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修時間過半,沒有完成必修任務的老師請留意學情通報。
2 本工作室導師的微課已被中國微課大賽選作“微課作品范例”,歡迎學員登錄“中國微課網”學習微課制作,敬請學員關注全省微課評比、全國微課大賽。
3 工作室“研修互動”欄目在江西教師網教師論壇發布了專題討論帖,敬請關注、參與討論!
4 本工作室將被江西教師網推薦到首頁,敬請關注。
為了使我們的討論更為深入,工作室結合具體案例發布了討論討論帖“思維探究算不算科學探究”,這個問題一經拋出,就受到了不少老師的關注,有的老師認為探究是人的一種本能,所以他們認為思維探究也是科學探究;有的老師則認為科學探究與探究不同,它要經歷實驗的過程,有一定的程序,所以他們不贊成思維探究是科學探究的觀點。對此問題,我們的觀點是:
一、從探究的本質來講,思維探究是探究。
要探討思維探究是不是科學探究的問題,首先我們應該探求一下探究的本質。從語義上講,“探究(inquiry)”一詞源于拉丁文的in或inward(在,,之中)和quaerere(質詢、尋找)。按《牛津英語辭典》的定義,探究是指“求索知識或信息,特別是求真的活動;是搜尋、研究、調查、檢驗的活動;是提問和質疑的活動?!蔽覈?989年版的《辭?!穼⑻骄拷缍椤吧钊胩接憽⒎磸脱芯俊!?996年版的《現代漢語辭典》也將探究定義為“探索研究;探尋追究”,即努力尋找答案、解決問題。
從以上定義來看,關于探究的界定是很寬泛的。但是它們都指出了探究應該是一種活動,而這種活動既可以是實踐活動也可以是思維活動。問題是探究得以產生的最基本前提,也是探究的核心。探究的實質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可以認為,探究是個體在新的環境中通過自主的探索、調查和研究來發現和認識新事物、解決問題的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無論是思維上的探究,還是實踐層面的探究,都經歷了發現問題和試圖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說它們都是探究。
二、從廣義角度看,思維探究不屬于科學探究。
對于探究的分類,不同的人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展示了不同的分類內容。
按探究的對象看,k-12課程標準文本把探究活動分為了:科學探究、社會探究、符號探究、技術探究、心理探究等。
按探究的目的看,探究可以分為發現型探究、應用性探究、表達性探究、訓練型探究。等等
探究是復雜多樣的,大體上,探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探究是指一切發現和認識活動。人們通常所說的追根究底、好奇、好問、愛琢磨,實際上就是廣義探究的日常表現。廣義探究強調的主要是一種主動探索和發現的活動趨向,而并不一定要圍繞一個明確的主題或經歷一定的程序。因此,它既指科學家的專門研究,也指一般人解決問題的活動;既包括成人深思熟慮式的“實驗”,也包括兒童嘗試錯誤性的摸索或探索。廣義的探究還可以被理解為人類的天性,是一種認知內驅力,表現為好奇、好聞、尋根究底。狹義的探究在對象和方式上與廣義探究有很大的區別。狹義探究專指科學探究(scientific inquiry)或科學研究。(探究學習,靳玉樂,四川教育出版社,第3頁)它是指個體圍繞著一個明確的問題或任務,通過假設、推理、驗證等一系列的探索過程而最終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的各類活動,狹義探究作為一種比較系統的研究活動,要求具有較廣泛的知識和較強的思維能力,并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等。
由此可見,盡管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不同的人對“探究”進行了不同的分類,但是從這幾種分類中有一點是得到證實的,就是他們都把科學探究都只看作是探究的一種類型,探究應該包括科學探究,探究的內涵比科學探究豐富的多。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思維探究應該是一種探究,而不是科學探究。
但是如果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探究的話,探究就是科學探究,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把思維探究理解為科學探究也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從我們對科學探究的理解來看,大多數學者還是趨向于從廣義的角度來理解探究,美國學者韋爾奇就認為“科學探究是一般探究的'子集’”。彼得森也認為科學探究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一定的方法?;谶@種考慮,我們認為思維探究是探究而不是科學探究。
有學員問: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是怎樣的呢.我看了好幾種說法!
答:在探究教學中,我們要認識的是探究教學的基本特征,而不是探究的基本步驟。探究教學的基本特征是: 1 問題:學習者圍繞問題開展探究活動;
2 事實:學習者獲取可以幫助他們解釋和評價問題的證據;
3 解釋:學習者依據事實證據形成解釋,對問題做出回答;
4 評價:通過比較其他解釋,評價他們自己的解釋;
5 發表:學習者要交流和論證他們提出的解釋學生圍繞著吸引他們的科學問題展開探究活動。為了解釋問題,學生獲取對問題進行解釋需要的事實或證據。然后,學生根據證據形成解釋、對問題做出回答?;卮鸷螅瑢W生要把自己的解釋跟別人的解釋做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修正、發展自己的解釋,形成新的理解。但在全過程中,穿插著一個很重要的特征——交流。提出問題,收集證據,形成解釋,評價解釋這些過程中都需要交流。
另外,這里呈現的探究教學基本特征有5個方面,而課程標準則展現了7個要素,所以老師們可能會感到迷惑。
科學探究5個基本特征與課程標準中7個要素的比較:
其實,從這張對比表中可以看出,無論是5個特征還是7個要素,都反映了探究中最基本的成份。
有學員問:有些探究挺有難度,想通過學生自行完成往往很難,時間也不允許,怎么辦?
