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轉:理性面對“幼兒讀經熱”

趙忠心  

  我國歷來重視利用兒童啟蒙讀物對兒童進行教育。在古代,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增廣賢文》等兒童讀物,承擔著兒童生活常識、歷史知識、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教育的任務,歷來是家喻戶曉,老幼皆知。這些兒童啟蒙讀物一般都文字簡練、押韻合轍、朗朗上口、易背易記,內容淺顯易懂、形象具體、生動活潑、引人入勝,通篇是典型人物、歷史故事、民間諺語、流行成語。兒童閱讀啟蒙讀物可以開闊眼界,豐富、活躍孩子課外文化生活。引導兒童閱讀古代啟蒙讀物,有利于保護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對于孩子學習做人的基本道理是很有意義的。

  孩子可以適當學一些國學,但要有選擇地去學,不能將其作為幼兒階段的主要任務。古代這些兒童啟蒙讀物雖然承載了傳統文化,但畢竟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是那個時代的行為規范,不可能沒有歷史的局限性;而現在,畢竟是事過境遷,物是人非了。有的東西是有生命力的,今天還有積極意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則顯得陳舊、落后、過時了。在過去的歷史條件下是積極的,在現代社會就不一定還是積極的了,這是歷史發展新陳代謝的自然現象。因此,在引導兒童閱讀古代啟蒙讀物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有所選擇、取舍,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地繼承,不能全盤照搬。

  幼兒園的孩子,畢竟還是未成年人,涉世不深,尚缺乏生活經驗和分辨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他們對新奇的信息感受能力很強,但篩選、取舍信息的能力很差,面對積極的、消極的信息,往往會兼收并蓄,難免受到消極的影響,成年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對他們讀經提供必要的指導,盡量給孩子閱讀有益無害的東西,以把消極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這是歷史賦予我們教師和家長的責任,不可推卸。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學前教育應該以游戲為主。在引導兒童閱讀古代啟蒙讀物時,要創新形式,以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可以結合游戲進行,但不要強迫孩子去讀經,強迫機械記憶不僅不利于幼兒成長,反而會對他們的想象力造成一定的損害。

  此外,孩子們長大后離開學校、家庭,要進入的是現代社會,必須首先學好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行為規范,不然的話,會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很難融入、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現在,社會上一些民辦文化教育機構,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之下,任意夸大傳統文化的價值,以學習傳統文化為主,以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行為規范為輔,甚至出現以國學教育代替現代教育的傾向。這是本末倒置,是不可取的,教育行政部門有責任予以干預。

  至于現在有的民辦文化教育機構開辦兒童國學班,組織孩子背誦、學習四書五經,我很不以為然。民辦學校教師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很難有勝任國學教學任務的,只能是裝腔作勢,也就是組織孩子搖頭晃腦地誦讀,囫圇吞棗,機械記憶。就算是布置古代私塾教室、用古裝包裝師生,也只是制造了一種氛圍,孩子獲得的至多也就是一鍋夾生飯,我非常擔心會誤人子弟,給以后學習傳統文化制造麻煩。

  現在許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為什么家長會大義凜然地不惜重金讓絕無僅有的孩子去做實驗品,我實在是搞不明白。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確保讀經對幼兒天性的尊重

丁海東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在某幼兒園班級教學現場,一群四五歲的孩子在教師的帶領下,整齊劃一地高聲誦讀著。傳統童蒙經典中抽象艱澀的文言文,在現代孩子的稚嫩童聲中,倒也有些抑揚頓挫的節奏和韻味。置身其間,著實令人頗有些時空逆轉、重回經典時代的恍然。

  時下,在幼兒教育名目紛繁的多樣化教學實踐中,幼兒讀經現象堪稱獨樹一幟。幼兒讀經主要是選取諸如《三字經》、《弟子規》,以及《千字文》、《百家姓》乃至古詩詞類等傳統國學經典作品作為誦讀對象,以成人領讀、幼兒跟讀并不斷重復為基本方法,即貫徹所謂小朋友跟我讀的六字方針,以讓幼兒背誦熟記其相關內容為主要目標,而并不追求幼兒對于誦讀作品的真正理解。

