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500閱讀時間5分鐘
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from 朱熹《四書集注》
造價師家園“說法”還在繼續。
“不平衡報價”對招標方來說是“暗箭”,對投標方來說是“錦囊”。防暗箭要靠前期的措施,用錦囊要適可而止。今天我們共同來看一個故事,幫助你理解什么是不平衡報價。
90年代初,我爸媽做建材生意,有時候一天能賺1000塊錢!這對于農村出身的我們簡直是就是暴富!爸媽有個訣竅:水泥白灰這樣的大件兒,寧愿一袋兒只賺幾毛錢,也要把客戶留住。因為量大,總價就大,所以客戶總覺得我家賣的最實惠。其實,像插銷合頁之類的不起眼的小件兒,價格早就偷偷翻幾倍了。最后,該賺的錢,一分錢也不少,有時可能賺得更多。所以,你看,連我小學沒畢業的老媽都懂得什么叫“不平衡報價”。哈哈哈,沒想到,法大畢業的我,今天要聊的,還是不平衡報價。真是太陽底下無新事呢。
具體啥叫不平衡報價,百度百科這樣寫:
不平衡報價,是相對通常的平衡報價(正常報價)而言的,是在工程項目的投標總價確定后,根據招標文件的付款條件,合理地調整投標文件中子項目的報價,在不抬高總價以免影響中標(商務得分)的前提下,實施項目時能夠盡早、更多地結算工程款,并能夠贏得更多利潤的一種投標報價方法。
其實不用深究里面的道理,你看完我說的這個故事,就全明白了。
— 故事背景 —
說有個林業局辦公樓的裝修項目,是用工程量清單招標的。招標文件里有這么一條:工程量清單所列的工程量系招標人估算和臨時的,作為投標報價的共同基礎,實際完成的工程量由承包單位計量、招標人、監理工程師核準。
朋友,如果你夠敏感,你應該知道不平衡報價的第一個條件具備了:“按實際完成量結算”!啥意思?意思就是你干了多少活,就給你結算多少錢。還不明白?就是你只有多干,才有可能多賺啊。要是給你按圖紙包干了,固定總價了,還哪來的賺錢機會啊。
但這只是一個很常見的條款,沒啥稀奇的。做工程的都會遇到這種約定。那么想要不平衡報價,還差什么呢?差的是,業主犯錯誤!
咱們這個搞裝修的承包商,拿來全套招標圖紙一看,這個辦公樓的網線,業主只列了500米。咦?……一個大樓只有500米的網線?承包商一算,好家伙,實際需要最少5500米。哇哈哈,業主啊,你自己犯了大錯,這事兒可就怪不得我了……
怎么搞?網線市場價一米3塊,承包商報多少?123塊!超過40倍。
有朋友問了,網線價報這么高,那么投標總價不就也高了嗎?這樣不就中不了標了嗎?這個問題問得好哇!如果咱承包商只是傻乎乎的調整一個網線的價格,那總價肯定比別人家高啊。不過你別忘了,咱們承包商可是會一招“不平衡報價”的:網線上多出來的錢,我在別的地方降下來。只要總價不變,業主是不會知道的,還不影響我中標。這你就明白“平衡”這個詞,其實是個動詞了吧。
快算算多賺多少?5500米,減去業主自己算的500米,剩下將來要增加的5000米左右,按照123塊一米計算,多賺61.5萬啊。那么,本兒是多少,5000*3=1.5萬。多賺60萬!當然合同內還有一部分也是賺的對不對。我說的這60萬,是業主因為工程量計算錯誤,而被承包商狠狠敲的竹杠。
后來,這個工程就干完了。結算時,果然血淋淋的打起來了。不打才怪,呵呵。
— 雙方爭執 —
業主說,坑啊,老大的坑啊。一個破網線賣我120,我自個家剛裝的寬帶才3塊錢一米,買10米人家還白送1米。奸商啊你這是,天打雷劈不公平噻。
承包商當然不管這套,就認死理兒:別埋汰人行不?我哪知道網線要增加10倍,我就正常報的價。再說了,合同里寫的明明白白,結算單價就按中標單價算。別的都別扯,合同有效,就按照合同來。
互撕的部分介紹完了。朋友們,你怎么看?
一方面:合同有沒有效?有效啊。那應不應該按照123元/米計算。應該啊(你看,這就是邏輯的結果)。另一方面:3塊一米的網線,賣人家123米。公平嗎?肯定不公平啊。
— 法院判決 —
咋整?這需要由法院判決。法院說,雖然投標時不禁止不平衡報價,但是仍應在合理范圍內進行。承包商不僅投標單價畸高,而且實際工程量比標底增加約10倍,該行為不僅有違民事活動應遵循的誠實信用原則,更有損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判決:投標范圍內的網線工程按照中標價計算工程價款,尚還合理;但是在投標范圍外的比標底增加約10倍的網線工程,若還是按照畸高的中標價進行結算,顯然有悖基本的公平正義。故本院采信鑒定機構重新組價后造價1.2萬元,作為標外網線工程的工程款。
簡而言之:法院的意思是招標的500米,行,就按你承包商的報價算給你。但是合同外增加的5000米,太不公平,按市場價3元/米算給你,別太欺負人了啊。
故事講完了,咱承包商不平衡報價的小陰謀沒能得逞。其實法院說的挺對的,沒人禁止承包商的不平衡報價策略,只是你這玩的太狠了吧。10倍的量,40倍的價,實在說不過去呀。這也提醒咱承包商了:不平衡報價這事啊,差不多行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