答: 實際上,開展探究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探究到什么程度,應根據自己學生的水平,探究的幾個要素也不一定追求面面俱到,主要在中學的幾年中,學生能在各個探究的能力上得到發展即可。因此,就某節課而言,完全可以只重點培養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方面的能力。而且就這一能力也是要多次重復培養的。所以如何開展探究,時間如何把握等問題,應因材施教。
研修總結
崇仁縣桃沅中學 王誠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刻的認識到,教師教學技能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需要教學技能的支撐,所以,我們一線教師必須苦練教學基本功,有效地開展教學技能的訓練。這次的網上培訓,促進了我們專業技能水平的提高,保證了新課程有效地實施,提高了專業化發展水平,是“全員培訓”,讓我自如的行走于課堂之中,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是師生關系平等和諧、自主與互動的課堂。面對新課程改革,我不能是輕車熟路的循規蹈矩的教書匠,而是要以嶄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因為“現代的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地方,是師生相處、交流互動的時空,是師生心靈交流的平臺,是激情燃燒的地方,是智慧生成的地方,是自由開放的地方”。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適應新的教育形式。
“全員培訓”學習,使我懂得了,要搞好教學,培養出適應將來社會需要的學生,必須深入挖掘教材,拓展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反思到,自己以前的認識很膚淺,知道了把握最佳時機是教育藝術所應講究的策略,它體現了一種教學技能。網上學習,使我大開眼界,我對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教學過程是人影響人的過程,教學活動是復雜而富有創造性的活動,教學技能是教師必備的教育教學技巧,它對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的創新,具有積極地作用。
我在掌握傳統的教學方式上有一定的優勢,但在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上有一定的欠缺,以前的我,只能是上網查閱一些資料,打印一些小文件,下載簡單的教學課件等,還很是不熟練。我對信息技術的學習也不是很感興趣,因為學得慢,忘得快,雖然明明知道,作為教師必須得會這一技術。這次的網上培訓,徹底改變了我,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我的信息技術操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在培訓班的群里和同學討論,和網友們共享資源,還經常寫寫原創日志。
我真的感謝“培訓”,是你,給我們教師搭建了一個提升自我學識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平臺,為以后順利地、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感謝“培訓”,是你,讓我真正認識到網絡世界的奧秘無窮,感受到網絡時代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是你,讓我得以快速的成長。我真正體會了下面這句話的含義,那就是:“你可以不優秀,但不可以不成長”。是“培訓”,促進了我的迅速成長。
初中物理研修總結
袁州區渥江中學2 彭穎
初中物理是大多數學生感到難學的學科,作為一名普通學校的初中教師,更感教學中困難重重。有來自教學條件方面的,更多的是來自學生自身素質方面的。那么,如何完成初中物理教學任務,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提高?我結合著自己的教學總結了以下幾點,與同行們共勉。
1、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
為保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我們應經常鉆研如何降低“臺階”,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新課改勢在必行的原因。教師的首要任務在于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形成探求創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考慮為學生創設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探索情境,要精心設計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和應用過程,形成“參與―體驗―內化-外延” 的“科學探究”物理課堂教學模式。
2、轉變教師角色,培養創新能力:
首先,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成功的教學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活動才能實現。課堂教學過程要“以學論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成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一節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有沒有興趣學,學得怎樣??鬃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具有強烈的積極情緒色彩,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激素”。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自由討論的場合,創設聽取意見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做,勇于、樂于展現自我,保證自主探究活動順利高效進行。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將直接影響你的課堂教學的效果。
3、做好初中物理知識銜接,化解學習難點。
剛從初一升上初二的學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適應過來,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學的銜接,降低初二年級物理學習臺階;如何使學生盡快適應初中物理教學特點,渡過學習物理的難關,就要求我們老師注意新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教學中應明確初中物理知識的結合部分,以小學自然課基礎為平臺由淺入深、潛移默化。如在《從閃電談起》的教學中,自然教材有過一定的研究,在教學中應注意利用這一基礎,這樣既能加深知識的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即:知道初一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初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初二教學難點。知識和新的方法來調整、替代原有的認知結構。其次是加強直觀教學,確保學生聽懂、能學。
其次,強調合作性: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通過共同的學習,討論,研究,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活動達到一定的目標。合作學習是當前課改的主流,而探究式教學也非常需要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參與學習。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材的每一次改進都是與時代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相適應的?,F正在試行的新教材可以說它代表著現代教學改革的最前沿,顯著的特點是以生產和生活為背景提出問題,以體驗探究作為過程掌握物理規律,以學習科學的方法為手段培養能力,學習的知識是掌握科學的方法的載體。我們中學教師要能盡快適應新教材教學,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越性,必須加強終身學習的意識,更新知識結構、改變教學觀念,學習現代教學技術和現代教育理論,同時在教學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實際出發,分析初中教材的銜接和可能存在的臺階,探究合理的教學手段;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探索優化物理知識的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創新能力;堅持以體驗、互動為主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過程,一定能促進每個學生的最優化發展。
感謝所有光臨我的工作室參加研修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