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財經5月31日訊醫療健康領域的融資并購在5月迎來高潮,據投中集團旗下金融數據產品CVSource數據顯示,本月有平安好醫生、360健康、中醫固生堂等11家企業宣布獲得融資,數量僅次于互聯網與IT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O2O健康醫療服務平臺平安好醫生的5億美元A輪融資,刷新全球范圍內互聯網醫療初創企業單筆最大融資及A輪最高估值(整體估值30億美元)兩項記錄。
在并購方面,復星醫藥F10個股資料宣布全資子公司復星實業(香港)有限公司參與競購印度制藥公司Gland Pharma Limited約96%的股權;三諾生物2億美元收購PTS診斷,除此之外,上市藥企片仔癀、太龍藥業也在本月宣布聯手金融投資機構設立醫療產業投資基金,規模在3至5億元范圍。
對于醫療健康領域的融資并購熱,一位資深投資業內人士指出,醫療供給側改革將推動行業釋放政策紅利,同時,人口老齡化趨勢將為市場挖掘出巨大空間,目前醫療健康行業總規模約4萬億元,而2013年國務院公布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醫療健康行業總規模將超過8萬億元。
在本輪融資浪潮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投資方已不再是傳統的醫療健康行業創投機構,險資也成為投資的主力。作為國內最大的保險集團之一,中國平安除了推動旗下平臺平安好醫生發展成為估值30億美元的行業“獨角獸”之外,還投資了體檢連鎖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醫固生堂等標的。
據平安健康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平安好醫生創始人王濤表示,平安好醫生構建互聯網醫療2.0時代健康生態圈的必要條件之一是打通保險支付的閉環。
固生堂創始人涂志亮也向網易財經表示,“險資投資醫療服務企業后,雙方能更好得做一些保險支付的事情,比如成立由中國特色的HMO保險計劃”,據其透露,固生堂本次7000萬美元C輪融資的投資方除了中國平安以外,還有美國保險金融大鱷史帶基金,“國外保險集團也在積極謀劃在中國醫療保險市場的深入布局”。
據了解,健康維護組織(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是美國常見的醫療保險形式之一,通過與保險公司專門簽約的特定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并制訂一系列的規則來控制開支,這種模式可以將醫療保險費用控制在較低的水平,因此受到大眾的歡迎。
不過,正處在風口下的醫療健康產業也存在較大的投資風險,上述投資業內人士指出:“醫療行業需要較長的時間發展成熟,而大部分風投基金尤其是人民幣基金的投資周期短,屆時可能面臨較大的退出壓力。這也是大多數國外醫療健康行業投資基金投資周期高達十年、數十年,甚至帶有一定公益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