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本名'鵲踏枝',又名“黃金縷”、“卷珠簾”和“鳳棲梧”等。
這一詞牌以多愁善感和纏綿悱惻的內(nèi)容為主,自宋以來誕生不少優(yōu)美的名作,像蘇軾、柳永和晏殊等人的作品,都是經(jīng)久不衰的經(jīng)典。
今日便分享其中7首最經(jīng)典的作品,低吟淺唱,多情愁思,柳永、蘇軾與晏殊,誰才是你最喜歡的那一首呢?
壹
春末夏初,殘紅褪去,綠葉豐茂。
時光在殘紅青杏之間倏爾而過,傷春之情如同春草,漸行漸遠(yuǎn)漸還生。
春色如庭中少女,歡樂自在,只有在春末里的人感傷著春色何日是歸期。
《蝶戀花·春景》
蘇軾 〔宋代〕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柳葉裊裊,飛絮隨著夏天的到來越來越少,但青草卻郁郁蔥蔥,越發(fā)青翠可人。
人生的遺憾,莫過于對美好的想象,卻不能見到美好本身。
詞人站在春天里,如天地旅客,站在院里聽著墻里的歡聲笑語,而笑聲漸行漸遠(yuǎn),不由得感嘆著自己的自作多情。
蘇軾的這首傷春之詞,頗有格局,下半闕常翻譯為關(guān)于愛情的錯過,可我另有想法,覺得蘇軾有幾分自嘲。
因?yàn)樘斓厮臅r自有秩序,春光易逝,但春草漸豐,生命依舊延續(xù)著,春光雖好,夏季秋季冬季也同樣美好。天地自然自有自己的運(yùn)行軌跡,尊重自然秩序,順應(yīng)自然,才是大境界。悲春傷秋之詞,不過是自己的自作多情。
不過若是以愛情為解,也未必不可,讀詩讀詞,其見解都來源于自己的文化水平及審美情趣,并沒有一個標(biāo)準(zhǔn)。
貳
春風(fēng)迎面吹拂,望不盡的春愁。
當(dāng)我想念你的時候,梅花便落滿南山。
相思之情,如春日潮濕的水汽,如影隨形,如附骨之蛆。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fēng)細(xì)細(xì)》
柳永 〔宋代〕
佇倚危樓風(fēng)細(xì)細(xì),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dāng)歌,強(qiáng)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登高望遠(yuǎn),必是相思難寄。
王維曾寫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柳永在夕陽余暉中,依然念念不去,辛棄疾亦曾如此,“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我在高樓之上想什么呢?是在想自己遠(yuǎn)方的故友,是在想難以實(shí)現(xiàn)的理想。
柳永想念的是誰呢?
這首詞因婉約情深,卻被以為是一位女子想念遠(yuǎn)方的情人,可我卻覺得他思念的可能是如手足兄弟的知交好友。
人生海茫茫,知交遠(yuǎn)天涯,心中無限事,卻無人可言說,不知相逢何期,我已思念你到茶飯不思,日漸消瘦的地步了。
只是這首詞含蓄唯美,如同王維的《紅豆》,以愛情作解,也一般浪漫美好。
叁
明月不知愁,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見那相思不能寐的人。
鴻雁南飛,飛不出月光;魚龍潛躍,躍不過江河。
良人未歸,不知身處何處,那相思該寄放何處?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晏殊 〔宋代〕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一夜西風(fēng),殺盡相思,獨(dú)上高樓,樓高路遠(yuǎn),也看不到良人歸來的影子。
從園庭逼仄小景,到登高眺遠(yuǎn),展開天地遼闊的視野,一掃閨閣幽怨,呈現(xiàn)出無限廣遠(yuǎn)寥廓的境界。
雖然不離相思,但山高水遠(yuǎn),很是開闊,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盡鉛華,平易清新,更顯情深意長,不愧為千古名句。
學(xué)者王國維是很喜歡這一句,借用詞中“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來描述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的第一種境界。
這首詞不僅情致深婉,更有婉約詞作少見的寥闊高遠(yuǎn)的境界,千古經(jīng)典,實(shí)至名歸。
肆
詩詞之中,總有些許懸案。
一是同首詞作,難較高下,二是作者不明,風(fēng)格難斷,三是二創(chuàng)知名,遠(yuǎn)超原創(chuàng)。
故而有些詩詞,詞人風(fēng)格相近,史料混雜,便分不清哪個才是作者。
《蝶戀花》亦留下一段懸案。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馮延巳 / 歐陽修 〔宋代〕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cái)?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jì)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清人劉熙載說:“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藝概·詞曲概》)
馮延巳與歐陽修雖不在同一時代,但由于生活歷程相近,詞作同屬婉約一派,故而這首詞作難辨歸屬。
“庭院深深深幾許”之句,具有景深、情深和意境深三重意境,含蓄蘊(yùn)藉,婉曲幽深,耐人尋味,相似意境的詩句,唯有“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能與之?dāng)M。