  “幼兒讀經現象實際上是兒童讀經運動在幼兒教育階段中的反映。在倡導復興國學文化的思潮中,兒童讀經肇始于上個世紀末,源起于臺灣并波及大陸。目前,兒童讀經在教育中雖僅為零星嘗試而遠未遍地開花,卻引起人們熱議。支持者認同于兒童讀經是利用兒童期較強的記憶力,誦記國學經典篇章,可使民族傳統文化和精神在幼時的心靈得以默化、陶冶和扎根,即便當時不能理解但可待日后顯現效益,而反對者立足于現代教育尊重童年天性的立場,認為讀經是灌輸傳統教育在現時代的倒行逆施,且不說傳統經書亦存有封建糟粕,其死記硬背的方法就是對于兒童興趣和需要的壓制,違背了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兒童讀經的利弊之爭,反映出人們對于這種教育是否存有正當性的追問與不同解答。

  立足于兒童的發展,一種教育是否正當從來都不外乎有兩個時間維度的考察:是否有利于當下的發展,是否有利于將來的發展。兒童讀經其機械的重復誦讀和強制式的死記硬背自然難與兒童當下的需要和發展吻合,特別是幼兒讀經就更是有失適宜。抽象枯燥的經書誦讀遠離幼兒游戲與自由、夢想、詩意的精神世界,只能是讀而不解食而不化,這違背了做中學、玩中學、行動中學的基本教學原則。兒童早期教育中真正的潛移默化、陶冶和熏化,必須是在順應兒童天性與情趣的前提下,而在直觀具體的真實情境中、真情實感的感性氛圍中、身體力行的切實體驗中,才可真正的實現。所謂讀經可利用兒童較強的記憶力,無非是利用兒童心靈尚未被充分教化,理解記憶尚不發達,而非理性的機械識記相對旺盛的發展空隙,為其機械背誦尋求的借口。既然是機械的非理解性誦記,兒童讀經對于其智力發育也就無甚大益,更無緣于其性情的熏化和志趣的陶冶。當兒童讀經不能與兒童當下的需要和發展相適宜,也便難以有益于他的未來與人格。

  兒童讀經的倡導者高舉根植文化之根,重塑世道人心的文化大旗,以唯經典至上的文化觀和知識反芻論的教學觀(即不管兒童理解與否,先灌輸、填充下去留待長大后再回味和消化),就是把經典誦讀的功德賭注式地抵押于兒童難能預測的將來,因此不可謂不關注發展的未來與終身。關鍵的問題是,兒童讀經是否真的就有利于兒童將來的發展,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的重塑是否真的就實現于這些讀經兒童的將來人生。僅就現有的發展心理學研究和文化發展歷史的證據,尚不能對于這些問題給予確定的回答。任何對于這些問題的肯定,充其量也是有關個體發展和文化構建的一種價值判斷抑或理論假設。那些杰出文化先輩或大師們童年讀經的成長經歷,并不能充分證明讀經對將來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功效。事實上,基于現代文明的人權立場和現代文化的價值取向,傳統讀經的專制式教育卻是更多地制造了身心備受蒙蔽和摧殘的文化苦旅和人生悲劇。

  當然,基于教育存在的文化價值,在現代文化發展趨于多元和開放的全球背景下,弘揚優秀文化傳統和培植民族精神及歷史意識,也當是兒童教育應有的社會職責。只是兒童教育文化價值的實現,必是以呵護童年、善待成長為其根本前提的。幼兒讀經倘若能夠對于傳統文化經典予以謹慎的文化評判與篩選,在教學方法上超越機械誦記的單一教學模式(盡管誦記也是一種重要的方法),結合幼兒實際的生活體驗和社會認知的現有水平,借助于故事講述、角色表演、環境創設等各種手段,予以童趣化、游戲化和情境化的策略探索,而穿插和融合于現代幼兒園課程的實踐系統中,形成幼兒對于國學經典、民族文化及其精神意蘊的初步感知和情趣,也未嘗不是一種拓延文化視野的有益嘗試。

