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醫傳承,讓家人健康,讓眾生無疾
在中醫界,有很多的派別,其中就活躍著一支柴胡派。
柴胡派是中醫學中的一個流派,他們是以柴胡為主要藥物和治療原則而形成的方法體系。
柴胡是一種中草藥,具有疏肝解郁、理氣和胃、寬中化滯等功效。
中醫柴胡派主張調節人體氣機的平衡,通過柴胡及其他輔助藥物的運用,調理肝膽功能,緩解情緒郁結和臟腑功能紊亂所引起的疾病。
柴胡派的治療范圍包括肝膽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婦科疾病、內分泌失調等等。
今晚,我們就一起來談談柴胡派常用的小柴胡湯。
說到小柴胡湯呀,中醫界可謂人人皆知,不是中醫界的人,好多人也是知曉的,因為它實在太出名了。
小柴胡湯是中國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所創立的方劑之一,最早記載于《傷寒雜病論》一書中。
按照六經來辯證,病在少陽,用小柴胡湯。
但是,我們大家多數人都不是醫者,哪怕有一些是醫者,但不懂六經辯證的話,也是不太會用小柴胡湯的。
因此,我就不講六經辯證了。
我得從我們普通老百姓都能聽得懂的大白話來講這個湯的使用方法,因為脫離六經來講,所以講得不一定對,希望各位大師批評指正。
按照我的習慣,我一般會在患者出現寒熱往來、胸脅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等癥狀時,一定會選擇用到小柴胡湯來治療。
那么,為什么說小柴胡湯可以用來治療肝炎、膽囊炎、中耳炎等炎癥呢?
就是因為,我們人體的肝經巡行于這些部位,如果邪氣在這些部位交爭時,或反復往來時,就會出現炎癥感染加劇的情況。
大家都知道,小柴胡湯由柴胡18克、黃芩12克、人參12克、半夏12克、炙甘草炙15克、生姜15克、大棗9枚組成。
我們從藥物的組成來分析,就會發現:
1、柴胡起到調和肝氣、疏通經絡、解表發散的作用。柴胡可以舒展肝經,緩解肝氣郁結,調節情緒,減輕煩躁、抑郁的癥狀。
2、黃芩的作用是清熱解毒、宣肺泄熱。它可以清熱解毒,減輕發熱、咽喉腫痛等癥狀。
柴胡和黃芩合用,起到了條達的作用,可以把全身上下的障礙打通了,打順暢了,身體的正氣就可以把滯留在中上焦的邪氣驅趕出去了。
3、這里的人參、炙甘草、生姜、大棗,可以補中氣,調脾胃。一旦我們人體正氣足了,脾胃運化正常了,就能產生充足的氣血,給身體源源不斷的補充能量,最終讓正氣戰勝邪氣。
4、半夏這味藥呀,可以起到燥痰化濕、降逆止嘔的作用。
因為少陽經脈與肝膽和耳關系密切,如果外感邪毒,循經如肝入膽入耳,并在這些地方“安營扎寨”,而此時用小柴胡湯,就可以有充足的武器和力量把它們趕跑了。
因此,肝炎、膽囊炎、中耳炎等炎癥,小柴胡湯當然可以派上用場了。
而小柴胡湯,就是現在大家在藥店經常見到的中成藥小柴胡顆粒。
我是許九九,我是個愛分享的人。
關注許九九,健康不迷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