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應用型本科教育質量標準與質量評估體系

  一、應用型本科的教育質量價值取向:學術性與職業性并重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956029.htm
  
  高等教育價值取向是指作為客體的高等教育滿足主體(包括人本身和社會)需要的性質與程度,體現了高等教育屬性與主體需要的關系。高等教育哲學家約翰?S?布魯貝克認為:“在20世紀,大學確立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徑有兩種,即存在著兩種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學,一種哲學主要是以認識論為基礎,另一種哲學則以政治論為基礎”[1]。從價值的角度看,認識論哲學與政治論哲學實際上代表了高等教育質量的兩種主要價值取向:學術性價值取向與職業性價值取向。縱觀高等教育的發展史,學術性和職業性兩種價值取向的出現和演化是隨著高等教育職能的變化而發展的。約翰?S?布魯貝克還認為,高等教育的兩種哲學交替地在美國的高等學府中占據統治地位,但隨著大學“不僅是美國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美國生活的中心”,政治論哲學越來越呈現出壓倒認識論哲學之勢。
  進入21世紀,中國的高等教育也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大學已經從社會的邊緣演變成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心。按照約翰?S?布魯貝克的觀點,這一時期,中國應該呈現出政治論哲學壓倒認識論哲學之勢,即職業性價值取向成為高等教育質量的主要價值取向。但這并不意味著學術性價值取向被完全拋棄,而是兩種價值取向存在于不同的院校當中。潘懋元先生也認為:“在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更強調的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適應性和職業性。在現代社會,高等教育既要滿足‘尖子生’對學術的追求,也要滿足大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2]中國的高校,數量眾多,目前大體上可分為研究型大學、應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這三大類。這三類高校在教育質量價值取向上應該有所不同,有所側重。
  研究型大學的教育質量價值取向以“學術性”為主。所謂學術取向,“是根據高等學校或高等教育本身的學術規范和基本價值來建立高等教育的質量標準,特別是一批具有悠久歷史和自身傳統的學校,在發展高等教育的過程中非常強調高等教育自身的規范和學術價值及學校的傳統”[3]。在這樣的價值體系中,不管市場、商品、利益如何沖擊,人們依然堅守學術的圣土,追求純粹的學術價值,以傳授高深學問、培養思想家和科學家、繁榮與發展文化為已任。雖然我國已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階段,但對于研究型大學來說,無論是從生源質量,還是畢業去向來看,研究型大學仍然主要承擔精英教育的任務。而精英高等教育的宗旨就是強調嚴格的精英標準、捍衛學術價值和學術取向。增進人類科學文化知識、進行高深學術傳播與研究、培養一流的精英人才仍然是研究型大學的首要任務。研究型大學在教育目標、辦學標準、學科評價標準、課程設置、生源選拔方面都主要遵循學術性價值取向,人才培養的質量偏重于理論和學術。
  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價值取向以“職業性”為主。所謂職業取向,“是根據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發展需要,特別是勞動力市場的要求,根據接受高等教育者的要求來實現高等教育的質量管理”[4]。《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指出:“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可看出,高職院校具有很強的職業性、行業性,以就業為導向,直接為地方或行業經濟發展服務,要適應地方區域經濟的行業職業崗位的需要。因此,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完全是由社會、由市場來檢驗,其質量高低取決于其培養的人才在勞動力市場的就業情況。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學生,也以就業為主要畢業去向,學習主要是為生活做準備,對學術本身的追求并沒有太多興趣。因此,高職院校在教育目標、辦學標準、課程設置、生源選拔等方面都主要遵循職業性價值取向,人才培養的質量偏重于技術應用。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介于研究型大學與高職院校之間的一種類型,既要遵循“學術性”價值標準,又要遵循“職業性”價值標準。一方面,進行科學研究、追求學術價值、堅守學術規范、傳授高深學問仍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職能與目標。另一方面,作為承擔高等教育大眾化主要任務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又必須直接面對社會與市場的挑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滿足受教育者升學與就業的兩種需求。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它的教育質量既要接受學術價值的評判,又要受到社會的評判。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把學術性價值與職業性價值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在教育目標、辦學標準、課程設置、生源選拔、學業評價、教師要求等方面,都要同時體現學術價值與職業價值。應用型本科院校所培養的人才只有少部分能夠繼續深造,絕大多數都要進入勞動力市場,進入社會各行各業從事生產、管理、服務等一線工作。因此,雖然學術性價值與職業性價值同時并存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當中,但職業性價值要更突出一些。
  當然,學術性與職業性作為高等教育質量的兩種主要價值取向,雖有本質的區別,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只是不同時期或不同大學高等教育質量標準和價值取向各有偏重。如蔡元培先生曾提出:學必借術以應用,術必以學為基礎,兩者并進始可。[5]離開學術取向的高等教育質量觀,會被社會牽著鼻子走,有悖于高等教育的本質;離開職業取向的高等教育質量觀,只會堅守自己的傳統標準,保守而缺乏生機與活力,會失去公眾和社會的支持。因此,在我國高等教育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心的時期,任何一類大學都要受到市場的沖擊,只是沖擊的程度不同而已。
  