  “幼兒讀經必須確保對于兒童自由天性的順應與尊重,在不違背現代兒童教育科學的范圍,以不阻隔或破壞童年生活和精神成長的完整與和諧為前提,才可獲得在現代教育中的通行證。任何教育上的一種價值選擇和嘗試,都不能否認兒童在大自然、大社會、大生活中汲取精神成長的豐富養料的。

  在現代文明和現代教育背景下,對于幼兒讀經我們確需抱有一種審慎的態度。舍現代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于不顧,將復興傳統價值和重塑民族精神的文化大任寄托于那些懵懂孩童對于幾本國學經典的機械誦讀,而大張旗鼓地將兒童讀經和背經推演成為一場全民行動的教育運動,若非是一廂情愿的文化癡想,就極有可能是對于現代教育的一場蓄意反叛。

  (作者為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幼兒園要不要教國學

馬宇凱  

  近幾年,隨著國學熱的升溫,國學之風,不僅從大學校園刮進了中小學校,還刮進了學前教育領域。幼兒園要不要教國學,教育行政部門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和明確的態度。我們的態度是:不盲目跟風,也不簡單拒絕;正確把握幼教規律,科學傳承國學精華。我們的做法是:以國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以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在幼兒園現有課程的基礎上,適度引入、實踐和探索國學教育。

  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通過學習、討論和宣傳,讓廣大學前教育工作者尤其一線教師對國學有一個全面而正確的認識。同時,引導廣大家長明確學前教育的性質、目標和任務,正確對待國學之熱,配合幼兒園科學育兒,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

  提高教師的國學素養。能不能在幼兒園科學開展國學教育,關鍵在教師。我們要求幼兒園在園本培訓中給教師補上國學一課,充實國學知識,提高國學素養,增強文化底蘊。通過開展國學知識競賽、閱讀國學讀本等活動,促進幼兒教師腹有國學氣自華,開展國學教育有底氣。

  開展適宜的教育活動。根據幼兒身心特點,適度開展國學教育活動。首先,在教育內容上把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尤其必須去除那些封建道德內容,防止陳腐的毒素毒害新時代的幼兒。其次,在教育形式上改進。選取國學中的精華,通過生活化、故事化、游戲化等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的活動,讓幼兒喜愛并樂于學習和接受,切忌說教和灌輸。

  建設園本化特色課程。在實踐和探索的基礎上,結合各自的辦園特色,整理并形成園本化國學課程。當然,這要把握一個度:國學只能作為幼兒園教材的某種補充,或者在原有課程中適當科學地滲透。辦學者,不能以辦特色園為幌子,把國學作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更不能讓國學成為幼兒園課程的主流甚至代替幼兒園課程的全部。

  營造良好的園本文化。在幼兒園的校園文化建設上,挖掘和提煉國學中一些優秀內容,通過櫥窗、墻飾以及幼兒園整體環境的創設等載體予以展現,讓幼兒在充滿國學的環境氛圍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獲得熏陶。

  國學作為一個熱點、一種載體,并不能承受當下幼兒教育的發展之重,更不能承受幼兒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之重。當下一些民辦幼兒園所引入的國學,主要是《三字經》、《弟子規》、四書五經等古文典籍,其思想內容側重于如何做人,是道德說教;其教學方式大多是帶著孩子讀讀背背,搖頭晃腦,入口不入心。這樣的國學教育,表面上教給了孩子國粹和知識,其實質卻傷害了孩子的身心和智力發展,拔苗助長,適得其反,影響孩子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對待國學教育,我們一定要嚴肅認真,避免步入誤區。

  (作者為江蘇省丹陽市教育局副局長)

 

兒童讀經運動背后的教育學之病

劉曉東  

  兒童讀經運動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折騰到現在,依然如火如荼,不只是文化研究的學者應當承擔責任,中國教育學界也應當承擔責任。對于兒童讀經運動,中國的教育學界總體上來說是集體失語的,個別發聲者有的是為兒童讀經運動提供所謂的理論支援,有的則是對支持讀經與反對讀經的雙方各打五十大板,而那些反對兒童讀經運動的學者孤立無援,時而面臨難言的尷尬與困擾。

