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國一年當中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家人團聚,包餃子蒸年糕,戶戶張燈結彩;走親訪友,歡聚酣飲,家家喜氣洋洋。但春節期間也潛藏著許多疾病的危險因素,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中老年朋友素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朋友更應該提高警惕。開開心心過大年!
1、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及癥狀
常見癥狀有:心悸、氣短、端坐呼吸、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胸骨后的壓迫性或緊縮性疼痛、胸悶不適、水腫、發紺、暈厥、咳嗽咯血、虛弱、噯氣、上腹痛、惡心、嘔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等。
2、心血管病高發的原因
春節期間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原因,我們歸之于三點:一是寒冷,二是情緒,三是飲食。
春節一般是在立春節氣前后,氣候寒冷,氣溫變化大。中醫上講,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從而出現虛寒的癥狀;寒性凝滯,容易導致經脈阻滯不通,出現疼痛的癥狀;有肢體活動不利的表現。我們應隨時關注氣候變化,注意日常保暖。
情緒因素對疾病產生的影響,中醫稱之為“七情致病”。七情,分別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志活動。新春佳節,親人團聚、娛樂活動等諸多方面都會引起情緒波動。強烈而持久的情志刺激會損傷臟腑精氣,導致機體正常功能失調,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黃帝內經?舉痛論》:“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飲食因素引起疾病發生,我們稱之為“飲食失宜”。方書之祖《傷寒論》:“凡飲食滋味以養于生,食之有妨,反能有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節日期間,或是觥籌交錯,飲食過多,積食內停,氣機阻滯;或是過于忙碌,廢寢忘食,以致營養缺乏,氣血生化不足。另外,食用存放過久變質的食物,或是飲食過于生冷油膩,都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氣血失調陰陽失衡,進而誘發疾病。
其它一些因素,諸如過度勞累、漏服藥物、嗜好煙酒等也會引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
3、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調護
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包括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是指發病前的預防,即無病防病發生;二級預防是為了降低再次發生的危險及減輕致殘率,即患病后防止再發病。
a.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冬季寒冷時容易收縮、痙攣,發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導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高危患者進行有效的抗栓治療,可在醫生指導下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
b.患者晨練應注意的問題
睡眠時,人體各神經系統處于抑制狀態,活力不足,晨起時突然大幅度鍛煉,神經興奮性突然增高,極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冬季應該注意。
c.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疾病的康復與預后。控制飲食總量,調整飲食結構;堅持運動,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戒煙少酒,勞逸結合;減少鈉鹽攝入,每天食鹽控制在5g以內;增加鉀鹽攝入,每天鉀鹽≥4.7g。
d.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助調節血管張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管損傷。這類食物有海參、泥鰍、鱔魚及芝麻、山藥、銀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e.控制血壓和血脂是關鍵
(1)血壓控制 將血壓控制在一個比較理想的范圍內,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資料表明,堅持長期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僅為不堅持治療者的1/10,也就是說,只要長期堅持控制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可下降90%。
(2)血脂控制 如果血脂過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小斑塊,就是人們常說的動脈粥樣硬化,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常見的血脂控制是服用調脂藥物:包括他汀類,貝特類,煙酸等。血脂異常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控制血脂也成為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f.進補要適度
我國民間素有冬季進補的習慣,冬季人們運動本來就少,加之大量進補熱性食物和滋補藥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冬季進補一定要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
g.堅持隨訪復查
隨訪復查是指患者的病情較為穩定,或者病情比較輕微,可以選擇采用觀察病情的方式,如果患者在之后的觀察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異常的情況,需要隨時的就診,如果患者在回醫院復查的時候進行抽血化驗,沒有出現異常的情況,那么患者可能是不需要進行特殊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