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陽健脾化淤驗案
慢性腎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不同病理類型組成的原發于腎小球的一組疾病,以蛋白尿、血尿、水腫及高血壓為其基本臨床表現,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
案1:趙某,男,31歲。
主訴及現病史:腰痛、水腫、畏寒3年。3年前感寒后,出現顏面及下肢水腫,到某醫院檢查:血壓150/100mmHg,尿蛋白(++),水腫,診為急性腎炎,經治療,血壓降至正常,尿蛋白轉陰,但水腫反復出現,感寒后加重,來中醫門診求治。
診見:全身浮腫,畏寒肢冷,腰痛固定,陽痿,便溏;腹部叩診無移動性濁音,舌暗,苔薄白,脈沉澀;血壓130/80mmHg,尿檢基本正常,腎功能正常。
中醫診斷:慢腎風。
西醫診斷:慢性腎炎。
辨證:脾腎陽虛,夾濕夾淤。
治法:溫補脾腎,祛濕化淤。
方藥:溫陽化淤利水湯。
藥用:制附子5g,桂枝10g,狗脊15g,菟絲子20g,淫羊藿10g,車前子30g(包煎),豬苓10g,澤瀉30g,桑白皮10g,白術10g,茯苓10g,黃芪30g,桑寄生15g,牛膝10g,紅花10g,益母草10g,川芎10g,土茯苓10g,炙甘草3g,水煎服。
復診:上方用7劑,顏面水腫消退,余部水腫明顯減輕。上方繼續口服。
三診:上方又用14劑,水腫完全消退,面色潤澤,腰痛減輕,二便通調。上方去附子、車前子,繼續口服。
四診:上方又用21劑愈。隨訪1年,未見復發。
溫陽健脾化淤驗案2:沈某,女,29歲。
主訴及現病史:腰酸痛伴蛋白尿5年。自述5年前患急性腎炎,經治療,水腫明顯消退,血壓降至正常,但蛋白尿、腰痛仍然存在,斷斷續續口服中西藥多種,無明顯療效。
診見:面色黧黑,神疲乏力,腰脊刺痛,大便溏薄,下肢輕度浮腫;舌質暗,苔薄白;血壓135/85mmHg,尿蛋白(+++),腎功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