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卷 第2節漫話《水滸傳》題材煙標
《水滸傳》以北宋徽宗宣和年間宋江起義的歷史事件為藍本,以高度的藝術表現力,生動豐富的文學語言,再現了宋江起義軍“轉略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的歷史壯舉。該書通過對梁山泊天罡36、地煞72共108名好漢的描寫,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的沒落腐朽本質。因為“”的封建社會本質,梁山泊108名個性鮮明的好漢秉承“忠義”,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大旗。雖然最后“全仗忠義”的梁山泊好漢,終究還是被“不忠不義”的封建社會所吞噬,演繹出了一幕跌宕起伏的歷史悲劇,但梁山泊好漢那種敢于向邪惡勢力抗爭的大無畏精神,無論在當時還是對后世都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在《水滸傳》成書之前,自南宋起宋江起義的故事就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作于宋代的筆記小說《大宋宣和遺事》、作于宋末元初的《宋江三十六人贊》、《醉翁談錄》以及大量的“水滸戲”劇目催生出了《水滸傳》這部杰出的長篇小說。
關于《水滸傳》作者的問題,現在大體上有這么幾種說法:一是認為為施耐庵所作;一是認為為羅貫中所作,一是認為為施耐庵作(前70回),羅貫中續(后30回);一說為施耐庵作,羅貫中在施耐庵原本的基礎上進行了在加工創作。現在大多數專家學者認為是“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明代高儒《百川書志》)。
《水滸傳》原名《忠義水滸傳》,有多個版本。目前僅我們知道的古代版本就有簡本102回本、110回本、115回本、124回本;繁本70回本、100回本和120回本六種。一般認為,明代嘉靖年間武定侯郭勛刊刻的100回“武定板”《水滸傳》比較接近于原本,但可惜的是郭勛原刊本現已佚。
《水滸傳》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廣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吃人”本質的長篇小說,長久以來一直為廣大受剝削、受壓迫階級的喜愛。李逵、魯智深、武松等一大批“任天而行,率性而動”的英雄形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可謂是博覽群書,《水滸傳》亦是老人家頗為喜歡的一部著作。據毛澤東的機要秘書黃鳳友回憶,在長征路上,有一次部隊打下了一座縣城,毛澤東萬事不作,仍然是急著要找一本《水滸》。老人家不僅自己喜歡讀《水滸傳》而且還推薦給其他人去讀。在中南海豐澤園毛澤東的書房和臥室的書柜里面,最少放置有十二個版本《水滸傳》。老人家在數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從《水滸傳》中無疑汲取了很多的經驗和營養并加以運用。
《水滸傳》以其巨大的思想性、藝術性不僅得到了我國人民長久以來的喜愛,而且還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其中最著名的外文譯本有:美國女作家賽珍珠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中國籍的美國猶太裔學者沙博理的英文版《水泊好漢》。此外還有人將《水滸傳》的書名翻譯成《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在山上的故事》,著實令人噴飯。《水滸傳》一書在日本更受歡迎,不僅有多種日譯本,甚至被改編和演繹成了許多漫畫、電子游戲、電影、電視作品等。此外,《水滸傳》還有英、法、德、餓、拉丁、匈牙利、意大利、波蘭、朝鮮、越南、泰國等十余種文字的數十種譯本。
盡管《水滸傳》一書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深遠的影響力,但由于作者的歷史局限性,其所表達的思想性仍存在缺陷。正如魯迅先生在《三閑集·流氓的變遷》一文中對《水滸傳》的評價:“'俠’字漸消,強盜起了,但也是俠之流,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將相。李逵劫法場時,掄起板斧來排頭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于是奴才。”
在我國以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為題材的煙標中,取材于《水滸傳》的并不是很多。僅筆者所見計有:山東濟南卷煙廠《景陽岡》(武松打虎圖)、江蘇南昌卷煙廠《潯陽樓》、上海卷煙廠《勇士》(武松打虎圖)、安徽蒙城雪茄煙廠《水滸》(智多星吳用圖)、河南古鎮煙廠《武松》、中國菏澤卷煙廠《水泊梁山》、《梁山》、《水滸》等。其中上海卷煙廠出品的《勇士》牌煙標可以說是《水滸傳》題材煙標中的佼佼者。該標設計精美,正版主圖為彩色武松打虎圖,繪畫水平較高,把武松迎難而上,勇于挑戰的人物個性刻畫的可說是淋漓盡致,頗為傳神。
水滸人物煙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