  兒童讀經運動會破壞兒童的生活,阻礙兒童的成長。這一運動是與兒童教育的現代觀念和現代立場相悖的。盧梭的《愛彌兒》一書在發現兒童的基礎上提出了教育即兒童的自然發展的教育理論。此后,正如杜威所說,一代代教育改革家都是立基于這一觀念而建設自己的教育理論的。杜威、蒙臺梭利等人都是如此。兒童教育的現代觀念和現代立場是以發現兒童為前提而發展起來的。

  遺憾的是,中國的教育學總體上來說不是建立在兒童研究的基礎上的,這與中國的兒童研究的貧瘠是相關的。作為一個童年研究和兒童教育研究的從業人員,當我第一次進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那一排排、一架架研究兒童史、兒童哲學、兒童社會學、兒童心理學等相關的書籍展現在我的眼前,我為西方兒童研究方面的學術積累和學術成就感到格外震撼,而我國的兒童研究與其相比,基本上還處于起步階段。

  沒有對兒童的深入研究和了解,也就難怪中國的教育往往會將蠻力使在教材、雙基、記誦、訓練、應試等上面,大打消耗戰題海戰,然后陶然自得于中國基礎教育比美國扎實,而恰恰忘記了兒童的世界是怎樣的,兒童的成長規律是怎樣的,兒童的成長真正需要什么,怎樣才能有一個寬裕從容、體驗豐富、健康成長的童年,兒童的成長究竟需要怎樣的文化條件和教育條件,兒童教育的天職與使命究竟是什么……而在我看來,美國基礎教育之不如我們扎實,恰恰是因為他們的基礎教育是建立在大量的兒童研究基礎上的。

  兒童的發展有其自然規律,有其復雜的自然辯證法。我們歷來就是這樣教育小孩子這是我們的優秀文化傳統棍棒底下出孝子魯迅、沈從文等文化名人小時候個個都背過經書我們的孩子比美國的更會做奧數難題等說法或思維方式,是不能論證兒童教育學問題的。

  有人說,兒童讀經運動的倡導者極有可能是對于現代教育的一場蓄意反叛。我以為未必是蓄意反叛,而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何謂現代教育。兒童教育的現代觀念和現代立場是中國文化的盲點。兒童讀經運動存在的問題同樣存在于我國的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基礎教育中。中國的基礎教育改革為什么難以走出瓶頸,根本原因就在這里。

  (作者為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學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小朋友跟我讀

牛翠平

  場景

  某幼兒園讀經課

  (教室內擺放著一張長方形的大桌子,桌子周圍坐著10名幼兒,每名幼兒面前擺放16開大書一本,1名教師在桌子前領讀,2名教師來回走動教幼兒指讀。)

  師:(開始大聲誦讀)《論語》學而第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幼: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幼兒一起跟讀,聲音雜亂。一名幼兒茫然地看著周圍的小朋友;緊靠老師而坐的一名幼兒打算離座去玩,教師及時按壓其坐在座位上;一名幼兒一邊跟讀,一邊把讀本反復開合;兩名幼兒不停地用手在小凳子底下探取東西。)

  5分鐘后,座位上的幼兒雖然有的嘴里還在跟讀,但大部分心不在焉都開始亂動起來。

  師:(表情生氣,聲音提高了八度喊道)小朋友跟我讀。(另兩名教師把正在亂動的幼兒按在座位上。)

  分析

  上述讀經場景,是時下兒童讀經運動的縮影。讀經中的幼兒,不求甚解,只需跟讀,小朋友跟我讀成了幼兒國學教育的六字方針。中國的幼兒要通過誦讀來傳承文化,中國的家長要犧牲自我來陪讀,難怪有人感慨說中國的孩子太累,做中國孩子的父母更累!感慨之余,我們需認真思考幼兒讀經的現象:

