘述脈絡的清晰和完整,比較好地適應了廣大農村民眾的閱讀欣賞習慣。
B.將描寫情景融入敘述故事中,在故事情節中展現人物性格,少有心理描寫;敘事風格明快,簡約。
C.小說的語言是在北方農民口語的基礎上加工提煉而成,質樸明快、簡潔生動且富于幽默感。
五、分析題(30分)
要求:在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該題按小論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
33.30年代以上海為中心的中國現代都市消費文化環境的形成和發展,使都市生活成為了當時的文學家們圍繞著讀者與市場展開新一輪爭奪戰的焦點。而對都市生活的表現,在當時也成了各大流派文學創作共同關注的熱點之一,雖然形成了大致相同的批判立場和態度,但也各有特點:以茅盾為代表的左翼小說偏重社會分析和階級批判;以沈從文為代表的京派小說較多地看到了現代文明背后的道德淪喪和人的自私貪婪,偏重于暴露知識分子精神上的庸俗卑劣;而以穆時英為代表的新感覺派小說則偏重于感覺的印象和人性的迷茫。請結合具體作品談談你對左翼小說與京派小說、新感覺派小說對現代都市生活的表現和貢獻。
參見教材P107—129
34.40年代的艾青,把現實主義詩歌創作風格和浪漫主義、現代主義詩歌創作技巧融匯并獲得了獨立的創造品格,把歷史使命感和藝術創新精神、詩歌的民族化與現代化融合在一起,構成了詩歌獨特的包容特征,這種包容體現了40年代現實主義詩歌所能達致的豐富性。艾青正是以這樣大氣的品格,成為眾多青年詩人學習的榜樣,鼓勵、啟發、引導他們朝著詩歌的歷史深度和詩歌的美學深度持續掘進,從而在事實上開創了一個“艾青的時代”。對此,你是怎么看的?
參見教材P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