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們在燉排骨,一勺撈出,可聞見腐敗的腥味。
災民們紛紛回家,在或已坍塌或墻體開裂的廚房里找食,菜地里的土豆也被刨了干凈。
婦女們開始拾掇起食材,災民們正在削土豆,雖然土豆有些壞了,但在這種非常時期,每一塊能吃的都會留下。
土豆壞了的地方都比挖掉了
看著招牌上的美味,如今也只能望梅止渴了。好在還有啤酒。飯店的老板正把自家的啤酒搬到大帳篷分給大家喝。
臨近傍晚,在外做賑災志愿者的人們回到大帳篷,準備吃晚飯。
四川臘肉這個時候發揮了巨大的價值。又放的久不容易壞,又美味。從廢墟中掏出臘肉,女人們做了四川女人的拿手好菜——盛梅干菜炒臘肉。梅干菜也是能放很久,又下飯。
飯菜做好了,大家一起圍著臨時搭建的桌子吃起了這頓久違的家常飯。28個地震災民,人手捧著大碗白米飯,圍坐在亂石灘上,向美味伸出筷子。
這28人,來自9個不同家庭,地震過去3天,他們擠在同一個36平方米的帳篷里,組建了這個臨時大家庭。
即使是不怎么新鮮的肉,在現在也是異常珍貴的。吃飯時這位大姐不小心把一塊雞肉掉在地上,她心疼地撿起吃掉。
災民們圍坐在一起吃了地震以來最豐盛的晚餐:土豆燒雞塊,青椒肉絲,梅干菜炒臘肉,白菜湯……
孩子現在也只能湊合吃點了。
飯后,婦女們洗干凈的碗筷擺放在塑料布上。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不管環境如何惡劣,人們總能找到辦法填報自己的肚子,上面相片是美國《僑報》記者今年在雅安災區拍的相片,一下是博主高娓娓08年汶川地震時去現場采訪拍到的相片
(災后人們吃的最多的就是面包餅干方便面)
特別鳴謝: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僑報》,記者王山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