  首先,小朋友跟我讀是在發展一種什么樣的思維能力?小朋友跟我讀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探索、不需要質疑,這種反復吟誦使幼兒逐漸缺乏思辨和獨立精神,只能讓幼兒學會機械記憶的方法和養成懶于思考的習慣,根本無法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其次,幼兒讀經是主動的行為還是被動行為?具有主動性的兒童對外界事物好奇,充滿興趣,積極探索和控制外在環境,形成目的意識,為自信心和創造性品質的形成打下基礎。而讀經中的幼兒需要教師不斷的按壓,可見不是主動的行為,這樣的行為也就根本無法培養幼兒的主動性。

  再其次,陪讀父母的好心是否真的有利于幼兒的長遠利益。很多家長選擇讓幼兒讀經,是希望孩子將來能理解這些古代哲人的經典智慧,然后成為孩子今后的處世哲學和人生智慧。但令人質疑的是,未來的處世哲學和人生智慧,能否通過不求甚解的背誦來獲得?眾所周知,雖然密切聯系,但并不會自動轉化為。不通過實踐體驗,各種行為準則只會停留在認識層面上。更何況,幼兒將來能否反芻還是未知!

  (作者為鹽城師范學院教科院學前教育系主任)

不給兒子講經典

蘇暢  

  我是學文學的,老公是學醫出身,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倆有很多的分歧。不過,在一片讀經之聲漸漸蔓延到小學和幼兒園之際,我和先生果斷而且一致地認為:絕對不給年幼的孩子太早講什么國學經典。一些邏輯混亂、晦澀難懂、與時代脫節的所謂經典,實在是不適宜心智未開的兒童。

  不知道為什么,一有家長向我炫耀自己又給孩子報了一個國學班,將來孩子會多么地懂得忠孝仁義,我就有想給他轉述王小波作品中一段故事的沖動:王小波的世伯最愛給學生講二十四孝,百善孝為先,從老萊娛親、郭解埋兒,一路講到臥冰求魚。學生聽得毛骨悚然,他還自以為得計。文革來了,學生將他驅到冰上,讓他也表演一下臥冰求魚。王小波不無諷刺地安慰他:幸虧你沒講割股療親,不然還不成了羊肉片?

  小時候,讀經給我帶來了心靈上的煎熬:我還清楚地記得爸爸給我講完郭解埋兒之后有一段時間,我老是擔心我們家糧食儲備不夠的問題,小小的心靈最早知道了什么是恐懼。郭解埋兒算得上我生命中第一部恐怖片。

  塞德爾茲博士《天才與俗物》里說,循規蹈矩的兒童,長大成人以后必然會成為俗物。他們的特征是很聽話,總是唯命是從,害怕批評,竭力使自己的舉動不違禮俗、不犯過錯;他們接受別人教給的東西,幾乎從不表示懷疑。之后,他們把嫉妒、恐懼和挫折全都傳達給了自己的孩子。

  因此,雖然我從小是學習經典長大的,但我卻不愿意過早給我兒子講那些所謂的經典。

  (作者為總政幼兒園王子簫小朋友的媽媽、古典文學碩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傳統文化教育越早越好
幼兒國學應該這樣教
幼兒園中醫啟蒙繪本閱讀,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生活、愛上中醫
傳統國學對孩子的早教有什么樣的影響?
幼兒讀經有什么危害?
名校風采 | 華師附屬鐵橋幼兒園:讓每一個孩子都發出耀眼的光芒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河县| 阜南县| 东平县| 闵行区| 六盘水市| 兖州市| 临猗县| 麻江县| 凤台县| 定边县| 松原市| 黄冈市| 盐亭县| 沙田区| 台山市| 萨迦县| 都安| 江源县| 通辽市| 金坛市| 太湖县| 高密市| 偃师市| 惠州市| 贵州省| 班玛县| 陇南市| 南和县| 老河口市| 浦北县| 咸丰县| 潮安县| 土默特右旗| 孙吴县| 浙江省| 太仓市| 岗巴县| 金湖县| 鄂伦春自治旗| 塔河县| 泸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