  二、應用型本科的教育質量標準:基本標準與特色標準統一
  
  教育質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的程度”,“最終體現在培養對象的質量上”。教育質量標準就是用什么標準來評價學生的質量和教育的效果。潘懋元先生指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前提是多樣化,多樣的高等教育應有各自的培養目標和規格,從而也應當有多樣化的教育質量標準。”因此,不同類型的高校應有不同的質量標準。教育質量標準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一般的基本質量要求,另一個是具體的人才合格標準。對高等教育來說,前者所指的是一切高等教育都要依據我國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一般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結合,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專門人才;后者所指的是依據各級各類高等教育的具體培養目標所規定的質量要求,是衡量所培養的人才是否合格的質量規格。[6]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質量標準也分為兩個層面:一是統一標準,即作為本科階段的高等教育應該達到的基本學術標準,也就是本科不同于專科、碩士等層次教育的標準;二是特色標準,即應用型本科不同于學術型本科的個性化標準。對于統一標準,人們比較容易理解,也比較好把握;但對于特色標準,則比較難體現和把握。應用型本科教育質量標準的兩個層面實際上反映了應用型本科教育質量價值取向中“學術性與職業性的融合”。學術性價值取向主要通過基本標準來體現,職業性價值取向主要通過特色標準來體現。
  我國的《高等教育法》對各個層次的高等教育標準做了比較簡單明確的規定。第四條和第五條是任何層次的高等教育都應該達到的標準。第十六條和第十七條對不同層次高等教育標準做了不同的規定。從《高等教育法》的相關規定可看出,無論是學術型本科,還是應用型本科,都應該達到本科應具備的基本標準。這個基本標準既包括思想政治素質方面的,也包括學業成就方面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要達到這些基本標準,就必須從辦學思想、教育目標、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成就評價、質量管理等方方面面去落實和執行。如果這些方面達不到基本標準,就不能稱其為本科教育。這些基本標準由于有法律文件的明確規定,而且已經執行了相當一段時間,在辦學實踐中相對比較容易實現。

  特色標準是應用型本科不同于學術型本科的標準,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高等學校在升格、轉型的過程中一味地追求高規格、高標準、綜合型、研究型成為基本辦學范式,學制、教學、管理、招生等環節上與精英教育趨同。這種辦學質量標準的一元化應該引起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關注。”[7]現在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面臨發展中的瓶頸,學生的就業越來越困難,而同時很多企業又招不到合適的人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應用型本科院校仍然按照學術型本科院校的標準來辦學,在辦學思想、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管理等方面都與學術型本科院校雷同。但由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在生源質量、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科研水平、社會聲譽等方面無法與研究型大學競爭,所以培養出來的人才也無法競爭。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在達到基本標準的基礎上,建立一套特色標準,走特色化發展道路。應用型本科特色標準應該突出應用型本科院校和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優勢和特點。
  相對于研究型大學來說,應用型本科院校應更加緊密地結合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或行業發展,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或行業發展提供人才儲備、智力支持、技術來源和文化傳承。尤其是在一些地市級區域,地方高校對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更為明顯。相對于學術型本科人才來說,應用型本科人才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強的特點。在知識方面,雖然理論知識弱一些,但專業實踐知識要強,現場操作經驗豐富;在能力方面,雖然科研能力弱一些,但實踐能力、動手能力、適應崗位工作的能力、解決工作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強;在素質方面,合作意識強、工作踏實、吃苦耐勞。應用型本科院校與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優勢和特點應該通過建立特色標準來得到充分體現。
  標準是規范人類實踐活動的有效工具,具有共識性、規范性、權威性、分類性等特點。[8]從標準的定義、特點與作用可看出,只有通過規范的程序,以文件的形式,由權威機構發布,并得到大家的共同認可,標準才能發揮導向與監測作用。當前,基本的學術標準已通過《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等文件加以明確規定,對各高等學校的辦學定位與發展起著有利的指導和規范作用。但特色標準卻仍然屬于理論界研討的范疇,而辦學者也只能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這就難免會使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在思想上茫然,在行動上出現偏差。因此,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制訂應用型本科的特色標準是引導和推動應用型本科院校健康發展的關鍵。
  
