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知識百科
最近,題為《買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這么坑的“公攤面積”到底怎么來的?》的文章在網絡熱傳,激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
公攤面積是什么?為什么會吃掉我家房子的面積?
公攤面積是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很多人就要問了,在房價高企、調控不斷加碼的大環境之下,為什么別的國家基本上都是按套內面積計算房價,唯獨我國計算房價、物業費都要包括占比頗高的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占比究竟能有多高?
近幾年來商品房價格節節攀升,部分開發商利用普通購房者對公攤面積的不了解和測算能力的欠缺不斷推高公攤面積和公攤系數,公攤面積占比快速上漲甚至超過了30%。2010年,山東高密某樓盤推出,公攤系數甚至超過了52%,公攤面積竟然大于居住面積?
公攤面積問題為何難以解決?
我國從1998年進入商品房時代起,由購房者分攤購買公攤面積就因為不符合國際慣例并且現有法律法規沒有規定上限等問題一直為人詬病。
公攤面積一直都不是一個新鮮的問題,雖然公攤面積長期存在,但這并不代表這種做法是合理的。
公攤面積缺少標準、管理混亂,不僅消費者在購房時需要支付更多房款,在購房后還要支付更多的物業費、取暖費等。而隨著房屋精裝修政策的出臺和未來房地產稅的出臺,購房者還將遭遇精裝修費用和房地產稅增加的問題,矛盾也將愈發激烈。
公攤面積能否取消?
有人說,如果取消公攤面積,開發商會忽視公用設施部位建設、降低環境配置和公共公用設施質量,甚至推高房價。
但是國外的經驗表明,在市場經濟中,如果開發商試圖壓縮公攤面積,降低購房者生活質量占購房者便宜,購房者肯定不會答應。對于開發商來說,更理性的選擇應該是根據市場需求造出更好的房子。
至于推高房價,小編認為可能性更是不大。
因為壓縮公攤面積或者按套內建筑面積計價造成的價格上漲,本身并不會真正提高購房者的負擔,因為即使上漲也有限度,相反還有可能降低購房者的資金壓力。
公攤面積問題存在已久,水漲船高的公攤面積已經侵占了購房者的利益,損傷了市場經濟的公平公正。在國家如此大張闊斧進行房價調控的現在,公攤面積問題能否得到解決?
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