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李克農駕鶴西去的時候,美國中情局大大地松一口氣,直接宣布放假三天。黨的創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董必武還特地寫了一首詩來哀悼他。是他與錢壯飛和胡底三人深入國民黨的龍潭虎穴中,以驚人的智慧和超凡的謀略與敵人周旋,在中國共產黨的危急存亡之際力挽狂瀾。這位強到不僅令自己人尊敬,還讓敵人也十分敬佩的老人,一生堪稱傳奇。
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特工之王”,他在從事地下情報工作時,究竟是如何在九死一生中與敵人斗智斗勇的?除了情報工作,他還為黨和人民做出了哪些貢獻?
李克農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安徽人,12歲時,李克農從巢縣的小學去往蕪湖安徽公學讀書。安徽公學此時正好成為了革命黨人的一個活動基地。在這個新思想層出不窮、激烈碰撞的學校里,李克農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結交了許多心懷大義的共產黨早期成員。
在這些有識之士的影響下,李克農的心底也萌發出了為民革命的幼苗,為他日后對黨的堅定信仰打下了基礎。
18歲后,李克農先是去往了北平,在《通俗周刊》報行工作。在北平這個權利中樞所在地,軍閥的明爭暗斗,人民生活的壓抑艱難,李克農看到、親身經歷了許多。而在北平的所見所聞也讓李克農心中跟著革命黨人鬧革命的愿望更加堅定。
后來,五四運動在全國各地掀起一片熱潮,李克農也懷著熾熱的理想,積極參與當時的學生運動。他在安徽的運動中心安慶的《國民日報》報社里擔任編輯,并在報紙上發表了反對新稅法的文章。李克農甚至因此被逮捕入獄,最后靠著友軍的營救才得以恢復自由。
就這樣,李克農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支持著國內的革命運動,直到他在錢杏村的介紹下滿懷希望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進入中國共產黨工作后的一天,李克農偶然遇見了自己往日的好友胡底,原來他也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兩人志趣相投、相談甚歡。后來,在胡底的牽線下,李克農又結識了另一位堅定信仰的共產黨人錢壯飛,隨著他們相互間的不斷接觸,擁有著相同信仰與身份的三人關系也越來越好。
當時,錢壯飛已經潛入了國民黨黨務調查科。李克農在蕪湖跟著革命派搞革命的時候,也有過在敵方黨派里當臥底刺探情況的經歷,所以他特別能理解錢壯飛此時臥底工作的危險與艱辛。李克農問錢壯飛,有沒有可能再往敵人的核心內部嵌一顆“釘子”進去。
他這一問,錢壯飛立即想到國民黨的特務組織正在暗地里招兵買馬。該組織以上海無線電局的名義進行考試招聘,表面上招募的是廣播新聞編輯,實際上是國民黨特務組織的考核。
李克農一聽,這是個好機會,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和計劃報告到了黨中央去。黨中央經過商議,表示完全贊同李克農跟著錢壯飛打入國民黨內部。如果他們的潛入能讓國民黨的特務組織實際上為共產黨所用,這對于黨而言,絕對是一大助力。
于是,李克農憑借著自身過硬的能力,在考試中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國民黨的情報心臟——上海無線電管理局工作。但如果想要接觸和掌握更多,完成黨組織對自己的期望,僅僅成為一個小職員是不夠的的,他還得向上爬。
為了協助李克農,黨中央特意將一些組織內無關緊要的文件交給他,李克農借著這些文件上繳到國民黨中央作為自己的“業績”。上繳的文件次數多了,上海無線電管理局的局長徐恩曾便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這個能力出色的小伙子。
