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個不可岳飛比慘,但是一樣可憐的名將,但是確實卻被那個偏心的羅貫中幾近忽略的史詩級名將。
一本三國演義讓我們大家熟悉了諸多人物,桃園結拜,三英戰呂布,青梅煮酒,赤壁大戰,七擒孟獲等等不計其數,猛將無數,其中諸葛妙計,張飛勇猛,呂布英雄,張遼止啼,趙云長坂坡等等,但是最后簡單提了一筆降孫皓三分歸一統,似乎吳國突然就被滅了一般。但是事實上吳國在魏滅蜀國以后又足足堅持了16年啊。16年間數次打敗了魏國的進攻,在當時吳國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來說,不得不說是個奇跡,而這一切,均來源于一個千古名將--陸抗。
陸抗的父親是東吳名士陸遜,就是火燒連營氣死劉備的哪位,后來被孫權所懷疑,含恨而亡。陸抗時年20歲,被孫權拜為建武校尉,領陸遜部眾五千人,駐守武昌。陸抗葬父,還都謝恩時,孫權拿出以前楊竺告發其父的所謂20條罪狀,與陸抗核實。陸抗逐條對答,為父辯白。孫權聽了陸抗之言,才消除了對陸遜的猜疑。
赤烏九年(246年),孫權遷陸抗為立節中郎將,與諸葛恪互換防區,屯守柴桑。陸抗臨走時,其駐地完好無損,諸葛恪到后,儼然若新。而諸葛恪的柴桑駐地卻頗有毀壞,諸葛恪深為慚愧。
太元元年(251年),陸抗還都治病時,孫權召見他,流著淚對他說:“我過去聽用讒言,對你父親在君臣大義上不篤厚,因此虧待了你。我前后責問的材料,一把火燒滅干凈,不要讓人再見到。”
樁樁件件都表示了陸抗是個謙謙君子,(換句話說就是被封建忠君思想所毒害的受害者)
之后的陸抗歷經了柴桑督,征北將軍,鎮軍將軍,鎮軍大將軍等之路,一路上升,后在鳳凰元年(272年)因功加拜都護,成就了自己無敵戰神之名。(中間的壽春之戰,西陵破晉,等等就不一一贅言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網絡上找找。)
奈何陸抗本身被一個骯臟的國家給坑了。孫皓稱帝后,荒淫殘暴,胡作非為。陸抗雖遠駐西陵,但是聽說朝政混亂,深為憂慮,曾多次上書。陸抗雖多次上疏陳言,以匡不逮。但均不為孫皓采用,陸抗鞭長莫及,也只好恪盡職守,慎保邊圉
鳳凰三年(274年)七月,陸抗病重。陳西陵利害,勸施仁治,重守西陵,以應急變。孫皓對此依舊置之不理。同年秋,陸抗病逝,五年后晉滅吳,其作戰方略與陸抗所憂慮的完全一樣。
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大司馬荊州牧陸抗”。 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征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晉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大司馬荊州牧陸抗,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而已。
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陸抗。 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陸抗亦位列其中。
ps:圖片均來源自網絡,與本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