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語傷人六月寒。
語言的暴力,足夠讓人死上好幾次
作者|霽陸
1
很多人都有過“因為一個老師討厭一門學科”的經歷。
我最討厭物理。我的第一個物理老師是一個以嘲諷學生為樂的胖女人。記得一個悶熱的下午,我在物理課上走神,突然就被點名回答問題。“我看你好像沒在聽課啊,這道題怎么選你來說說看?”
我慌忙站起來給出了答案。我知道自己答對了,正想松一口氣,她卻陰陽怪氣起來“有些人覺得都會了,就不聽講了,看看人家真正學習好的人都在干什么?和人家差得遠了!”
我也曾發誓努力,要抓住機會證明自己,當我在物理考試中得了全班第三之后,物理老師卻說:“是不是蒙的?你還覺得自己怪不錯的呢,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和第一名的差距你永遠也趕不上。”
趕不上就趕不上。從此我再也沒認真聽過物理課。即使后來換了老師,我也對物理提不起興趣來。
就這樣,一個想好好學物理的學生死了。
2
女孩被父親教育要勤做家務。但凡懶怠一點,就會被教訓“回家就是吃,睡,把家當旅館嗎?一點眼力見兒沒有!以后工作了單位領導肯定也嫌棄你!”
本來只是一件小事,做不好就會有一堆話等著“你說你有什么用!找個東西找不到,你是不是眼瞎!”“交代給你才三件事,就忘了一件,你還能干成點什么?像你這樣的人肯定一輩子沒出息!”
一次,女孩反抗道:“能不能不要這么說話,我聽了會難受。”父親反而瞪圓了眼睛:“你還難受了?你懂個屁。我這都是為你了你好,以后你就知道了!”
不同年齡的人只會有經歷上的差別,情緒感受上卻是一樣的。
你對我好,我自然明白,你對我不好,我也全都知道。
就這樣,一個對家庭融洽懷揣希望的女孩死了。
3
今年參加高考的小斯,成長在一個父母極嚴厲的家庭里。在這個家里,考98分都會被罵,夾個菜都會招來父親的耳光。
高考后第二天,父親最后一次大罵了小斯,因為小斯想要出去打工,而不愿意去自己的中巴車上幫忙賣票:“養你在家是干嘛的?”
小斯問父親是否會給自己發工資,又被父親罵了一頓“掙錢掙到老子頭上來了!真是養了個白眼狼!”
小斯在爭吵后消失,在QQ空間里發布了長遺書,里面都是“我感覺不到父母對我的愛”“我覺得自己很不好”這樣的話。他發布的最后一條說說寫道“死了,我的心自由了!”
一天后,人們在河面上發現了小斯。
這一回,一個未來有著無限可能的男孩是真的死了。
4
“‘他是我的兒子,我怎么舍得打他,罵他。’父親馬先生說,小時候對兒子管教確實比較嚴,‘那都是為了他好’。
妻子孫女士解釋,兒子說‘因吃飯夾菜遭到父親毆打’的事,她也記得,兒子當時才四五歲,因為不好好吃飯,丈夫確實用手背拍過兒子的臉,‘沒想到他這么記仇,他怎么就不想想我們的好?’”一篇關于小斯的報道里如是寫道。
是啊,老師諷刺學生,那是為了激勵學生更加進步;
父親教訓女兒,是在履行自己管教的義務;
小斯的父母打罵小斯,只可能是為了他好,怎么會是故意要害他呢?
“我罵你都是為你好,十年后你會感謝我的。”
5
可是你要知道,感受比語言快十倍。
有的人雖然嘴里說著愛,但是聽者根本感受不到一點愛。這中間的對比讓人啞然失笑,也讓人喪失了繼續溝通下去的信心。
愛,不應該是如此痛苦的體驗。愛里應該有耐心、尊重、呵護、傾聽。以愛之名,行傷害之實,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為一個人好”的方式有很多種。
- 指出他的問題,但不必張揚
- 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你認為什么是應該的,什么是不應該的
- 聽他說他的感受,別太相信自己臆想的
- 不吝嗇對他的認可和稱贊
- 當他遇到問題時,站在他身后支持他
但是諷刺、教訓、打罵不在其列,也不應該被感謝。
父母、老師、領導,這些掌握著控制權和話語權的人們,尤其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辭。有意也好,無意也罷,激烈的語言可以變成暴力武器,形成巨大的殺傷力。
千萬不要小看語言的暴力給別人帶來的影響,它能讓一個人去殺死別人,也能讓他殺死自己。
最后,推薦給大家一則公益視頻:
《暴力語言會變成兇器》
一項研究表明,中國青少年犯罪與童年時期遭受的語言暴力之間有很大聯系。視頻中,青少年罪犯所經歷的語言暴力被制作成他們行兇的兇器,在公益活動中展出,給世人以警醒。
你被罵過最狠的一句話是什么?
那句話給你帶來了什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