很快,李克農就升職成了上海無線電局電務股股長,這個職位可以說是特務組織的一個重要“關節”,手底下掌控的是全國的國民黨無線電報務員。這下,李克農算是在國民黨的特務組織里站穩腳跟了。
但徐恩曾信任李克農之余,還是對他留了一手。徐恩曾手上有一本密碼本,里面所寫的密碼可以翻譯國民黨高層官員相互間傳遞的消息,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為了保證這本密碼本的安全,徐恩曾每天隨身攜帶,有需要用到密碼本的電報也都親自翻譯,大有“人在本在”的氣勢。
那么,要怎么樣才能從徐恩曾手里搞到這本密碼本呢?許多時候,難題的突破口永遠都是人性。
有一次,在徐恩曾正準備去尋歡作樂的時候,李克農主動上前勸阻:“那種地方魚龍混雜,你帶著密碼本太危險了,這樣太亂來了。”
徐恩曾一聽,說得很有道理,要是在那種地方把這么重要的東西丟了,后果就不僅僅是丟人那么簡單了。于是,徐恩曾就把密碼本暫且先交給了李克農保管。就這樣,李克農成功地把這本絕密的密碼本復制了下來。
后來,蔣介石突然對共產黨翻臉,中央特科的顧順章叛變國民黨時,他們就是靠著這本密碼本從截獲的電報里獲得的消息,才能幫助蔣介石刀下的眾多共產黨員死里逃生。
后來,胡底也在李克農和胡底的接應和安排下,順利地潛入了國民黨的情報部門,成為了“長城通訊社”的社長。1930年,他們三人成立了黨的特別行動小組,由李克農擔任組長職位,負責與黨中央的交流。就這樣,胡底、錢壯飛和李克農三人相互配合,“龍潭三杰”在國民黨特務組織內部不斷周旋,為我黨獲取了大量的有價值的情報。
李克農三人在諜報工作上,戰績斐然,后來紅軍長征時也作出了貢獻。彼時周恩來派遣李克農前去與張學良少將談判,要求與東北軍結成統一抗日戰線。但張學良不是個沒頭腦的軟柿子,作為軍閥后人,他對于紅軍而言并非無害,此行絕不簡單。
談判中,李克農有理有節,信念堅定。當張學良質疑紅軍的抗日決心時,李克農向其分析形勢、證明決心;當張學良話里有話,給紅軍挖坑,李克農便直接告訴張學良,紅軍有誠意但也有骨氣,站起來便直接往外走。數次交鋒之后,張學良終于與李克農達成一致,決定共同抗敵。
后來的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2.6萬人對抗國民黨25萬軍隊。李克農指揮著西安、上海和香港等地的情報系統,不斷獲取各方國民黨部隊的動向。讓人民解放軍在敵我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指哪打哪,最終以少勝多獲得解放戰爭的勝利。
諜戰工作并非常人所能,在這種特殊戰場上工作,李克農所受到的精神壓力是很大的,很快,他的身體便開始出現問題。上級考慮到他的情況,特意下令讓他休息養病。但朝鮮戰爭爆發后,看著我國的士兵還在不斷地拼死戰斗,李克農完全沒法視而不見地安心養病。他再次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李克農帶領著與美國談判的同志們,一起徹夜研究商量如何與美方談判。在第20次大會上,中方發言之后坐下,美方卻沒有任何反應,全場靜默得可聞落針。
一分鐘、五分鐘、十分鐘,中方的談判人員漸漸耐不住焦躁了起來,但李克農卻目光炯炯,他悄悄地寫了紙條傳給大家,讓大家沉住氣。這是敵方的戰術,也是雙方的一場靜默的較量。眾人收到紙條后心領神會,繼續與美方對抗。就這樣,李克農帶領著談判人員與美方外交斗智斗勇,一次次地粉碎了敵方的陰謀,被譽為“隱形的巨人”。
李克農雖然戰斗在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但其危險程度卻絲毫不亞于在戰場上拼死戰斗的士兵將領。
是他在敵人內部騰挪轉移,不斷獲得情報輸送給黨中央,是他弄到手的密碼本,在國民黨的陰謀中拯救了許許多多共產黨人的生命,也是他孤軍前去說服張學良,這才達成抗日統一戰線。
毛澤東說:李克農是個大特務,只不過,他是共產黨的特務。正是因為共產黨有像李克農這樣奮戰在隱蔽戰場上的無名英雄們,才能幫助共產黨一次次從危機中絕地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