雨打黃昏,殘花遍地不開門,不去挽留那無情的春風(fēng),愿隨落花逐春風(fēng),去人世間找一找那不見歸期的良人。王國維認(rèn)為“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是一種“有我之境”。所謂“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間詞話》)
雖不能明言相思之情,卻字字見相思之苦,甚是妙哉。
伍
人生八苦,其一便是“生別離”。
落花一年,人增一歲,人的生命短暫又脆弱。
離別不知?dú)w期,或者重逢在花落時節(jié),又或者此生再難相見。
《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王國維 〔近現(xiàn)代〕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公元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春天,久別家鄉(xiāng)的詞人返回家鄉(xiāng),身體不好的妻子莫氏越發(fā)顯得憔悴,詞人見狀,不禁萬分感傷,對于妻子的愧疚憐惜,讓他提筆寫下這首詞,感嘆時光易逝,離恨苦別。
于春天重逢,卻芳菲不再。人與花,都好像步入凋零之境,剛想細(xì)訴重逢的喜悅,又勾起離別后的萬千傷感,頗有些近鄉(xiāng)情怯之意,對于妻子的悔恨愛憐,一覽無余。
寫人如鮮花的詩詞不少,如李白的“美人如花隔云端”,寫如花凋謝,人與花物我相一的詞卻是獨(dú)樹一幟。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人間留不住的是一去不復(fù)返的青春和春天逝去,花落枝頭,兩個“辭”字,道盡美好光陰易逝的遺憾與感嘆,此句一出,盡顯標(biāo)格。
陸
自古河山無定數(shù),今日姓李明日便可能姓朱。
時光荏苒,王朝轉(zhuǎn)變,不過頃刻之間。
人潮洶涌,一代新人換舊人。山河不語,青翠依舊。
《蝶戀花·出塞》
納蘭性德〔清代〕
今古河山無定據(jù)。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fēng)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yīng)無數(shù)。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邊塞如何?號角聲連綿不絕,牧馬頻繁來去,將士緊鑼密鼓的操練著,秋季肅殺,滿目荒涼,唯有一棵丹楓樹,卻也是落寞蕭條。
這功名利祿如塵土,這萬里河山的主人從無定數(shù)。金戈鐵馬,馳騁奔馳的漢子,又是誰的春閨夢里人?
人生情深如何?一如那蕭瑟的夕陽下,不知何時而起的連綿秋雨。
詞人隨帝王出邊塞,在軍營之中所見所聞,令他思緒如潮,生出萬千感慨。
這首詞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暢。以景寫情,以情寫景,情景交融,手法嫻熟,老練精到。
柒
好的親情關(guān)系,讓生活充滿慰藉。
只可惜,人生在世,雖有親緣羈絆,但也各有前程。
親人如飛蓬,一同長大,卻最終各自分離。
《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
李清照 〔宋代〕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guān),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山又?jǐn)啵捠捨⒂曷劰吗^。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yuǎn)。
宣和三年(1121)秋天,時趙明誠為萊州守,李清照從青州赴萊州途中宿昌樂縣驛館時,寫此詞作寄給家中姊妹,表達(dá)思念之情,希望姊妹多寄書信來往的深厚情誼。
這首詞可說的上填補(bǔ)了女詞人描寫姊妹情深的空缺,以女性細(xì)膩的筆觸描寫了姐妹之間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與之兄弟傷感的分別,更有幾分溫馨且情難自禁的況味。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guān),唱到千千遍”,你要寫離別之情,不能只寫離別心情郁結(jié),而該寫四疊的《陽關(guān)曲》,唱了千萬遍,唱到聲嘶力竭,唱到眼淚濕透的袖子都干了。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你要寫離別之情,不能只寫離別前惴惴不安,而該寫那天的臨行餞別,記不清自己喝了多少酒,記不清自己宴席間說了多少句寬慰祝福,記不清酒盞的顏色是深還是淺。
通篇以惜別心情為主,一層又一層,凸顯了與親人之間真摯的情感。雖然全篇主要書寫難舍難分的情誼,但末句“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yuǎn)”卻將難以收放的傷感之情收了回來,使之哀而不傷,憂傷有度。如此疏朗克制的告慰言語,方顯得詞人明媚灑脫,又重情重義的品性。
易安居士,林下風(fēng)致,名副其實(shí)。
這7首《蝶戀花》或多或少都蘊(yùn)藏著相思之情,或深情或傷感或懷念。而人生在世,唯有珍惜彼此的情誼,才會產(chǎn)生思念的情緒。
良人不知何處,萬物都是良人;相思沒有寄處,便處處是相思。
愿我們珍惜時光,珍惜眼前人,珍惜彼此的情誼,在人生中,找到合乎心意的伴侶,志趣相投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