  三、應用型本科的教育質量評估體系
  
  高等教育評估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國家或社會對高等學校實施監督和宏觀調控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高等學校實現高等教育自我完善、自我調節、自我改進的有效途徑。而在高等教育評估中,評估指標體系作為質量標準的一種重要體現,將直接影響和引導高校的發展。目前,我國評價高校辦學質量的評估指標體系主要有兩種:針對普通本科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本科方案);針對高等職業院校的《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2008]》(以下簡稱新高職方案)。現有的評估方案考慮到了不同層次高等教育質量要求的不同,但卻忽視了同一層次不同類型高校質量標準的多元化。
  隨著高等教育領域應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院校定位于應用型本科教育。這些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辦學實踐中越來越意識到當前的本科評估方案無法體現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無法展示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優勢,甚至阻礙了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發展。這些院校研究者從自身的辦學實踐出發,開始探討適應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評估指標體系。當前在這方面研究較系統的有北京聯合大學的江小明教授、上海電機學院的楊若凡教授和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的教務處長婁斌超。而這三所大學正好是目前我國應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典型。但這些指標體系都存在明顯的缺陷,在實踐中難以操作。
  應用型本科評估指標體系必須實現學術價值與職業價值的融合,必須體現基本標準與特色標準的統一。應用型本科評估指標體系與普通本科評估指標體系在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上可以保持一致,以達到本科的基本標準。應用型本科的特色可以通過觀測點與等級標準的不同來體現。如普通本科評估指標體系“1.1 學校定位”的主要觀測點是“學校的定位與規劃”,A級的標準是“定位準確,學校發展規劃科學合理,并有效實施”;應用型本科評估指標體系在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和主要觀測點都可以不變,但A級的標準改為“定位準確,學校發展規劃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并有效實施”,這就突出了應用型本科的特色,體現了差異性。通過這種方法來建構應用型本科評估指標體系,既保證了應用型本科與學術型本科的一致性,又體現了二者的差異性,而且由于一級指標、二級指標的一致性,更容易理解、區別與操作。
  通過這種方式來建構應用型本科評估指標體系有如下特點:第一,在觀測點層面增加了“實踐教材”和“產學研合作”兩個觀測點,減掉了“雙語教學”,其中“實踐教材‘要求’有一定數量的校合作開發教材,實踐教材建設較好”;“產學研合作‘要求’產學研合作緊密,效果好”。第二,在具體標準方面,有很大的改變,重點突出了應用特色。如“學校的定位與規劃”強調了“學校發展規劃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教育思想觀念”強調“具有先進的應用教育思想觀念”;“教師整體結構狀態”強調“具有行業背景的兼職教師占一定比例”;“專任教師”強調“具有行業社會實踐經驗的教師比例”;“教授、副教授上課情況”強調“近三年均有到企業等單位進行專業實踐的經歷”;“教學水平”強調“理論聯系行業實踐緊密”;“專業結構與布局”強調“專業設置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培養方案”強調“有利于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力的提高”;“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強調“應用特色明顯”;“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強調“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強調“注重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創造條件使學生較早參加專業實踐和創新活動”;“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強調“體現學校的定位和培養目標”;“課外科技文化活動”強調“學生積極參加科技文化競賽”;“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強調“有一定數量的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就業情況”強調“學生的創業能力強,有一定比例的學生創業成功”。其它的觀測點和標準與普通本科基本相同。
  潘懋元先生認為:“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也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生命線。精英高等教育要保證質量,大眾化高等教育也要保證質量。但兩者由于培養目標與規格不同、社會適應面不同,因而其質量的標準也就不同。既不應以學術型的精英教育質量標準作為大眾高等教育的標準,也不應以職業型的大眾高等教育質量標準和為精英高等教育的標準。目前有人擔心高等教育大眾化導致高等教育質量的下降,實質上以精英高等教育的質量標準作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質量,從而會產生誤導,使高等教育大眾化陷入誤區。”因此,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不僅辦學者要探索用不同的質量標準來引導自己的辦學實踐,教育行政部門更應該制訂宏觀政策,加以分類指導,正確引導。
  
  參考文獻:
  [1]約翰?S?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
  [2][6][9]潘懋元.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教育質量觀[J].江蘇高教,2000(1).
  [3][4]丁雪辰.關于高等教育質量標準的價值取向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7).
  [5]陳小紅.學術性和職業性融合――大眾化進程中高等教育質量觀[J].復旦教育論壇,2003(4).
  [7]紀寶成.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政策選擇[A].高等教育發展政策國別報告[C].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2.
  [8]陳玉祥.從標準的內涵看我國本科教學質量標準的建立[J].中國高教研究,2007(7).

轉載請注明來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9/view-956029.htm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本科轉型發展
學者觀點 | 顧永安:中國新型大學的新特質與新樣態
高職升本科問題現階段不爭論不動搖 - 信息快報 - 資訊展示 - 資訊中心 - 國家精品課...
轉型就是轉機
嚴 彥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評價改革路徑探析
職教本科,高質量發展要邁過幾道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冈县| 治多县| 新和县| 乌拉特后旗| 平定县| 益阳市| 通许县| 凉山| 罗山县| 寿宁县| 连南| 泸定县| 盖州市| 韶关市| 科技| 漳平市| 庆阳市| 南城县| 博乐市| 安徽省| 曲松县| 石景山区| 金门县| 松潘县| 永宁县| 临猗县| 长兴县| 华蓥市| 奉节县| 泾阳县| 阜新市| 本溪市| 项城市| 建德市| 株洲市| 汝阳县| 泰来县| 阜阳市| 无棣县| 新建县| 灯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