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淘寶當天交易額突破驚人的191億元,對很多傳統企業來說無疑是個極大的刺激,所以有機構在雙11后立刻組織了一場傳統企業做電商的專題分享會,與會的傳統企業對該話題都有非常濃厚的興趣。馬慶軍受邀在會上做了一個主題分享。
馬慶軍一直認為,網絡營銷是大勢所趨,企業應該抓住趨勢,順勢而為。總結一下鼓勵傳統企業做網絡營銷的理由,筆者給出4點原因:
一、傳統企業的客戶都在網上或者即將上網
截止到2012年6月,我國網民數已經超過5億,我想這個數字增長雖然放緩,但是這個基數也足夠龐大了。去年的數據顯示,每3個網民中就有一個網民有過購物經歷,馬慶軍認為,今年這個數字一定還會增加。
而且,另外有數字表明,移動終端上網的用戶已經超過通過PC上網的用戶,已經有超過3000萬人通過移動終端購物。客戶購物越來越容易,占用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化。
對于客戶這個概念,按照傳統的消費,我們把一個成功的交易涉及到的人群分為四類,即購買者、使用者、決策者、影響者,馬慶軍認為只要這四類人群中任何一類在網上,傳統企業都應該介入網絡營銷,如果一類都不在,那么可以說你暫時不宜做網絡營銷,或者你可以用網絡營銷提前布局。
二、買家的購物流程發生了變化
很多人都熟知傳統營銷里,客戶購買的過程從認知到決策再到購買有個AIDMA的流程模式,但是由于互聯網的出現,這個傳統的購物過程正在發生變化,也就是新的AISAS模式。
簡單說,傳統營銷里最高境界占領用戶心智的說法正在被沖擊、淡化,因為互聯網用戶,在搜索信息時已經不單單靠搜索大腦記憶,而是開始使用搜索引擎進行搜索。在購買環節,也增加了更多可選項,那就是直接網購或者回到傳統的商超賣場去采購。
馬慶軍認為,對傳統企業產生沖擊更大的是,很多買家已經把傳統的商超賣場作為了體驗店,在體驗店完成體驗后,回到互聯網上進行購買,這個是傳統企業比較痛苦的,實實在在的受到了沖擊,觀念轉變快的企業,開始介入網絡營銷,反應慢的企業還在猶豫和觀望。
馬慶軍認為,以前傳統企業比的是開店的速度,不超過3年,他們比的應該是關店的速度。
三、運營成本的差異
眾所周知,線上銷售的成本比線下低,而且是低很多,當然,如果傳統企業不了解網絡營銷想燒錢也很容易。
馬慶軍有兩個學生,都是做女裝的,一個是做淘寶C店的,一個是做傳統店面的,而且有自己的工廠,做淘寶的學生今年可以做5000萬,做實體的學生今年可以做6000萬。做淘寶的學生去年開店,現有員工30人,租用一個商鋪上下兩層,月推廣成本20--25萬之間,產品純利超過30%。
做實體的學生做了10多年女裝,現在連加盟帶自開實體店超過200家,產品純利潤低于5%,馬慶軍在這里只是簡單粗算,如果細細核算成本,你會發現包括開店、人工、水電、稅費、囤貨、推廣等等成本,網絡營銷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傳統企業人工成本上升、廠租成本高、生產設備成本高、原材料成本高、各種稅費成本高、營銷推廣成本高就是銷售額不高的情況下,考慮網絡營銷也是必然之選。
四、網絡資源的匱乏性
很多人都在講網絡營銷的好處,馬慶軍也不例外,當然,凡事都是一分為二的,我們知道,網絡營銷可以讓我們的產品賣到更大的地域范圍,我們也應該看到更大地域范圍的競爭對手也把產品賣到了我們的范圍。
尤其是互聯網資源的匱乏,我們可以想象,傳統領域還有個二元定律,在互聯網上消失了,你會發現各種想利用的資源極其有限,雖然說網絡營銷成本低,但是流量成本、人工成本等也在上升,而且上升趨勢非常明顯,以前各種免費的網絡推廣模式,現在都處于收費模式。
還有一點就是,互聯網上的人相對傳統企業更懂得細分市場,這可能和他們供應鏈不完善有很大的關系,但是就是這樣被制約的理由,讓他們分享了各個細分市場,從傳統營銷理論來說,選擇細分市場的切入模式是正確的,但是他們正確了,給傳統企業留下的空間就越來越小了。
這是馬慶軍鼓勵傳統企業做網絡營銷給出的四個理由,實際上每個理由都可以繼續擴展說明,篇幅原因,就寫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