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膝關節實際上由3個關節組成:①股骨外側髁與脛骨外側髁成的股脛關節;②股骨內髁與脛骨內側髁形成的內側股脛關節;③髕骨與股骨形成的髕股關節。髕股關節病變,常是膝關節疼痛原因之一。髕骨對關節的保護作用很重要,也是關節伸直裝置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經臨床觀察,髕骨切除術后失去
了增加股四頭肌杠桿的作用,膝關節伸直功能減弱。
二、病因病理
正常軟骨呈淺藍色,具有光澤,無血管血液供養,髕軟骨的彈性以及軟骨不斷被擠壓而產生叩筒作用是保證軟骨從滑液中獲得營養的重要機制。軟骨的彈性改變,或滑膜受到刺激后分泌滑液增多,其質量的改變都會影響軟骨的營養。
髕骨具有較厚的軟骨關節面,其厚薄不均,凹凸不平,形成7個關節面,而與股骨面相吻合。當髕骨周圍的軟組織因損傷,勞損而產生痙攣及攣縮,可形成髕骨骨刺,每時每刻與股面關節活動不協調。髕股關節面交合不嚴,偏離正常運行軌跡而損傷軟骨面。
當膝半蹲位,膝關節反復屈伸扭轉,髕股相應關節面“不合槽”相互異常捻挫、撞擊與摩擦,可使軟骨面的某部分發生剝離,多發生在中心區。隨后,朝內外側擴展。
髕骨軟骨病變可分4個階段:①早期軟骨失去光澤,呈黃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有結節或條索狀隆起,或游離的薄膜,局部軟化引起裂紋或龜裂;②稍后逐漸加重解體;③再后引起全部髕骨軟化,人塊軟骨分離,關節腔內游離體出現;④最后,關節軟骨面大部分消失,髕骨變硬、變厚,并不規則,發生晚期
增生性改變。此外,由于髕骨周圍的韌帶、纖維、牽扯拽拉常會累及脂肪墊、滑膜囊。這些組織出現擠壓、充血、閉鎖,日久的無菌性炎癥使滑液分泌增多或減少或疏阻,又是一個繼發性損傷的惡性循環過程。
三、臨床表現
①膝關節疼痛,上、下樓或半蹲位時疼痛加重。
②有時出現“假交鎖”,輕微活動即可“解鎖”,此時往往可聽到清脆的響聲。
③嚴重時常有“腿打軟”癥狀。
四、治療
【病案舉例】
張某,女,85歲,患者行走時右膝蓋下疼痛,上下樓時疼痛明顯,常打軟,觸診髕下有少量游離體,髕骨下陷,髕下有壓痛。用浮針從右膝關節內外膝眼下15cm處向上刺入掃散兩分鐘留管,治療一次疼痛減輕,隔一天治療一次,治療7次癥狀消失。
五、功能鍛煉
①踝關節曲伸
②抬腿并踝關節曲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